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芯片制造领域,说起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是无人不晓。 台积电早期占据全球约60%的晶圆代工订单,虽然如今经济下滑技术竞争激烈,但是台积电依然占据全球约50%的晶圆代工订单。 多年来台积电牢牢占据着晶圆代工的霸主地位,晶圆技术水平也位居世界前列,而这些成功都和台积电的张忠谋分不开。 张忠谋身为台积电的掌门人,带领着台积电在全球左拼右杀。 但是当时身在美国又拿着高薪的张忠谋为何会选择在台湾建厂,研发晶圆技术? 一、颠沛流离的求学生涯 1931年张忠谋出生,他的父亲时任宁波市财政局局长。 但是1931年那一年,张忠谋一家不得不颠沛流离。 张忠谋一家先逃亡到重庆,随后张忠谋就读于张伯苓当时担任校长的南开中学。后因日本大肆轰炸重庆,重庆即将沦陷,张忠谋又随父母移居香港,香港战乱后张忠谋的父母为了儿子的安全决定把他送出国。 刚去过国外那几年,张忠谋并未决定学习什么,而是一直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上下求索。 新中国成立那年18岁的张忠谋也顺利进入哈佛大学学习。 在哈佛大学的校园中,同学们已经熟读国富论、相对论、进化论,张忠谋瞬间感到压力,于是也开始广泛阅读和学习。 在哈弗的大学生涯中张忠谋成绩一直保持在前全年级10%以内的名次中。 但是哈佛只是起点,因为当时国内形式复杂张忠谋的父母也来到了美国。 张忠谋的父母与张忠谋商议后,最终决定让张忠谋谋学习理工科。 随后张忠谋便转学到美国顶级的理工科大学——麻省理工,学习专业是机械工程。张忠谋用了三年的时间修完了学士和硕士,最终以优秀的成绩毕业。 二、开启职业生涯 说到芯片大家都会想到,杰克·基尔比研制成功的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而杰克·基尔比也被誉为"芯片之父"。 但是大家想不到的是,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与杰克·基尔比是同事。 年仅27岁的麻省理工学院高材生张忠谋与基尔比同时进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做技术研发。随后因为工作表现突出,在德州仪器工作的第三年,公司决定全心支持他去攻读博士。三年之后张忠谋顺利地通过了斯坦福大学电机专业的博士毕业考试。 之后年仅41岁的张忠谋先后就任得州仪器公司副总裁和资深副总裁。 那时41岁的张忠谋已经是仅次于董事长和总裁的第三号人物,在当时已经扬名全球电子业。 三、台积电的成立 就在张忠谋打算继续扩大市场时,德州仪器的新任总裁菲伯做出了朝着消费性电子产品转型的决定。虽然张忠谋被任命为总经理并带领 着团队开发出了好莱坞大片《ET》衍生产品、全球第一个用语音单晶片做出来的玩具"Speakand—Spell"。 但是这不是张忠谋的初心,他依旧放不下半导体。 此时美国因长期负债,强迫各国货币升值 。不到两年新台币兑美元汇率便从40元上升到25元,台湾出口竞争力因此锐减,企业纷纷出走,转战大陆与东南亚。 而台湾当时只有联华电子一家稍具规模的民营IC公司。但是联华电子仅有一个4寸的晶圆厂,产能有限,制程工艺也相对落后。当时台湾既没有出口竞争力也没技术优势。 在美国的金融强权下,台湾政府决定建立发展晶圆技术。 而此时的张忠谋最终决定从德州仪器辞职,通用器材总裁位置上呆了两年后,张忠谋受台湾政府之邀出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之职。 台湾政府希望张忠谋能够带领工研院通过科技带动产业升级,培植出新的贸易竞争优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56岁的张忠谋接受台湾地区政府的委托。 张忠谋经过对台湾生产管理以及制造能力方面的优势全面考察与研究,决定规划一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半导体制造公司以提升台湾半导体工业的水准,并协助IC设计公司解决产能需求,台积电就此诞生了。 结语: 在张忠谋的带领下,台积电拳打联电,脚踢三星,拿下高通、苹果等订单,占领了全球60%的晶圆代工订单。 短短十几年时间台积电由1987年的4百万美金成长到2006年的97.5亿元美金,成为了晶圆专业代工厂。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当初的台湾在美国经济重压下倒逼贸易发展与技术突破,但是谁也没想到张忠谋能带领着台积电成为全球的知名企业,真是陶陶谁能度。 对于张忠谋去台湾建立台积电你有什么看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