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道光年间,太原府阳曲县的县衙内,知县杨重民起了个大早,在后花园里闲逛,忽然衙役匆匆来报:"老爷,不好了,城里出了个诈尸案,现在有人来报案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混账东西 ,人死了就是死了,哪有什么诈尸的说法,你立刻去传当值的衙役升堂,本县倒要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杨重民吩咐完,自己也回了房中,由丫鬟伺候着换上了官服。 不多时,各方都已准备就绪,杨重民开堂审案,传唤报案的人进来,七八个人纷纷走了进来,当头一人秀才装扮,四十开外,个头不高,脑满肠肥,一双小眼睛滴溜溜的转,透出一股子精明。 这个人杨重民并不陌生,他是阳曲县出了名的富户,姓张名佛年,人送外号张百万,又有些功名在身上,按照清朝的律例,可以见县令而不拜。 张百万一脸的焦急,说道:"大人,我的小女儿原本许配给了徐沟县的姚家,还有几天就要成亲了,可不幸的是昨天小女突发恶疾,不治身亡,我将其尸体收敛,换上凤冠霞帔,安置在灵堂,可没想到凌晨的时候却炸了尸,从棺材中蹦出,不知跑到那里去了,求大人帮我找回女儿的尸体。"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杨重民心中有些不以为然,说道:"你也读过几年圣贤书,难道不知道‘子不语怪力乱神’吗?这世上哪有诈尸走尸的事儿,怎么能拿这件事来告状,真是荒唐!" 眼见县令有些生气,旁边跟着的几个仆人赶紧上前解释:"老爷明鉴,二小姐走尸是真的,小人亲眼所见,守灵的时候,尸体突然动了起来,我还没反应过来,二小姐就从棺材里蹦了出来,眼冒绿光,一蹦一跳的消失了,别提有多吓人了。" 杨重民喝问道:"你们既然亲眼看到了,为什么不拦下她?反而要等到尸体不见了才来报官?" 几人七嘴八舌地说道:"我们胆子小,见到这种场景,跑还来不及呢,只恨爹妈少生了几条腿,哪敢上前阻拦呢?" 杨重民还是不信:"走尸不过是荒野怪谈,不可能发生,不是有人偷了尸体,就是你家小姐并没有真死,只是急病发作,看起来像死了一样,等到后半夜从灵堂中苏醒过来了,你别急,女儿家的小脚走不了远路,本县现在就命人挨家挨户的搜查。" 张百万连忙谢恩,就在这时,保正又在门外敲响了鸣冤鼓,杨重民传他上来,保正禀告道:"大人,开化禅寺附近的李庄吃水的井中发现了一具男尸,被打水几个汉子发现了,特来报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听说出了命案,杨重民不敢怠慢,挥手屏退了张百万等人,带着衙役和仵作就赶往了李庄,尸体周围聚拢了大批看热闹的村民,仵作上前验尸,发现有两处致命伤,一处在右肺,被一刀贯穿,一处在左心肺,同样是一刀贯穿。 这男尸面容白净,二十七八岁的样子,外面穿着普通人家的袍子,里面却是和尚的衣服,而且头上光不溜秋,点了三个戒点香疤,想必是出家的和尚。 杨重民即刻请来开化寺的住持来辨认,住持看了看,说道:"这和尚是半年前游方来的,法号定慧,在我寺庙挂单,平日里早出晚归,没做过什么坏事,也没有结交过仇家,昨天下午出门,一夜没有回来,没想到竟是被人杀害了。" 杨重民问道:"定慧和尚昨天出门的时候,穿的是什么衣服?" 主持说道:"穿的是缁衣黄鞋,不是现在这身打扮。" 杨重民皱起了眉头,既然没有结交仇人,为何会被杀呢?而且杀人之后还要替他换一身衣服,实在是咄咄怪事,一时间理不清楚头绪,只能让人把外身衣服拔下来,张贴告示悬赏:但凡有能认出这身衣服来历的,赏银三十两。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告示张贴出去不久,就有人举报说经常见豆腐店的莫老汉穿着这样的衣服和鞋子,杨重民即刻差衙役将莫老汉带到公堂之上。 