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赶上换季,这种病正悄悄在一些幼儿园里流行起来——疱疹性咽峡炎。 除了往年的"发热、嗓子疼、疱疹"等,今年因疱疹性咽峡炎引发高热惊厥的孩子也开始出现。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必须知道哪些?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采访了南京市儿童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单鸣凤。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大多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好发于夏秋季,传染性极强,以1至7岁的幼儿最易感染,并且可以重复患病。 家长如何及时发现孩子患病了? 该病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 在感染病毒2到4天后,患儿会出现突然发热、咽喉疼痛、食欲不振、头疼腹痛、四肢疼痛等,其口腔的咽喉上部会出现2至4毫米的白色疱疹,四周绕有红晕,之后破溃为溃疡。 因此,如果孩子近期无诱因地突然发热,家长一定要查看其咽喉部是否有疱疹。如有发现,应及时就医明确疾病。 今年的患病症状与往年有什么差别? 今年疱疹性咽峡炎已经开始逐渐增多,从临床观察来看,可能与以往的病原有所不同,目前疱疹的大小较前略有缩小,家长更不容易察觉,一定要仔细查看。 孩子患病了,家长该做什么? 第一,由于疾病的强传染性,患儿应立即暂停上学,居家隔离; 第二,该病具有自限性,大部分患儿在经过2到4天的发热,及1周左右的全身、咽喉部症状后可自愈。家长无须过于担心,应尽可能配合医生治疗,对症用药,缓解患儿身体的不适。 第三,患病中的发热多为39℃以下的中低热,部分患儿会高达40℃,引发高热惊厥。家长一定要随时关注体温,尤其是容易出现高热的夜间。有惊厥史的患儿要及时服用退热药,控制体温。 第四,让孩子多喝水,如果愿意进食,可少食多餐,清淡饮食。 高热惊厥的表现是怎样的? 小儿热性惊厥是小儿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6个月至5岁的低龄儿童高发,常常出现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初期,多在体温上升期。 单纯型热性惊厥: 突发意识丧失、双眼上翻、斜视、呼吸急促、头偏向一侧、四肢强直阵挛、口唇发紫。发作时间通长较短,多在五分钟内,24小时内仅发作一次。 高热惊厥时家长千万不要这样做? "抠喉、掐人中" "翘嘴喂水喂药" "剧烈摇晃唤醒" "强行压制肢体" ………… NO!NO!NO! 这些坊间"祖传秘方"处理方式并不对,不仅没法缓解症状,还有可能引起呕吐、窒息、外伤等,家长千万别盲目跟从。 高热惊厥的正确应对方法: 1.家长首先应保持冷静; 2.在保证周围环境安全的基础上,尽量让孩子侧卧,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呕吐物、口腔分泌物等误吸入气管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 3.一般持续一两分钟左右,惊厥就会自行缓解,如果超过五分钟还没停止,请立即就医; 4.既往有反复热性惊厥病史的患儿,当再次发热时一定要提前预防,及时用退热药和(或)镇静药。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1.做好手卫生,认真做好"七步洗手法";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换衣服,勤剪指甲; 3.在家经常开窗通风,尽量避免前往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4.确诊患儿应及时告知学校,避免继续上学,在家休息1至2周,居家护理时也要注意和其他家庭成员的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甜 通讯员 于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