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和川军以及桂军相比,究竟谁强谁弱?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川军战斗力不强,不能和湘军和桂军相比。
红军历史上曾同川军交手多次,以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为例,多次重创川军。
实战中,川军即便是数倍兵力防御,未必能够挡得住红四方面的攻势。
川军战斗力不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是装备太差,川军邓锡侯部到1937年甚至还没有批量装备轻机枪,旅一级才有几挺老旧的重机枪。这在当时中国军阀部队中,也是难以想象的。川军杂牌部队很多武器是土造,一些步枪子弹出膛超过200米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精度奇差。
其二是兵员素质不高。四川军阀太多,都在大肆招兵。川军正规军名义上20多万,实际上加上保安团和地方武装,总数高达50万。
以四川区区一个省编组50万军队,兵员就出现严重问题。因为四川不是义务兵制度,只是募兵制度,要男人自愿参军。
最终,大量社会盲流甚至乞丐加入川军,主要为混口饭吃,所以兵员素质不高。
其三是大烟问题。
当时除了刘湘麾下少数部队,川军抽大烟的很多,川军将领也抽。
抽大烟的军队,在过足鸦片瘾以后一二个小时,由于毒品刺激,如有神助,敢打敢拼。
但是,一旦毒瘾上来了,士兵浑身颤抖,站都站不住,更别说作战。
而激烈战斗中,川军难以吸毒,所以只要战斗时间较长,川军就容易溃散。
四川军阀田颂尧曾经率领38个团6万军队,合围川陕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
徐向前诱敌深入,花费4个月时间将川军完全击败,四川伤亡高达2万4000多人,损失非常惨重。红军损失几千人,将田颂尧的部队搞掉三分之一,自己也被撤职。
自然,川军虽战斗力不强,但就抗战来说是没话说的,服从命令,坚守阵地,付出的牺牲也是巨大。抗战到了后期,三分之一的兵员都来自四川。
至于湘军和桂军就厉害了。
一般认为,桂军作战能力更强,但兵力较少,常规兵力只有3万多人。
湘军战斗力略差,但兵力较多,常规兵力为10万人。
无论湘军还是桂军,在和红军交手中都没有吃什么大亏。
在著名的湘江会战中,桂军和湘军夹击,导致6万多红军伤亡3万人,损失极为惨重。
至于湘军,历史上同红军交手多次。
秋收起义,长沙起义都是被湘军强力镇压导致失败的。
湘南起义也是被湘军大举进攻,被迫放弃湖南撤退到井冈山。
湘军之所以战斗力强,完全是湖南人不好惹。
在1955年授衔的中将以上的开国将帅中,仍然是湖南人占多数。
十大元帅有彭德怀、贺龙、罗荣桓3人是湖南人;
十大将中有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6人是湖南人;
57位上将中有王平、王震、邓华、甘泗淇、朱良才、苏振华、李涛、李志民、李聚奎、杨勇、杨得志、肖克、宋任穷、宋时轮、陈明仁、钟期光、唐亮、陶峙岳、傅秋涛、彭绍辉等近20人是湖南人;
看看,牛不牛。
但桂军也是很厉害。
在百色起义以后,红军和桂军一系列交手中,伤亡也颇为惨重,被迫放弃广西建立苏区,退回江西。
而留在广西坚持作战的韦拔群等人,大部分都战死。
后来解放军攻入广西以后,对于桂军也是不敢轻视的。
桂系出生的张云逸大将这么说:"桂军被反动宣传灌输得麻木,作战勇猛得如野人拼命,阵地上战至最后一人时,仍能坚决拼刺刀顽抗,直到被打死,反抗才停止"、"且战术灵活,动作熟练,认为桂军比同等条件下的日军更难对付"。
渡江战役以后,国军已经一溃千里,但桂军仍然很难对付。
