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原子的面纱,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之前爱因斯坦、佩兰、布朗等众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之下,人类终于达成了共识,它就是承认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像是在之前道尔顿的现代原子论提到过这样的一句话,他表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但是随着我们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我们真的不能将原子进行再分吗?而这一问题就被,约瑟夫·汤姆森、欧内斯特·卢瑟福、詹姆斯·查德威克这三代师生给解决了,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
其实最开始揭开这一问题的面纱的人是 汤姆森 。 汤姆森在研究β射线的时候,发现β射线是由一种带负电粒子构成的,这种粒子被称作电子 。汤姆森认为 每一个原子的内部都应该存在这样的 电子 ,此外, 汤姆森 利用 葡萄干布丁原子模型 进行比喻,它将 每个原子 比作是 一个葡萄干布丁,正电荷和布丁一样, 在原子内均匀地进行分布,而 带负电荷的电子, 它就与 葡萄干一样 是撒在布丁表面的。通过这个模型 汤姆森 证明了一点那就是 原子是可以继续拆分的。 而继续他的这项拆分任务的则是他的学生 卢瑟福。
卢瑟福在研究 放射性元素"钍"的时候 他发现 在衰变之后,钍元素变成了另一种元素。 而他在之后的研究中更是 确定了 放射性元素释放出来的能量,来自于原子内部。 而为了证实这一观点 著名的"金箔实验" 就这样诞生了。
而第三位探索原子能否再分的人则是 查德威克 ,他发现 氮原子的原子核重量是大致是氢原子核的 14 倍 , 并在后来的实验中证明了原子中中子的存在,而也正是因为这一发现,让 查德威克 获得了 1935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而由此, 原子 能否进行再 分这个 问题也有了一个答案,那就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