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第五位 秦二世胡亥 胡亥是秦始皇的第18个儿子,秦的第二位皇帝,又称秦二世 。 胡亥少从中车府令跟随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从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掌实权,实行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以及六国旧贵族的复国运动。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赵高的心腹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时年二十四岁。在位仅7年。 胡亥即位后,做了许多人神共愤的事情,他杀光自己的兄弟,诛灭能臣,例如李斯、蒙毅、蒙恬,冯去疾,冯劫等,群臣惶恐,离心离德直接导致了秦朝的覆亡。 秦二世一朝,大多数政令只代表了赵高的意志。胡亥对此或被蒙蔽或默许,他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出来。赵高是成了他与世界的联系通道,赵高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刑罚更加严重,显现出比秦始皇更加残暴的一面。 第四位崇祯帝朱由检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年-1644年在位) 公元1622年,朱由检受封信王。五年后,熹宗无嗣而崩,朱由检奉遗诏继承皇位,改元崇祯。他即位之初,就铲除了权宦魏忠贤及其党羽,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力图实现明王朝的"中兴"。 他任用袁崇焕对付割据辽东的后金政权,后金不但没有削弱,还于崇祯二年(1629年)冬攻入塞内,包围北京,虽然撤离,但此后五次入塞劫掠,并陆续攻克山海关外的大凌河、松山、锦州等明军据点。 明朝陕西和河南等地连年天灾,引发明末农民起义,明廷剿抚失宜,导致其中的李自成、张献忠两部坐大。朱由检频繁更换内阁辅臣,先后诛戮袁崇焕等18名封疆大吏,并起用洪承畴、杨嗣昌、卢象升、孙传庭等解决内忧外患,但终归失败。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兵临北京,朱由检自缢于煤山。 朱由检自谓"朕非亡国之君",将亡国归咎于"诸臣误朕",后世亦不乏对他的同情与肯定。然而也有观点认为,朱由检志大才疏,存在刚愎自用、急躁多疑等性格缺陷,对明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朱由检早年勤于朝政,鸡鸣而起,夜分不寐,而且生活节俭,心系百姓。可惜早年的生活始终处于恐怖之中,加之后来接手的又是一个内忧外患满目疮痍的帝国,无人可以信任的险恶环境加上雷霆万钧的外部压力早就朱由检残暴多疑偏执的性格,残杀无数大臣 ,把可以翻盘的机会浪费。 第三位汉灵帝刘宏 刘宏是东汉第12位皇帝,刘宏早年世袭解渎亭候。167年十二月,汉桓帝刘志逝世,刘宏被外戚窦氏挑选为皇位继承人,于建宁元年正月即位。 刘宏在位的大部分时期,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他又设置西园,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甚至卖官鬻爵以用于自己享乐。在位晚期,爆发了黄巾起义,而凉州等地也陷入持续动乱之中。中平六年,刘宏去世。 刘宏执政期间,多有蛮族、妖道在偏远地区叛乱,被卢植、臧旻、朱儁等人平定,刘宏认为天下稳如泰山,便安心享乐,鲜问政事。刘宏执政期间,皇权有所削弱。 刘宏在位二十年,是宦官在汉朝历史上最长的统治时期。宦官的编制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而且它们在刘宏在位时更是有增无已,刘宏更是突破常制一次便册封了十二位中常侍,史称"十常侍"。特别是张让和赵忠二人,汉灵帝甚至说"张让是我阿父,赵忠是我阿母",在灵帝刘宏眼中,谁能给他带来金钱,谁就是他亲爹亲娘,堂堂大汉皇帝竟说出如此粗鄙话,实在令人震惊。 刘宏在其母亲董太后和及常侍们的教唆下,又尝试卖官。刘宏成年后,设置西园供自己享乐,灵帝将卖官所得收入用于西园的建设。 对于东汉王朝的毁灭,汉灵帝毫无疑问应当承担责任,他只顾自己享乐,却无视民间疾苦;将朝政交给宠臣打理,无视一直为国付出的朱儁、皇甫嵩等能臣。 第二位暴君纣王 帝辛 帝辛是帝乙少子,继位后,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 帝辛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最终致众叛亲离、身死国灭。 帝辛自幼天资聪明,力气过人,军事天赋也少有人比,可惜为人高傲自大,刚愎自用,而且特别好色,刚上位便让大臣在全国各地搜寻美色,尤其宠爱妲己。祸国妖民,妲己出现后他便从此君王不早朝,还听信妲己谗言,杀害无数能臣武将,最为离谱的是他因一时口角之争竟将叔父比干剖熊挖心,可谓残忍至极。至此人心惶惶,商朝也逐渐分崩离析。 帝辛加重赋税,把鹿台钱库的钱堆得满满的,把钜桥粮仓的粮食装得满满的。他多方搜集狗马和新奇的玩物,填满了宫室,又扩建沙丘的园林楼台,捕捉大量的野兽飞鸟,放置在里面。他对鬼神傲慢不敬。他招来大批戏乐,聚集在沙丘,用酒当做池水,把肉悬挂起来当做树林,让男女赤身裸体,在其间追逐戏闹,饮酒寻欢,通宵达旦。 在这种奴隶、平民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下,商朝与所属各方国的矛盾达到空前尖锐的程度。直到帝辛囚禁西伯,并将西伯同僚鄂侯剁成肉泥,做成肉汤,强迫西伯喝下,在西伯被解救出去后,立马联系各大诸侯,最后爆发牧野之战,帝辛焚于朝歌鹿台。 第一位咸丰帝 咸丰是清朝第九位皇帝,是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拥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 20岁的咸丰皇帝,年轻气盛、意气风发,决心除弊求治、任贤去邪,以求重振纲纪。在整顿吏治方面,甚至超过了他的高祖父——雍正皇帝;任贤擢才、大胆启用汉人,甚至一举改变了清朝实行了二百多年的"重满抑汉"的国策。 在继位的第二年,眼见自己的"拼命努力"无法挽狂澜于既倒,无法拯救已经破烂不堪的晚清大船,咸丰皇帝便心灰意冷,放弃了挣扎,正式踏上了成为"昏君"的道路. 在心灰意冷后,咸丰帝开始醇酒妇人,短短2年便纳妃10多位,还不算不在后宫内的,可就算如此,咸丰皇帝还是不能满足,甚至一度追求断袖之癖,将"男风"引入圆明园。甚至还吸食鸦片,最后导致享年31岁。 咸丰帝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是一位很不称职的皇帝。面对英法联军的大举入侵,他并没有召集军队作战部署,也没有积极组织防御,当英法联军开赴北京的时候,他正在圆明园庆祝自己的30岁寿辰。他爱听戏,连听了四天的庆寿大戏。当英法联军攻破北京城时,咸丰帝仓皇而逃,带着他的老婆孩子和王公大臣,一起逃到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避难去了。可怜的圆明园,在万恶的英法联军的熊熊烈火中永远化为了灰烬。 在他在位的11年内签订了11条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被后世钉在了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