罗荣桓曾说:"要警惕广西兵团,就是李宗仁、白崇禧的两广部队。这些着短裤、穿草鞋的兵,打仗顽强,又善于爬山,跑起来像揩了油的,很难抓住。特别是桂军对白崇禧很迷信,有所谓‘ 小诸葛在,共军其奈我何’的狂言。从湖北的武胜关到湖南的 武陵山脉恐怕主要是同两广部队作战,部队要有准备,尤其是指挥员,要心内有底,可能还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抗战中,日军攻入广西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日军曾回忆,登陆以后杀到昆仑关,沿途到处都遭遇广西民团打冷枪和偷袭。日本士兵只要一掉队,往往就被杀掉了,连尸体都找不到。即便是班甚至小队日军,进入广西村子抢夺粮食都可能有很大危险。这里的乡下,连十一二岁小孩和五六十岁老人都会放枪,也敢和鬼子拼!这在以往鬼子侵华战争中,是很少见的。
要知道,在北方,几十个鬼子就能控制一个县城。一二百鬼子扫荡,可以赶着上万中国老百姓跑反。
民国时期这三支地方军队虽然自成体系,可却同属于"国民革命军"作战序列,军帽上都顶着青天白日徽,所以互相之间有点冲突或许可能,爆发全面战争的机会肯定为零,那么又该如何评判整体战斗力强弱呢?无妨,因为红军在长征路上遭遇的主要地方军阀部队,正是这三大势力,用红军的战斗损失情况,则基本能够给三个对手的战斗力进行排名。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时,通过的第一个军阀盘踞地盘是广东北部,不过"南天王"陈济棠因始终跟红军有所联络(没少做生意),因此采用了"敲梆式的拦截和追击",基本没有爆发大规模战斗,所以红军和粤军的损失都不大。红军一路向西,当先头部队赶到湘江东岸时,由于红星纵队搬家式的撤退造成行军缓慢,错失渡江良机,而在老蒋的严令下,何键指挥的湘军和白崇禧指挥的桂军全面投入作战,于是爆发了著名的"湘江血战"。
湘江战役中,红军的右路前锋红一军团,是在觉山铺战场与刘建绪的湘军激战,湘军投入战场的兵力是五个师,并且都是三旅六团制的乙种师,计有第16师、第62师、第63师全部的18个团、第19师的2个旅4个团、4个补充团和3个保安团,总兵力共29个团接近10万人马。而林彪的红一军团仅有2个师6个团14000余人参战,在他们的浴血奋战和顽强阻击下,凶恶的湘军付出了至少7000余人的伤亡,也未能对正在过湘江的红星纵队造成较大损失。
那么红一军团在湘江战役中损失有多大呢?其实一军团的总兵力总计有三个师19000余人,但下辖的红15师(少共国际师)5000余人被配属给了担任后卫的红五军团指挥,该师在湘江战役中伤亡很大,转道入黔以后仅剩2000余人。1935年初在扎西进行整编时,红15师番号撤销,干部战士全部补入了另外两个师以后,红一军团仍然能够保持两师六团的建制,这就充分说明,该军团在湘江战役中的损失至多不超过3000人(各作战团整编后均有2000人的兵力)。
而左路先锋红三军团在湘江战役中,主要是在新圩战场和界首战场跟桂军死磕,桂军在两个战场投入的兵力是三个师,但均为直辖三团的丙种师,包括第15军43师的三个团、44师的三个团、45师一个团,另外还有第7军24师的三个团和一个独立团,满打满算只有11个团20000余人。而红三军团在新圩作战是红5师和红6师、在界首是红4师,双方兵力差距本来不大,可惜由于三军团是"添油式"的增加兵力,所以战斗异常惨烈。
红三军团在湘江战役中的战损有多大呢?1934年12月2日,红军总部的一份敌情通报中指出:"我三军团第5师此次战役损失甚大,十三、十四两团现仅有六百余,十五团尚有四五百人",也就是红5师总共还剩不足2000人。战役期间由于红三军团红6师红18团未能最后守住阵地,致使原计划准备接替它阵地的后卫红五军团红34师全师覆灭,甚至造成正在过江的红星纵队也被桂军半渡而击,损失可谓巨大。
同样在扎西整编中,红三军团被迫取消了师级编制,原本三师九团的建制在补入红九军团部分兵力后,也只能缩编为四个团,因此可以判断出来,三军团在湘江血战中损失是相当大的,至少在4000到5000人之间。笔者一向不喜欢简单做结论,上述历史事实足以证明,一军团面对10万湘军损失不过2000余,三军团面对2万多桂军却损失5000余,那么对手的战斗力哪个更强岂非一目了然?
