昆明占地2000的清朝老宅,竟有72道门,门里有门,进去会迷路
据考古研究,早在三万年前滇池一带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公元前278年,滇国建立,昆明城成为都城。
滇池,对于昆明人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仅只是一个地标景点,还是昆明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之一。
而滇池边上的小村子,或多或少都留下了一些独特的时代印记。其中,又以海晏村为甚,被称为"滇池最后的古渔村"。
(图源:青春昆明,侵删)
一户人家72道门
提起海晏村,大家的印象可能更多的是,绝美的日落和似乎永远走不到头的青石板路,但其实,这个古渔村拥有的故事,远比我们想象中还要精彩。
(图源:青春昆明,侵删)
这里是昆明第一个历史村镇 ,村子里完整保留了明清以来昆明村落的老式建筑,最具代表性的民居要属"72道门"。
(图源:渔村旧档岁碎念,侵删)
"72道门"其实就是一座拥有72扇门的老宅 ,距今大约有300多年。只听这个门的数量,大家应该都能猜到这多半是以前大户人家的宅院 。
据说有次院子主人去街上买对联,小摊上全部的对联加起来都不够贴完他家 ,只贴了66扇门。
(图源:金碧坊论坛飘逸,侵删)
整个院子占地2000多平米 ,有大小5个庭院,总计60多间屋子,8个天井。
(图源:青春昆明,侵删)
从宅子的主门进去以后,会穿过6道中门,3道巷门 ,中间能见到大大小小加起来58道房门 。
门里有门,道中转道,进门过道,井然有序,"七十二道门"因此得名。
(图源:彩龙社区松木有骨,侵删)
以前这种大户人家的宅院是很讲究风水的,房屋之间的高低错落十分重要,从入户开始,越往里走要越高。
意味着"门内有门,步步高升,中门等贵人 "。
不夸张地说,第一次来的人,如果没有人指点,就和进了一个迷宫差不多 。
(图源:彩龙社区松木有骨,侵删)
虽破败却可窥当年之繁华
不过,"七十二道门"的命运属实是有些坎坷。
在经历过易主、分家、火烧 等一系列的波折后,如今的"七十二道门",已不再是一个完整的院落了,被分成了很多个小院子。
(图源:滇池文旅,侵删)
走进院内,一阵肉眼可见的破败感 ,老旧的木质楼梯踏上去还会咯吱作响。
(图源:彩龙社区松木有骨,侵删)
(图源:金碧坊论坛飘逸,侵删)
但即便这样,仍然能从用料考究的阁楼门窗和雕工精美的房檐纹饰 上,感受到这座院落当年的奢华,想象出居住于此的家族彼时有多兴旺。
(图源:金碧坊论坛飘逸,侵删)
(图源:金碧坊论坛飘逸,侵删)
同时,也能由此窥见当时海晏村的繁华。
那个时候的海晏村,可是盛极一时的渔港 ,滇池对岸是延绵几里的运货帆船,青石古道是络绎不绝的盐商马帮,集市上挤满了川流不息的商贩。
(图源:青春昆明,侵删)
码头贸易的兴盛,为这个小渔村带来了富庶的生活,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商人来到这里买卖交易,置办房产。
所以有"金斗南、银梅子、钞票出在石子河(海晏村旧称)。 "的说法。
这样一想,这里能诞生出"七十二道门"这样气派的清朝老宅,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