莫老汉六十多岁了,还是头一回进公堂,吓得胆战心惊,不敢有丝毫隐瞒,说道:"大人,这衣服的确是小老儿借给他穿的,但人是怎么死的,我的确是不知道。" 杨重民两眼一眯,说道:"你只管将自己知道的事情说出来,余下的事情不用你操心,本县自有明断,无需多言。" 莫老汉老老实实地说道:"昨夜五更天的时候,我正在磨豆浆,突然听到一阵敲门的声音,开门一看,竟是个披着凤冠霞帔的小娘子,可他一说话却是个男子的声音,他说自己遇到了急事,所以是这幅打扮。"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眼瞅着天快亮了,这幅装扮不好行走,求我给他一身衣服换上,好让他返回寺庙,我找出衣服给他换了,他又将凤冠霞帔留下作为交换,现在还放在我家中。" 杨重民听得将信将疑,和尚扮新娘,这种奇事还是头一回听说,命衙役跟着莫老汉回去将凤冠霞帔取来,莫老汉又说道:"我本来执意不要,是那和尚非要给,这东西我也不敢处置,没想到他今天就死在了井里,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杨重民没有说话,想起今天报案的张百万,也是给女儿换上了凤冠霞帔,莫非是这和尚盗尸,偷走了张百万女儿的衣服?可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摇了摇头,杨重民派人将张百万喊来:"这有一套凤冠霞帔,你看看是不是你家的东西?" 张百万仔细看了一下,心中暗惊,说道:"回老爷的话,这东西的确是我家的,应该在小女身上穿着,怎么会到了这里?莫非大人已经找到小女的尸体了吗?" 杨重民说道:"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你可看得真切了?" "这面料和做工是我亲自要求的,绝不会认错。"张百万斩钉截铁地说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好。"杨重民点了点头,接着说道:"这东西是从卖豆腐的莫老汉家里搜出来的,看来这其中的关节还在他身上。" 简单梳理了一下思绪,杨重民再次审问莫老汉:"莫老汉,你不该跟和尚合谋,杀死张百万的小女儿,夺去了她的服饰,又因分赃不均杀了和尚,抛尸井中,现在情况本官都已经掌握清楚了,你速将作案的细节如实招来,免遭皮肉之苦。" 莫老汉闻言,不啻于晴天霹雳,跪在地上不住地磕头:"老爷明鉴,小老儿实在是被冤枉的啊,我没有见过什么新娘,只有一个穿着新娘服饰的和尚,向我讨要了一套衣服,其余什么也不知道啊!" "胡说八道!"县令怒斥:"寻常男子尚且不会穿女装,更何况是一个和尚,怎么会无缘无故穿着新娘服侍在街上闲逛,张员外证实这套衣服穿在他女儿身上,而这衣服现在就在你房里发现,你怎么可能不知道他女儿在哪里?" 莫老汉头脑发昏,本来就不善言辞,此时被呛得不知道说什么好,老脸憋得通红,只知道磕头喊冤,额头重重地砸在地上,鲜血混杂着汗水滴落,不一会儿就沁红了一小块儿地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县令给出了自己的论断:张百万的小女儿得了急症,有了假死之象,张百万以为她死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她换上了凤冠霞帔,珠玉首饰,半夜的时候,小女儿悠悠转醒,从棺材中走出。 和尚和莫老汉原本就混在了一起,因为和尚的衣服不方便,所以就换上了莫老汉的衣服,两人到街上正好遇到了张百万的小女儿,贪图她的衣服和首饰,于是联手将其杀死。 