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石油到底还能用多少年
绝大多数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世界一直很缺石油,但是实际上石油一直是供过于求的。
只有发生战争和禁运的时候,油田才会成为一些无海权国家的宝贝。
尤其到29年经济危机之后,油价暴跌,当时的石油七姐妹还联手限产以维持石油公司不亏本。
一战后沙特家族请英国人去开采他们的海湾石油,但是英国人却认为,只会让他们在伊拉克和伊朗的油田亏本,说沙特石油最对大英帝国最有利利用方式是,让他永远埋在地下。
当时的勘探学家都预测利比亚沙漠里肯定有石油,但意大利不去开发就是在当时的油价下,肯定会亏本。因为在沙漠里,物资供给困难,而且到处是贝都因人,他们很多都是受到法国支持来给意大利捣乱的。利比亚的埋藏深度肯定要比大庆浅的多。
当时能够愿意接受高油价的大概只有元首的德国,如果是1941年开战,说必定德国会和意大利联手开发利比亚原油。
我们知道的是,无论是凯恩斯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都认为经济危机从大的方面上说,是对于海量的投资来说,市场上有效需求不足。
从细节上讲说,当投资人认识到可预期的利润低于实际的获得时,就会导致资本从实体经济大量外逃。那么怎么样来克服经济危机,延迟经济周期呢?
首先是出口,获得国外的市场,这就等于为自己的经济体追加了更多的有效需求。
第二个是更廉价的生产要素。
比如说在清朝末年时,上海租界的外资和中资纱厂都在亏损,而张謇设在南通的大生纱厂却在盈利,就是因为他们坐落在棉花产地中,而且劳动力成本要比上海低得多。
当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更低,那么资本获得的利润就更高,更高的利润会刺激更多的投资进入经济体,那么经济繁荣就会持续下去。
反过来说,生产要素涨价,就有可能导致经济周期的缩短,导致经济危机提前爆发,比如上世纪70年代石油涨价,就导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危机中。[/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