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 2021年6月8号,这是中国人一年中,除春节以外最特殊的日子。 为了维持因高考而大批聚集的家长和学生的人身安全,昆明市公安局派出了大量的警力,在各个高校外维持治安。 这两天恰逢天降大雨,在昆明第十一中学的校门口,警察们撑起了雨伞为没撑伞的学生们挡雨,学生们在雨伞组成的通道里快速穿行。 他们不会知道,在这众多撑伞的警察中,有一位是曾经走过枪林弹雨,手拿狙击枪的警队英雄。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他一直默默在人民看不到的地方用自己手中的枪,替人民挡下了无数的不安全因素。 他就是曾任昆明市公安局特种警察支队云豹突击大队教导员,现任第五大队党总支书记,大队长邹路遥。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特警跌宕起伏的警察生涯。荣耀满身的狙击手 邹路遥出生于1983年2月,是云南傣族人。 他高中的时候成绩很好,原本可以去顶尖的大学,但为了实现自己的警察梦,邹路遥毅然选择了云南警官学院。 因为身体素质比较好,邹路遥还进入了学院里的特警班。 2005年,邹路遥以优异的成绩从云南警官学院毕业,成为了一名警察,后来申请报考了特警云豹突击大队。 作为警方的特警大队,云豹突击大队是云南警方的王牌部队之一,也是云南第一支专业反恐队伍,执行的都是最急难险重的任务。 因此队伍的筛选机是十分的严格,在邹路遥所在的班级里,只有他一个人成功入选。 由于自己是唯一一个入选的,邹路遥难免有些志得意满。 但很快,在云豹突击大队的训练,就彻底将邹路遥这一点小骄傲击得粉碎,和邹路遥同批进入云豹特警大队的,哪个不是全国的精英。 邹路遥不管是体能还是战斗技能,都不算是班里出类拔萃的,尤其是和一些老队员相比,甚至可以称为是吊车尾中的吊车尾。 也正是因为训练时的一系列打击,彻底激发了邹路遥的好胜心,他开始加倍努力地训练,主动给自己加练,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成功留在云豹突击大队。 功夫不负有心人,邹路遥在训练上的进步,很快就吸引了警队领导的目光。于是邹路遥不仅成功留在了云豹突击大队,还成为了队内首屈一指的狙击手。 很快,邹路遥就迎来了自己在警界崭露头角的机会。 2008年,一个歹徒在昆明的一家家乐福超市里抢劫,路人报警之后,歹徒被随后赶到的警方堵在超市里,他当即劫持人质与警方对峙。 这个歹徒非常的聪明,他将人质劫持到了家乐福超市的监控室内。 整个监控室并没有窗户,只有一个门。关上门,监控室里就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警方无法得知里面具体的人员分布位置和人质情况。 在详细研究过家乐福超市的平面设计图之后,邹路遥作为狙击手,将自己的狙击点选择在距离监控室20m左右的收银台。 他和自己的观察手卧倒在收银台之后,一动不动地盯着这唯一的一扇门,一埋伏就是足足5个小时。 在警方和歹徒不断的拉锯当中,这名歹徒开始向警方提出要提供食物,邹路遥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在歹徒打开20cm的门缝,试图将送来的餐点拿进去时,邹路遥一枪精准地穿过20cm的门缝,将歹徒击毙。 他这堪称传奇的一枪,让自己彻底出名了,很多内部的警察都知道云豹大队有一个神枪手,叫做邹路遥。 之后,邹路遥先后参与了2009年"10·31"北京路中信银行劫持人质案、2011年"2·02"富善村劫持人质案以及2011年"5·26"呈贡大学城劫持人质案,凭借自己的出色表现,荣获众多警队荣誉。 除了在事业上如沐春风之外,周邹路遥的个人生活也是顺风顺水,可谓十分幸福。 2007年,邹路遥迎娶了自己在警校时的同学石琛,两个人同为警察,身上的警服就是两人的情侣装。 