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蜀汉的丞相,协助刘备夺取荆益并建立王朝,他的聪明在当时难有人比,也因此引发了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的无奈感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诸葛亮的一生,可谓用一词聪明来形容 但这样的一个人也逃不过生老病死,而他的离世与他的整个人生一样,都充满一定的神秘色彩,至今仍有人对此抱有疑惑。 有对三国历史有所了解,再或是看过相关影视剧的观众应该知道,诸葛亮在死后嘴里含着7粒大米而死。 这让我很是疑惑,究竟有何寓意? 在古代都很注重玄学,祭祀,每个朝代都是有自己的祭祀制度的。 且祭祀仪式 多有讲究 ,尤其是对于皇亲贵胄的亲人们来说, 整个过程不仅繁重,并要严肃待之 ,而需要的物品也要提前很长一段时间做准备。 根据阶级的不同,从天子到贵族的各个基层,再到庶民,每种阶级的群众在离世后,进行丧仪时,口中含有的东西大不相同,这其中的"庶人以谷实",便是指平民百姓的口中需含大米之类的谷物。 而贵族则根据身份的高低,会含有不同质地的玉石,天子因为是万金之躯,一国的统领者,他的口中一般含有的都是价值连城的珠子。 这个丧仪制度,经历不同的朝代,会有不同的转变,但从商朝到西周以及之后的王朝,都有在沿用。 即使是在现代,不少农村地区也在沿用类似的丧仪,当有老人离世时,家人会在其口中放有类似于钱币之类的物件,按照习俗来说,是为了保证人在另一个世界可以继续有钱花,不会被欺负。 不过,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身份尊贵,按照正常的丧仪标准来看,是不应该含大米的。 所以,对其临死前口中含米的行为,历史上也有另一种解读, 诸葛亮不是在进行某种丧仪准备,而是在利用某种方法为自己续命 ,而口中含有7粒米,只是其中一道必须的程序,但 也没逃过一劫。 世事无常,生老病死更是常态,何苦执着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