后来莫老汉跟和尚因为分赃不均起了杀心,又趁其不备用豆腐刀将和尚杀死,为了摆脱自己的干系,趁着夜色用驴托着和尚的尸体,抛尸杨庄水井之中,莫老汉拉磨的驴不在了,或许就是驮尸之后沾染了血迹,被莫老汉藏起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莫老汉听完瞠目结舌,继而忽然响起了什么事,连忙说道:"老爷,小老儿实在是没有杀过人,不过这张百万家小女儿我倒是也遇到了,在和尚来我店里之前,也有一对小儿女来我这里。" "男的自称曹文璜,说是张百万的女婿,女的自称玉珠,说是张百万的女儿,因为张百万悔婚,要把女儿另嫁他人,玉珠不肯赴约,就连夜跟曹文璜私奔,在我店歇了歇脚,喝了一碗豆浆,又出十两银子买下了我的驴代步。" 杨重民听完,又找张百万对质:"你是不是有这样一个女婿?你女儿是逃婚吗?" 张百万面皮涨得青紫,红着脖子说道:"血口喷人,我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金钟已经出阁,二女儿玉珠许配给了徐沟县的姚家,哪有什么叫曹文璜的女婿,定是这莫老汉杀人之后的推辞,请老爷为我做主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杨重民信了张百万的话,认定是莫老汉扯谎,于是下令用夹棍逼迫莫老汉认罪,皂吏拿来两块模板,将莫老汉的鞋袜脱去,放在夹棍里猛地一收,莫老汉惨叫一声,疼得昏迷了过去。 杨重民叫人泼了一碗凉水,莫老汉悠悠转醒,疼得直吸气,杨重民喝道:"说还是不说?一把年纪了,不要自讨苦吃。" 那夹棍是什么样的东西?寻常的壮年汉子熬炼过一次已经是不容易了,到了第二次时,即便是凌迟活剐这样的极刑也不得不认下来,何况莫老汉已经六十岁了。 杨重民还要用刑,莫老汉不得已,赶紧认下了罪过,杨重民又要他指认出埋玉珠尸体的地点,莫老汉哪能晓得,只说自己忘了。 杨重民自然不肯相信,只是念莫老汉年迈,倘若再用刑,怕是直接就死在堂上了,因而暂且将其收监,准备过几天再审。 过了两日,莫老汉也想好了供词,说是和尚去抛的尸,自己不知道在什么地方,那和尚自恃勇力,要分大头,莫老汉不同意,就用豆腐刀杀死了他。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县令命人写成状纸,要莫老汉画押,莫老汉咬了咬牙,没想到自己活到了六十岁,竟然会遭遇这样的惨祸,闭上眼睛将手指按了上去。 杨重民将案件整理成册,报给了太原府,三天之内破了一桩人命大案,心中不无得意,因为暂时找不到玉珠的尸体,所以暂且不能上报刑部,而是在全府境内张贴告示,要找玉珠的尸体。 却说这莫老汉说的原来是真的,张员外原本曾跟曹家定下了婚约,只可以后来曹家家道中落,张员外嫌贫爱富,撕毁了婚约,要将女儿改嫁到徐沟县的姚家。 玉珠与曹文璜早就私定了终身,不满于父亲的决定,于是成亲前几日从家中偷跑,跟曹文璜一道私奔去了,此时两人还在太原府境内,看到了官府悬赏的告示,了解了情况以后,不愿让莫老汉蒙冤,于是曹文璜将玉珠安顿下来,自己则回阳曲县翻案。 途中,曹文璜遇到了一个姓吴的屠夫,正在搬家,曹文璜见他东西很多,颇为费力,于是就去帮忙,吴屠夫也是个性情中人,对曹文璜非常感激,死活要拉着他吃饭。 吃饭自然少不了喝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吴屠夫心中有事儿,多喝了几杯,很快就醉了,谈话间,曹文璜问起他搬家的缘故,吴屠夫说自己在杨庄杀了个和尚,现在举家搬往晋祠去避祸,说完就醉倒了。 曹文璜心中一凛,赶紧离开了,直奔县衙敲响了鸣冤鼓,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说起了莫老汉的冤枉,杨重民盘问了他一番,曹文璜也回答的严丝合缝。 杨重民又将吴老汉提审出来,他一见到曹文璜就大哭不止,询问他玉珠的下落,并请求曹文璜帮他脱冤,曹文璜将吴屠夫杀死和尚的事情也说了一遍,听得杨重民烦躁不已。 