虽然两个人工作都很忙,聚少离多,但在他们的心中,理想和灵魂都是一致的,所以夫妻二人的感情非常好,婚后没多久就拥有了自己爱情的结晶。 邹路遥知道,自己的工作性质十分的危险,在孩子出生后也曾想过要退居二线。 但身为妻子的石琛拒绝了丈夫的体贴,反而鼓励邹路遥要趁着自己年轻时,尽量为国家做贡献,她会在后面支持丈夫,照顾好家里。 邹路遥作为特警大队,经常会参与到解救人质的任务,或一些危险的反恐行动。 尤其是他在云南边境的行动,经常会涉及到毒品,邹路遥能做的只是跟妻子简单地打一声招呼,之后就会离开家十天到一个月不等。 这期间,石琛就要负责照顾家里,她每天都在警局内部网上关注内部通告,看看最近有什么大案发生,看看有没有伤亡。 正当石琛觉得,自己已经习惯了这样循环等待的生活时,一次重大的考验悄然降临到了她的身上。与妻突然失联 2012年3月的一个晚上,正在值班的邹路遥,突然接到指令: "涉外事件,任务保密,时间不定,断绝外联。" 看到指令,邹路遥就知道自己即将参加的任务,和自己平日里解救人质那些任务,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压下自己心中一瞬间的担忧,邹路遥收拾了一些随身衣物,将自己的手机关机。 当天晚上,邹路遥和几名同事就按照组织安排,连夜飞往了西双版纳,火速加入边境组织的专案组。 直到这个时候,邹路遥才知道,自己被选入了 "10·5"湄公河专案行动。 湄公河惨案,这是一件全国的跨国大案,办案的范围横跨中国、老挝、缅甸以及泰国,是极为罕见的四国警方联合行动。 而他们即将要面对的是,目前盘踞在湄公河流域、金三角地区的武装贩毒集团,这意味着他们的对手,不但丧心病狂悍不畏死,还有着强力的火力和相当的本地民众支持。 如此"特殊"的任务,对于大多数公安干警而言,从警一生也不会遇上一次。 2011年10月5日,泰国毒贩集团首领糯康,与部分泰国不法军人勾结策划,制造了湄公河惨案。 两艘中国商船在湄河金三角水域被劫持,船上的13名中国船员被枪杀。 而船只则被他们用以运送毒品,并嫁祸给那些已经被他们残忍杀害的中国船员。如此恶劣的行为,实在是令人发指。 经过多方的协商,2012年中国警方启动了针对糯康和其贩毒集团骨干的抓捕计划。 这一次的抓捕十分有难度。 首先就是,云南、缅甸、泰国交界处,山高林密,是典型的热带气候。 正常人在这样的原始森林里面行走,不但冒着被蛇虫鼠蚁伤害的风险,还会因为过于茂密的丛林而失去方向。 其次就是因为贫穷,当地的很多村寨都依附于贩毒集团。一旦有陌生人出现在村寨附近,这村民就会第一时间向毒贩通风报信。 针对这些困难,中国警方提出了封口胶计划,化整为零,在不正面遇上毒贩的情况下,不开一枪一炮,尽量不引起糯康的注意,将其合围。 小队基本上是三到四人为一组,至少要包含一名作战人员,一名懂当地语言和地形的翻译人员。 邹路遥作为一名狙击手,是小队里面不可或缺的中坚战力。 在邹路遥辗转在四国边境,风餐露宿,克服种种困难深入糯康犯罪腹地,和其麾下势力和集团成员火拼时,远在云南家中的石琛,每一天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 之前每一次,丈夫邹路遥离开家去做任务时,多少都会提一句,打一声招呼。 这一次,邹路遥并没有传递出任何信息就走了,而石琛在警察的内部网站上,也没有看到最近有需要云豹大队参与的大案。 然而,石琛作为一个警察,她知道越是这样毫无消息,越说明邹路遥这一次参与任务的保密等级之高。如此高的保密等级,也就意味着邹路遥的任务,将会非常困难和危险重重。 在后来的采访中,石琛表示那一段时间,自己几乎每一天都会做噩梦。 白天的时候自己是一个警察,要尽警察的职责,必须要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傍晚回家后照顾两个孩子,尽力安抚邹路遥的父母,防止他们担心。 只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才可以以一个妻子的身份,将自己对丈夫的担忧全部释放出来。 