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六大关系关于新学期的点滴思考
因为学校工作需要,本学期我的分工调整了,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多少有些不太适应。
仔细想来,整整一周,我的状态只能用"鸡飞狗跳"四个字来形容。
不过想来也属正常,当年我刚入职的时候,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状态,我现在的状态,不过是多年前的重复而已。
所谓人生,本就是不断循环的过程,不同的是,有人是螺旋式上升,有人一直在原地打转,仅此而已。
很多时候,兜兜转转一大圈,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依旧在起点上。
我想,对我而言,在这个新的学期,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处理好"六大关系"——
(图转网,如侵删)
"松"与"紧"
在大多数情况下,秋季学期都是四个半月,第二年的一月十几号才会放假,完全能够满足我们的教学时间需要。
本以为今年也是这样,可是那天无聊翻手机才发现,今年的12月31日就已经是农历腊月初九了。
虽然校历上安排的是二十周,但是减去腊月初九后面的两个周,再减去开学准备和国庆放假的两个周,本学期的有效教学时间,满打满算也只有十六个周。
如果再遇上一些意外情况,能不能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都在未知之数,更别说组织复习了。
由此看来,面对新的学期,我首先该思考的,就是"松"与"紧"的问题——要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先紧后松",毕竟,前两个月少有恶劣天气,是学习的最好时机。到了本学期的后两个月,教学效果就要差得多。
无论教学还是其他工作,我都必须拟定好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实施,才不会搞得自己手忙脚乱。
当然,我的计划还必须留有机动时间,只有这样,就算遇到了紧急情况,我也能灵活处理。
(图转网,如侵删)
"减"与"增"
这两年,教育上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双减"。
坦言之,刚实施"双减"的时候,我是有些抵触情绪的,虽然我很支持减轻家长的课外辅导负担,但是对于减轻作业负担这件事,我并不太支持。
虽然一直以来,我都反对重复无效甚至负效的作业,但是我不得不承认,这些年我的教学成绩勉强还能看,刷题绝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现在实施"双减"了,我以前的那一套肯定没办法再用了,后续的路该往哪里走,我曾一度陷入了迷茫。
后来我渐渐明白,"双减"并不只是做减法,在"减"的同时,我们还要"增"——
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增加思维容量;作业布置上,我们需要增加多样形式;备课过程中,我们深入学情调研;课后辅导里,我们需要提高针对性……
只有切实做好了这样的"增",才能切切实实地"减"。
所谓"浓缩的就是精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如何去浓缩,就是我们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图转网,如侵删)
"长"与"短"
跟部分老师不同,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读书是需要天分的,
有的孩子在其他方面很聪明,但是在上学这件事上,他们的确不怎么适合。
在目前的考核机制下,虽然学生成绩不是衡量一个老师的唯一标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如果学生成绩不好,别人也不会认可我们的努力的。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抓尖子,带中间,甩尾巴",对于那些学习能力不好的孩子,我们只要求他们乖乖听话就好。
这样的做法,看似没有问题,但是仔细想来,却是最大的问题——
不必说这样的做法,会对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也不必说失去存在感之后,他们又会搞出怎样的事情;单单从学习成绩上来说,一个班里只要出现了一个个位数,就会把班级均分拉低好多。
毕竟,决定水桶装多少水的,永远都是最短的那块木板。
只有每个学生都有了进步,班级的成绩才会真正提高。
只是,这样一来,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就会更多一些。
(图转网,如侵删)
"教"与"学"
前些年,我思考更多的,是我该怎么教。
为了"教得更好",我买了很多的资料,读了很多的教学案例,尽量让自己把课讲得更精彩一些。
有些时候,为了教给学生更多的东西,我还找别的老师要了很多课,正课讲,自习讲,就连本该留给学生背课文的早读,都让我拿来上课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无论我的课讲得多精彩,学生的成绩始终都在原地踏步,甚至还出现了下滑的倾向。
现在想起来,那些年我实在是太"聪明"了一些,一个劲地想着自己怎么教,却忘了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学,如果学生学不会,我的"教"就是一个零。
简而言之,"教"只是手段,"学"才是目的。
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学"上。
上课前,我要了解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找准最好的教学起点;上课时,我要关注学生"学"的状态,及时调整我的教学策略;新课结束后,我需要得到及时反馈,为下一节的教学铺路……
(图转网,如侵删)
"备"与"授"
