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村孩子的成长历程
孩子今天终于收到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了。为了这一天,他付出了太多努力。下面给大家分享他的成长历程,与广大普通学生家长共勉。
我是一名四川达州的普通家长。儿子从小给爷爷奶奶带大。小学一到五年级,他在村小学读书。全年级仅有七个人。他名列第三。村上没有六年级,统一到镇中心小学读书。期末考试以年级第十一进入镇初中。年级三个班,初一考到年级第三。一直维持下去到初中毕业。初中学校我去过。那个住宿条件简直无法想象。一个大教室,摆满了三十多张床,三张单人架子床并排摆放,中间上铺的学生要睡觉只能从床头翻上去。我当时差点哭了。还好,他的班主任把他叫去她宿舍和她侄子睡。(他俩一个班,班主任侄子经常第二,他第三)感谢这位张老师。这位老师管理很严格,如果这学期你考到第二,下学期你考到第三,钢尺打你手心,和第二名差多少分打多少下。有时不听话还用高跟鞋踢。再次感谢她。
初中毕业儿子考了A+1,全市所有高中随便进。儿子选了当时我们市最好的大竹中学。没要择校费。给我省了一大笔钱。(听说竹中差一分收一千块)然而这并不是故事的结束。由于家里没钱,初中没有给他买手机。到高中了联系实在不便,也是奖励他考上了竹中,给他买了一台800块钱的智能机。高一就沉迷于玩手机,打游戏。成绩一落千丈。高一上学期会考,年级第800名。要知道,上一年全校也不过考了600多个一本。这是当时我们市里面已经是最好学校了。当时我想,他要上个一本我就烧高香了。当年到广东来过春节,他自己一个人来的。我天天骂他。他很不开心。想想也是,换了有人天天骂我,我也不开心。
不知道是我把他骂开了窍,还是他自己开了窍,开始认真学习了。高二分班,考到年级四百名,我很高兴。就说,你考得好,我奖励你每个月加两百块生活费,如果你能考到前两百名,我给你再加两百。高一我给的生活费是800,对于2016年的竹中来说,已经够用了。很多家长都是给五六百。高三果真考到前两百名。给了他一年的1200。
高三搬老校区,儿子要求外宿。理由是老校区宿舍太差了,很吵,不利于他学习。我们犹豫了很久,因为生活所逼没人陪读。怕他一个人在外面的安全,又怕他学坏了。最后选择相信他。他自己联系了一个单间,5000块一年。还好没学坏。
时间转眼来到了高考,2018年考到全省13700名,成绩虽然不是顶尖,但对于我来说,已经很高兴了。毕竟从小都没带过他,能有这个成绩,已经远远超出我的预期了。我高兴得整晚不眠,直接第二天科目二考试挂科。
填志愿的时候我们有了分歧,我劝他填南昌大学或福州大学,他非要去武汉理工,理由是不能浪费分数。我说,我尊重你的选择,但你既然选了,就不能后悔。结果压线进,被调剂到了冷门的石油储运。他不喜欢这个专业。于是筹划转专业。大一就拼命学习,还当了班长,因为他觉得当班长一可以提高社交能力,还能在保研中有优势。最后幸运地转到了计算机。
然而转入计算机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众所周知,计算机系的学生收分普通比调剂专业的高十几分。智商不占优势。由于你是转专业的,你又少学了一年基础课。然而,他克服了困难,并给自己确定了目标:保研。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你在一群智商比你高的学生里,同时还少学了一年基础课的情况下,你要冲到全系前百分之二十。然而,他在大二就冲到了前百分之三十。后来发现A保成绩保研并不保险,又把方向确定在了B保,就是比赛拿奖。经过几个月的辛苦,终于拿到了全国性比赛一等奖。成功保研西北工业大学。虽然这个学校不是顶尖,但我满足了。
写在最后:我觉得在孩子的学习历程中,家长不能过多干涉,给他一个方向并随时强调就可以了。我们需要给孩子空间。学习毕竟是个人的兴趣问题,自觉的问题。我见过好几个同事家长陪读,刚开始初中的成绩也很好,但最后结果并不理想。但我们也绝不能放任不管。教育他做人的道理即可。特别不能把孩子教育成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要让他懂得感恩。
最后再次感谢那位张老师,并且想对家长们说,不要怕孩子吃苦,不要怕老师打学生,只要不是特别严重,千万要支持老师。严师出高徒,虽然不是绝对,但一般不会有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