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一类人: 他们,对外人客客气气,礼貌恭敬,经常以笑脸迎人。 可回到家中,俨然换了一副模样,稍有不顺就摆脸色,动不动就发脾气。 家人,明明是我们最亲密的人。 可为什么,我们总是把好脾气留给外人,而把坏脾气留给家人呢? 原因很简单,离不开下面这几点。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退行。 指的是,当人们遇到挫折时,会放弃已经习惯的成人方式,转而退化到用小孩子的方式,去回避现实,摆脱痛苦。 在潜意识当中,我们认为家人是安全的。 无论说了多难听的话,做了多出格的事儿,家人都会无条件原谅我们。 所以,才会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地冲家人发脾气。 而这一切,只不过是仗着家人爱我们,在乎我们罢了。 前段时间的热播剧《人世间》,有一幕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乔春燕被单位要求一晚上搬完家,把房子还回去。 她很生气,也很委屈,但这些情绪她没办法冲单位撒,所以就撒到了家人身上。 儿子只是弱弱地跟外公吐槽了句:"我不喜欢住小房子",乔春燕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 她喊着说:"不喜欢住这儿就滚,你妈没本事,只能让你住这儿。" 乔春燕的爸爸劝她:"你吓着孩子了,你说你跟孩子较什么真呢?" 图片来源:电视剧《人世间》 这一劝,更激怒了她,她冲着爸爸吼道: "您少抽点烟吧,别回头像德宝他爸一样得脑血栓了,家里的事已经够多了。" 图片来源:电视剧《人世间》 乔春燕的妈妈在收拾东西,只是随口说了句: "这个筐还挺新的,咱们带上吧,扔了怪可惜的。" 乔春燕立马将攻击的矛头转向了妈妈: "曹德宝,别搬了,这些家具都送人吧,实在没人要扔马路上,让人捡去。 给我妈腾点地,放这些破筐,烂柜子什么的。" 图片来源:电视剧《人世间》 听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所有包容你坏脾气的人,都是最在乎你的人。" 发脾气,是需要成本的。 而我们之所以,把最好的一面留给外人,把最糟糕的一面留给家人,就是因为我们知道: 对家人发脾气,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 因为,家人会无条件接受你的坏脾气,他们,会包容你,忍让你,理解你。 但这,其实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就因为,得罪家人不需要付出代价,所以就卸下伪装,把家人当成出气筒。 说着伤害家人的话,做着伤害家人的事。 可还是想说: 家是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地方,并不是你坏情绪的发泄场所。 生而为人,谁都有情绪上头的时候。 我们可以发脾气,但不该把所有的坏情绪,都留给家人。 网友@三倍氢二氧一分享过一个故事: 中秋节的时候,她和嫂子站在客厅聊天。当时,嫂子怀孕4个多月。 她姑的孙子,一个身高1米4,体重120多斤的四年级男生,突然从背后狠狠推了嫂子一把。 嫂子一声惊呼往前倒去,幸好她站得不远,急忙死死架住嫂子,才没有摔倒。 事后,她们一家质问熊孩子,为什么要推人? 熊孩子满不在乎地说: "我看电视上孕妇摔了会流产,我就想看看推倒她会不会也流产。" 图片来源:知乎@三倍氢二氧一 听了这话,她们一家都气得不行。 然后,她左手拖把杆,右手擀面杖,左右开弓把熊孩子从餐厅打到客厅,并连打带踹把熊孩子踢出了家门。 后来的故事是: 过年的时候,熊孩子死活不肯来她们家。 在奶奶家见到她溜着墙根就走了,并且不敢再靠近她嫂子半步。 图片来源:知乎@三倍氢二氧一 当然,分享这个故事,并不是提倡以暴制暴。 而是想说,就连亲戚都不会惯着你,更别提外人了。 你可以在家人面前,撒泼任性发脾气,但社会不是你爸妈,没人会惯着你。 在某档节目中,主持人问周国平: 为什么我们都把好脾气留给外人,却把坏脾气和最糟糕的一面留给最爱你的人? 周国平的回答是这样的: 因为你知道外人不会惯着你,可能反手就是一巴掌。而你也知道家人不会离开,所以才有恃无恐。 人的天性,是趋利避害的。 外人不会惯着我们,所以我们不敢得罪,态度会客气,情绪会温和。 有时候,还会因为过于讨好和卑微,被奚落,被欺负。 但就算在外面受再多的气,也不敢轻易冲别人发脾气。 不是没有脾气,而是明白,为了生活,有些时候不得不低头。 发泄情绪只是图一时痛快,背后的代价有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 家人却不同,他们了解你的经历,懂得你的难过。 