多年前,在一位前辈的影响下,曾经关注过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只是很可惜,还没等我把相关理论学明白,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毛病又犯了,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别的地方,对于这个重要问题,也就缺少了真正的思考。
虽然,每次议课的时候,我都能围绕着什么预设呀,什么生成呀,喋喋不休,但是对于预设与生成之间的最佳契合点,我依旧是一知半解,不甚了了。
这一点,集中表现在我的备课与授课上。
坦言之,因为个人能力不足的原因,我没办法像别人那样浏览一遍教材就能走进课堂,我每节课的备课时间,都在三个小时以上。
可是,很遗憾,虽然我在备课上花了大量精力,但是实际教学效果,却始终不尽人意。
诚然,作为老教师,我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始终跟着我的思维走,但是最近我却发现,因为我干预太多,学生反倒缺少了自己的思考。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每次学生迸发思维火花时,都被我给活生生掐灭了。
忽然觉得,我应该在自己的预设中,增加一点留白,也许就能看见更美的风景。
(图转网,如侵删)
"行"与"思"
上周,X姐的一条朋友圈深深触动了我——"年年爬起来教语文,年年不知道怎么教语文。"之所以产生了共鸣,因为这也是我的困惑。
每学期开学的时候,面对熟悉的课文,我们却总是迷惘,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究其根源,是因为我们在教学这些课文的时候,虽然有过备课时的思索,却没有教学之后的思考,所以,文章讲完了也就放下了。
在这一点上,我还不如我的学生,学生至少还能学习两个生字新词,但是我,却什么都没留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圣人曾经这样讲过。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叶澜教授的这句话,更是被无数人当成了座右铭。
也许,我们曾经写过"教学反思",只是这所谓的反思,要么是为了完成任务,要么是一时兴起,缺少了实践验证的反思,永远只是纸面上空洞的文字,不会转换为我们的教学行为,更没办法植入我们的理念。
所以,面对熟悉的老课文,我们依旧无法下爪,原因就在于此。
我想,不只是我,大部分人在教学过程中,都要认真思考"行"与"思"的关系。
(图转网,如侵删)
才疏学浅,词不达意。
我深知,我的这些思考,别说跟大咖相比,就连身边的同事看来,也是不起眼的小事。
但是对我这个愚钝的人而言,却是顶顶重要的事情。
对我来说,能够处理好这"六大关系",就已经是了不起的进步了,至少能让我距离自己的理想更近一些。
南京苏王整形do鼻中的四种鼻型模板虽然五官中眼睛更加分,但是好看的鼻子会更显精致,今天苏王和大家聊聊do鼻中比较火的四种鼻型模板吧!第一种直鼻典型代表赵丽颖董洁主要表现1整体形态自然,符合比例2山根起点适中,鼻额角
天然养颜药就是它,女性一周吃2次,美肤抗老,胜过化妆品冬日生活打卡季导读天然养颜药就是它!建议女性,一周吃2次,润肤养颜抗老,比昂贵化妆品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不得不面对衰老的来临。前不久到同学的家里见到了同学的妈
苦相脸的女生,这些特征很明显!颜值低还显老,进来自查看看医疗美容行业的出现,越来越多人加入整容行列。通过医学手段改造变美的方式,人们称之为整容。整容可谓是鬼斧神工,方脸能变尖,小眼能变大,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就连骨头也能给你消除
现实爱情与佛学爱情有人说过每一段爱情都可以让我们修行与修心,但是如何在爱情中修行修心呢,我个人觉得这样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现实的爱情。另一方面,佛学的爱情。现实的爱情这个世界有很多这样的人
若你决定灿烂,山无遮,海无拦丨那些封神的央视文案1他已经数千年不曾盛酒,但依然盛满时光之酒的狂野,迷醉了此刻,中国,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和着泥土连接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他命名叫做中国。2初
文案让你瞬间破防的emo文案头条创作挑战赛遇见我以后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愿你历经山河仍觉得人间值得01。时时羡慕爱情,次次庆幸单身02。比起忽冷忽热的陪伴,孤独才让人心安03。我最信任的人,教会我不要信任何人0
有感于某市政务窗口员工扇市民耳光,让笑的艺术回归古诗云一生大笑能几回?可见大笑的珍贵。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情景虽不多见,但人生中笑却经常相随。笑有抿笑一心有灵犀一点通微笑一相视不语,略显笑意喜笑一人逢喜事,笑逐颜开苦笑一无可奈何,勉
陈年厚雪,秋词染黄我梦里想过很多次渴望拥有一场饕餮盛宴的夜晚要陈年厚雪一样干净的一叠白稿纸纸边摆齐一打细腻的铅笔一把锋利的削笔刀和缱绻的月光一起落在温香的书案上我的右手马不停蹄的穿过江南的莲塘我恍惚
可怕的亲戚世界上有非常可怕的一群人,那就是你的亲戚,你敢相信吗?千万不要高估了你的亲戚,也不要太相信你的亲戚,嫌你穷,怕你富,恨你有,笑你无,也许永远都是这批人,以前认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
小诗今生为你我是你人生路上一朵小花,在你需要的时候,为你绽放,然后无怨无悔地凋零,我是你绿茵场上一颗小草,为你拼出人生精彩,释放清新还有绿油油,直到生命枯萎。我是你头悬梁,锥刺股时的一盏灯,为
且行且珍惜也许人类的悲哀便在于此,拥有的东西不去珍惜,对于得不到的却永远渴望。海伦凯勒顾此失彼,穆然回首,却已渐行渐远去的挑三拣四,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每一次披星戴月的奔波,每一个疲惫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