原来,他在任已经两年多了,不久之后就是三年考核的大计,以后的仕途就全靠它了,这桩命案已经上报太原府,要是此时翻案,势必会对自己不利,思来想去,只能暂时将两人收押。 退堂之后,杨重民心事重重,始终难以决断,这件事恰好被张百万知道了,他心里是又惊又怒,原来,玉珠逃跑的那天晚上,他搜遍了家里也找不到,于是就以为是大女儿藏匿了她,于是就去了金珠家里。 金珠的丈夫死得早,也没生下孩子,自己一个人住,张百万带人去的时候,见金珠眼神慌乱,躲躲闪闪,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带人在房间里四处搜寻,最后在衣柜里发现了闷死 的和尚。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张百万一下子就知道了,自家大女儿与这和尚有了不清不楚的关系,一是担心这桩丑事暴露出去让自己丢脸,二是要找一个理由好将徐沟县的姚家糊弄过去,就将这和尚抬出来,谎称是玉珠暴卒,给他梳妆打扮,穿上凤冠霞帔,抬进了灵堂。 和尚只是一时憋闷,并没有真死,到了后半夜自己跑了,张百万害怕事情暴露,就以诈尸的名义去告官。 此时听说曹文璜回来了,但心好不容易隐瞒的事情又要暴露,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拿了三千两银子贿赂杨重民,要他务必将曹文璜判为莫老汉的同党。 此举正中杨重民的下怀,虽然没有收取贿赂,但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决定不予翻案,将曹文璜也一并判处了死刑。 当时,曹文璜带着玉珠投奔的是交城知县陈砥节,陈砥节重情重义,当年曾经多次受过曹父的恩情,欣然接纳了曹文璜和玉珠,后来曹文璜回去也没跟陈砥节说明原因,玉珠的丫鬟在得知曹文璜被判处死刑之后,急忙跑来报信。 恰逢陈砥节升任山西提刑按察司,亲自跑到阳曲县与杨重民重审此案,并将玉珠带去跟张百万当面对质,张百万无法抵赖,只能承认了事实, 陈砥节念他尚未犯下大错,于是判他出一千两银子,给莫老汉和曹文璜养伤。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张百万感恩戴德,不敢再阻拦玉珠和曹文璜在一起,这桩案件虽然了结了,但和尚被杀一案还没弄清楚原因,于是就派人将吴屠夫抓了回来。 吴屠夫对杀人的罪行供认不讳,那天早上,定慧从莫老汉家里出来,就匆忙往寺庙里跑,半路上遇到了吴屠夫的妻子叶阿菊,叶阿菊刚送丈夫去集市上,抄小道回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两人原本就有不清不楚的关系,此时一见面,禁不住又打情骂俏起来,叶阿菊想着丈夫要到晚上才回来,所以大着胆子将定慧带回了自己家。 没想到吴屠夫忘了带秤,回来取的时候从门外听到了不该出现的声音,顿时恨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一脚踢开大门,定慧抓起衣服从窗户跳了出去,叶阿菊吓得蜷缩在床上不敢动弹。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吴屠夫追了出去,两刀杀死了定慧,抛尸井中,事后又害怕又后悔,直到听说莫老汉顶了罪,才稍稍放下心来,不过担心时间久了路出马脚,所以才想着搬家晋祠,不料却坏在酒上。 事情尘埃落定,莫老汉和曹文璜无罪释放,吴屠夫虽然激情杀人,按时情有可原,杖责八十,流放两千里,叶阿菊不守妇道,包庇案犯,杖责九十,被判官卖。 杨重民虽然没有收受贿赂,但是判案不当,索性没有酿成大的过错,将其革职留任,以观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