即使你冲他们发火动怒,他们往往也会站在你的角度,体谅你、理解你。 但这,并不是我们一再伤害家人的理由。 伤害虽然可以随着时间而淡忘,但伤痕依然还在。 我们的礼貌和尊重,温和和柔软,也应该留给家人一点。 还记得上学时读过的那个故事吗? 女孩和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走在冷风中,饥寒交迫的她,停在一家面摊面前。 面摊老板是一位和蔼的老奶奶,看她可怜,给她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 她满怀感激,刚吃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 老奶奶问她怎么了,她就把跟妈妈吵架的事儿说了。 听完后,老奶奶说了一段话: 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感激她呢?为什么还要跟她吵架? 人,有时候真的很奇怪。 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一点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家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不仅没有感激,反而认为是理所当然,甚至肆意消耗着家人的爱。 但这世上并没有所谓的理所当然,所有理所当然的背后,只不过是有人在默默爱着你。 可能是父母,也可能是伴侣。 我们可以感激别人的付出,却做不到看到并感激家人的付出。 对待家人,更多的是百般挑剔,是有恃无恐,是熟视无睹。 网上看到一句话: "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 一个人,在外的好脾气,可能是生活所迫,是处世的圆滑。 而在家的好情绪,才是真正深入骨髓的修养,也是一个人最难的教养。 家人,是这个世界上,陪伴我们时间最久的人。 他们也值得被用心守护,好好对待,而不是承受着我们的坏脾气与烂情绪。 余生,请善待自己的家人。 不要只把礼貌留给外人,把坏情绪留给爱你的人。 如果说,"一个人对家人暴躁,对外人和气",是一种人性的弱点。 那么,该如何克服这一弱点呢?我们可以从这两方面来努力: 对待外人: 1. 与人为善,是一种态度。 与人为善,是我们与他人交往时,应有的态度。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我们温柔以待。 如果遇到不友好或者算计你的人,可以参考第2点。 2.学会说不,是对自己的尊重。 面对自己不想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学会表达自己的态度,也很重要。 每个人,都有拒绝的权利。 并不是,他人说什么,我们就要做什么。 3.不取悦他人,不委屈自己。 不管是人际交往,还是说话做事,只要自己没错,就没必要过分迁就别人。 尊重自己的内心,多取悦自己。 而不是活在他人的期待和评价里。 对待家人: 1.别把坏情绪带回家。 对每一个人来说,不对家人发脾气是最基本的责任。 在外面遇到委屈和难过时,我们可以先把情绪处理好再回家。 而不是把坏情绪带回家,把家人当做出气筒。 2. 要懂得换位思考。 与家人发生矛盾时,不妨换位思考一下: 家人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为我们好吗?如果是,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沟通? 经常做到换位思考,一个家庭的矛盾会减少很多。 3. 情绪,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你的坏情绪,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变复杂。 同时,伤害到最爱你的人。 要知道,脾气谁都有,拿出来是本能,压下去才是本事。 主持人梁继璋写过这样一段话: 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久,你一定要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我们爱与不爱,都不会再相见。 家人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伤害的。 往后余生,愿我们都能善待家人,与他们温柔相处,度过圆满幸福的一生。 文末点亮【分享】,要好好爱家人,用心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