随着邹路遥失联的时间慢慢增长,石琛的担心也与日俱增。 可即便如此,石琛也不敢和身边的任何人,倾诉自己的担忧。 假使她和一位同事说了自己的丈夫邹路遥,目前联系不上。那么有可能,这个同事会帮她问一下另一位朋友,或只是当做饭后谈资和其他的人说起。 每多传播一个人,就是将这个秘密任务的秘密性,置于危险之中。一旦秘密任务不再是秘密,那么参与任务的邹路遥,就会陷入危险之中。 所以不管石琛心里到底是如何担心丈夫的安全,她都不可以和任何人提及。 后来大概过了一个多月,有一天石琛在家里休假,邹路遥所在的云豹大队的队长,和警察局的副局长一起上门了。 当石琛打开门,看到这三位领导时,她眼前一黑,差点晕过去。因为他们当警察的都知道,如果是自己出现了意外,就是这些领导来通知家属的。 不过好在领导过来,并不是传达一些不好的消息,相反,因为邹路遥已经出任务一个多月了。 他们担心,作为家属的石琛的精神状态,所以特地上门慰问一下。 虽然他们仍然没有透露邹路遥具体的任务,但也传达目前邹路遥一切都好的现状。可邹路遥一天不回来,石琛一天都会为他担心。 同样远在泰国密林里的邹路遥,也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人。 一个多月的风餐露宿,饮食混乱,让邹路遥看起来也憔悴了很多,和同行的战友谈及家人的时候,他的思念之情也是溢于言表。 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邹路遥只字不提关于这次任务的内容和细节,他只是表示,不害怕是假的。 他有的时候也会想,假如自己牺牲了,家里还有幼子和老人,还有年轻的妻子,他们该怎么办呢? 可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之前,他是一名特警。他的战斗不仅仅是在保卫这个国家,同样也在保卫自己的家人。 经历了80多天的战斗,四国联合的行动大获成功,警方成功逮捕了诺康和其贩毒团伙的骨干成员,彻底捣毁了这个盘踞在四国边境的毒瘤。 在这次行动中,不畏艰险,深入敌人腹地的邹路遥,立下头等战功。 2019年3月,已经任职云豹突击大队教导员的邹路遥,连同18名参与这次行动的同志,被授予了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的称号。 完成任务之后,邹路遥从组织上领回了自己的手机。 86天后的第一次开机,他看到妻子给自己的无数个未接电话,在战斗中铁骨铮铮的邹路遥,也忍不住红了眼眶。 他多么想打一个电话给自己担忧的妻子,可他又担心妻子突然听到自己的声音会情绪失控。思来想去,他发了一封6个字的短信: "一切安好,勿念。" 这短短的6个字,让电话那头的妻子石琛只看了一眼,就忍不住泪流满面。 为了不影响到办公室里的其他人,石琛跑到了卫生间里失声痛哭,来宣泄自己这八十多天来的担忧与害怕。 之后坐飞机回来的邹路遥,没有跟着同事的车一起回警局,他打电话让妻子来机场接自己。 久别重逢的两人在机场,互相报之以微笑。邹路遥就像是只离家两三天一样,笑着和妻子说: "走吧,我们回家。" 后来记者采访石琛,说到两个人重新相聚之后,很好奇经历这么长时间的担惊受怕,石琛会不会心里埋怨邹路遥。 石琛表示,比起埋怨,她更加心疼自己的丈夫。 那86天对于她来说,就像是地狱一样,只要一想到邹路遥在枪林弹雨里,她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石琛说,她真的很想知道丈夫离开的那八十多天里到底发生了什么?经历了什么? 但她不可以开口问,因为他不想给他增添负担,也不想让丈夫分心。 只要他活着,家也是完整的,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两名警察组成的家庭,尤其是其中一位,还是特警,他们似乎都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聚少离多是常态,担忧和愧疚是最常见的情绪,但应该完成的任务还是会毫不犹豫的去完成,这是一名警察的使命。 