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万达少了个广播站。 01
王思聪不再是万达董事 最近这几天,商界的大事不断。 一个是日本有着"经营之圣"美誉的稻盛和夫去世,享年90岁。 他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信(原名DDI,现名KDDI)。 两家公司全都是世界500强,他也是唯一拥有两家500强的企业家,全世界独一份。 被问到经营秘诀是什么的时候,稻盛和夫说: 一直坚持全力以赴地去工作才能有所收获。 有意思的是另一条消息几乎同时被爆出来: 王思聪卸任万达集团董事。 沉寂已久的王思聪又冲上了热搜,这次却是因为他退出万达集团董事会。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8月29日,万达集团发生工商变更,王思聪卸任董事职务。 变更后,万达集团的高级管理人员备案为:董事长王健林,董事兼总经理齐界,董事韩旭、肖广瑞、高茜、黄国斌及张霖,监事张谌、侯鸿军及何其聪。 作为万达董事长的王健林之前在一次采访中就表示: 管理企业很辛苦,王思聪可能不愿意吃这个苦。 想到稻盛和夫,80多岁的时候还出版了一本关于人该如何生活、工作的书《成法》。 这也难怪,一个成了"经营之圣";另一个成了"娱乐圈纪委"。 02
谁来接班万达? 王思聪的卸任又引起人们对万达接班人的关注。 那么王思聪突然说退出万达集团董事会,这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他只是退出了万达集团的董事,但并没有在股东行列里消失。 董事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主要有出席董事会,并行使表决权、报酬请求权、签名权等权利,可以参与公司的运作和管理工作。 退出董事的职务,意味着他本人可能要退出公司的实际管理和运营。 通俗点,这叫"退居二线"。 毕竟,股权没有变。 万达集团共有2个股东,分别为大连合兴投资有限公司和王健林。 其中王健林的持股比例为0.24%,大连合兴投资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为99.76%。 而拥有万达集团最多股份的大连合兴投资有限公司的股东,分别是王健林和王思聪。其中王健林的持股比例为98%,王思聪的持股比例为2%。 所以不管怎么样,万达还是在"王氏父子"的掌控下,那么王思聪的职务变动,影响的是他个人的职责,而对公司本身没有直接干扰。 如此只留下一个最大的问题——以后谁接管万达,负责实际经营? 此次,在王健林67岁之时,王思聪退出万达集团董事会,很有可能意味着他大概率不会接管万达集团。 王健林曾多次在公开采访中谈及"王思聪是否会接班"这一问题。 2012年,王健林在第一财经《波士堂》节目中提到: "不能准确说是交给他还是不交给他,要看王思聪能不能够接这么大的班。" 2015年,王健林在央视财经《你从哪里来》节目里提到: "我允许他(王思聪)失败两次,但不能失败第三次,失败第三次他回来上班,老老实实到万达上班。" 2016年,王健林在参加中国企业领袖年会谈及万达集团接班人时称: "接班人的问题,我问过我儿子,他也许不会做这个选择,可能交给职业经理人会更好。" 而王思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自己拒绝接班算半个谣言。 "我觉得我父亲的一些思想是对的,中国古代思维都是要把这种传承给自己的儿子,但是在国外反而是会把公司传承给职业经理人,或者更好的人。" 虽然,万达还是父子俩的,但这回也代表着王健林目前有可能放弃了让王思聪接班的想法。以后,或许会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公司。 03
小王,太高调 除了接班人的问题,很难让我们不联想到另一件事,王思聪退出万达一线,是不是公司在主动规避风险? 其实想想也是。 可能自始至今老王也不想让思聪接班吧? 中国人做生意讲的是低调,同级别的富二代除了接班公司业务的宗馥莉、张康阳等,其他基本上都非常低调,甚至你都不知道他在哪。 偏偏王思聪最高调,恨不得三天上一次热搜那种。 只要王思聪在,他本身对于万达就是一种风险 ——舆论风险。 他在嘴上坑爹也不是头一回了。 11年和大s和汪小菲结婚,王思聪在微博狂怼张兰造谣自己和王健林私交甚好,王健林赞助婚礼的事,一战成名,算是开启了他的骂战生涯。 只是要是怼别人还好,他却老是拆自己爹的台。 之前有网友爆料出王健林一天的行程,看到排列如此满的日程表,网友们都感叹原来富豪的生活也这么辛苦。 可王思聪可按捺不住了,转头就踢翻了老爸的鸡汤: "就那一天行程比较满,还恰好被发出来了"。 爱踢球,甚至还有一手打造大连万达这个传奇队伍,完成了在国足球领域的小目标。 结果王思聪,明知老爹在足球领域的投入却偏偏在微博大骂: 现在搞足球的都很二。 在家怼老爹,出门怼明星,王思聪的嘴似乎没怕过谁。 前几个月又瞄准了以岭药业和连花清瘟,微博开怼。 后来因为言语上质疑动态清零的政策,还被禁言。 直到今天都没见他在互联网上有什么新的言论。 算是在网络上"神隐"了。 且不说他这番言论是真性情,还是敢于发声,他头顶"万达公子"的帽子,就不可能不为言行负责。 企业是干嘛的,就是追求利润的,人人都在闷声发财,追求个好点的社会形象,结果万达家的公子哥天天在外面拿着高音喇叭乱说话。 我要是王健林,我也慌。 别人说市场竞争是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悬在万达头上的那把剑可能是王思聪。 但你要说他这样当"高音喇叭"是不懂事,那倒也不是,其实他还是聪明的。 我们从王思聪自己的创业历程以及万达早年的产业部署,就能看出一二。 小王早年涉足互联网,要做的就是可劲立人设,拉流量。 事实证明,他成功了。 无论娱乐圈如何风云变幻,他永远是顶级流量的存在。哪怕只是咬了一口热狗,也足以在热搜榜上挂个三天三夜。 而且,老王对国内的商业地产趋势判断也是正确的,他一直想要从房地产帝国,转型做文娱帝国。 2004年,万达集团投资了5家华纳万达国际影院,共43块屏幕,成为当年在文化领域投资最多的企业,5家影院的"牛刀小试"让万达集团尝到了文娱行业的甜头。 2005年1月22日,万达乘胜追击,成立北京万达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2006年11月30日,公司整体变更为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由主要集中于电影行业产业链下游放映业务,向上延伸至电影投资、制作和发行,全面覆盖全产业链。 上市仅仅三年,2009年万达电影已经在票房收入、市场份额、观影人次上位居全国首位,成为院线"老大"。 2012年,万达成立文化产业集团,旗下包括影视、体育、主题公园、舞台演艺等公司,进一步在文娱行业拓展业务。 在投资方面,万达2016年以2.8亿美元收购时光网全部运营实体100%股权,同年又收购电视剧公司新媒诚品100%股权;2017年,万达还先后投资了山影股份和博纳影业。 所以,需要王思聪这么个人在娱乐领域有足够的话题量。 等万达这边产业布局得差不多了,小王的流量再往里一引,一切水到渠成。 结果,万达文娱帝国搞到一半就崩了。院线也卖了,影视放弃了。 所以你现在看老王和小王两个人特别割裂,原因就在这。 因为文娱帝国没搞成,小王变成了无班可接。 他这些年积攒的话题度、积攒的流量全都不能变现。不然现在就是王思聪每周在好莱坞参加选片会,大导演大明星,高朋满座。 如果万达的转型成功了,王思聪就是万达最大的功臣; 但现在玩砸了,那么王思聪自带的话题流量和大喇叭属性,就成了万达最大的"负资产"。 由此来看,王思聪卸任董事,或许对万达集团而言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