2015年3月,面对国家抽调警务人员前往新疆反恐一线的号召,邹路遥主动申请奔赴阿克苏地区,执行轮训、巡逻任务。 这一去又是4个月,石琛只能每天观看电视新闻,希望偶尔能看见丈夫邹路遥的身影。 邹路遥带领自己的突击队成员,在当地参与了多次的专项抓捕行动,为稳固新疆地区的治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2017年5月10日,一名持枪歹徒在昆明某星级大酒店总统套房,劫持了两名人质并索要赎金。 这一次邹路遥并没有负责狙击任务,他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云豹大队新进的狙击手,而他和队友一起肩负了核心区的突击任务,直面歹徒枪口。 经过警方和歹徒数小时的拉锯,在歹徒的精神已经疲惫的时候,警方果断下达了突击指令,邹路遥和队友持枪快速的冲进了房间。 歹徒下意识的开枪击中他的队友,好在是卡在了胸口的避弹衣上。 歹徒将人质挡在身前,用作盾牌,觉得这样就可以让特警投鼠忌器,同时还不忘开枪。 邹路遥熟练使用战术动作,躲避了这些子弹,飞快逼近歹徒,他目光如炬,连开数枪击中歹徒头部,将其当场击毙,两名人质毫发无伤的被解救了。 这一次的任务,邹路遥完成的十分漂亮,同时他也看到了那些新晋的云豹队员的能力在不断提升,邹路遥感到后继有人的时候,也将自己的离开提上了日程,向组织上提出了退居二线的申请。 从警15年,邹路遥将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国家。 在他的突击队生涯里,先后参与了专项抓捕行动30余次,抓捕犯罪嫌疑人100余人,参加单位值班备勤1200余次,获得荣誉无数。 2019年,一身伤病的邹路遥选择退居二线,到昆明的五大队担任党总支书记、大队长,负责昆明市盘龙区的巡逻防控工作。 相比较特警的工作,普通民警的工作显得平淡而乏味,但邹路遥并没有因此就轻视这些工作。 对于身份的转变,邹路遥适应的很好,因为他并没有把自己当做是一个英雄。 离开特警的队伍,他就把自己当做是一个普通的民警,他说自己现在的工作就像是磨绣花针,虽然每天重复工作,但很考验耐心,还好自己是个狙击手,最不缺的就是耐心。 从枪林弹雨的特警,变成了家长里短的民警,邹路遥能够做到无缝切换自己的身份,完全是因为他的心中只有国家的大义,而没有私利。 只要国家需要,他可以是扛枪的突击队员,也可以是为民众撑伞的人民警察。 结语 现在很多人喜欢说:"哪有什么现实安好,不过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的确,如果没有些奋勇杀敌的军人和特警还有维护日常生活治安的民警,我们的生活不会看起来如此太平。 邹路遥,是这些英勇无畏前行者中的一个,还是非常幸运的一个。 因为有太多太多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倒在了无人问津的黑夜,倒在了危险的边境山林,倒在和歹徒战斗的一线。 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不能暴露身份和名字的,直到死亡的那一天,他们的家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一个国家的安定,永远离不开国家中每一个民众的努力和支持,更离不开先行者的奉献和付出。 作为一个警察,作为一名军人,他们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给予了国家,也将和平和安宁留给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