这还不是历史的全部,中央红军在抵达湘江东岸的总人数约为65000人,其中作战部队大约50000人左右,两个主力军团在三大阻击战中损失惨重,其中新圩阻击战损失2000余人,觉山铺阻击战损失3000余人,界首阻击战损失1000余人,这才仅有不到8000人的战损,为何会有"湘江战役折损过半"的结论呢?其实里面包括了红军渡江以后,在通过广西境内时的进一步损失。
据时任红三军团红4师政委黄克诚在回忆中的估计:"界首一战,中央红军遭到的伤亡是空前的。自开始长征以来,中央红军沿途受到敌人的围追堵截,迭遭损失,其中以通过广西境内时的损失为最大,伤亡不下两万人"。因此完全证明,在30年代的湘桂两大军阀部队中,桂军的战斗力是强于湘军的,因为何键的心气和效忠老蒋的程度远远高于白崇禧,湘军也是极其卖力的,但是两者给红军造成的损害差距明显。
湘江战役之后,红军主力在通道转兵西进入黔,王家烈的黔军当然是战斗力较弱的,红军在两占遵义和四渡赤水期间,主要的敌人是中央军和川军,正是郭勋祺的川军在土城战役中表现凶猛,才迫使红军暂时放弃了从黔北直接渡江进入四川的计划,而是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绕了一个大弯从云南境内的金沙江北上,终于进入川康地区。然而从整体来看,金沙江战斗、安顺场战斗、泸定桥战斗中,川军的战斗力实属一般,尤以大渡河一战表现最为明显。
红军是分为两处渡过大渡河的,在安顺场是一条木船载着红1师红1团一营的17名勇士,面对着川军第24军第5旅第7团1个营的筑堡防守,一个营怎么也得有好几百号人吧?结果是17勇士强渡成功顺利夺得登陆场,尔后红1师和干部团顺利过河,遂对上游的泸定桥形成两路夹击之势。几百人的一个营,挡不住一条船上的17名红军勇士,拼刺刀也是20个对1个啊,川军这战斗意志也是醉了。
然后是飞夺泸定桥,这次战斗大家都耳熟能详了,红2师红4团派出的22名勇士爬索攻击,而桥对面的川军还是一个加强营(步兵一营,附一个机枪连和一个迫击炮连),最后又是放火烧桥,依然没有能够阻挡22个勇士的进攻。整个泸定桥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红军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敌人欲借助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还是那句话,拼刺刀也不至于吧?
如果有人反驳,说大渡河的两次战斗打得都是刘文辉的部队,不能代表整个川军,那么好了,可知道红四方面军的"反六路围攻"和强渡嘉陵江战役?以刘湘部队为主的川军共110多个团20万大军,在分六路围攻川陕苏区的战役中,被徐帅指挥的四方面军8万人打得大败而逃,战役中共毙伤俘川军8万余人,其中俘2万余人,缴获枪3万余支和大小炮100余门,甚至还击落飞机1架,无论是湘军还是桂军,有过这么悲催的战斗记录吗?
综上战史记录,个人意见在民国年间,这三支军阀部队的战斗力,仍然是桂军略强于湘军、湘军还要强于川军。当然这只是通过与红军作战总结出来的一种参考性意见,不能反映互博的真实状态,至于抗日战争中对日作战的表现,之前多有介绍和讨论,不妨请大家做结论吧。
导语
说起湘军、桂军以及川军,许多人都不陌生。湘、桂、川,指湖南广西以及四川三地,抗战时期这三地的三支地方军队联手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给日寇以极其沉重的打击,保卫了抗日统一战线,显现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民间,也有着"无湘不成军"、"无川不成军"、"无桂不成军"的说法,显示了这三支军队的威猛。那么,这三支军队到底孰强孰弱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无川不成军"
川军起初是清朝末年,清政府训练的一支四川新军,后来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成立,革命果实又被袁世凯窃取,军阀混战开始了。此时川军发展为四川的军阀部队。
二十余年间,川军子弟虽然人数众多,却因为长期流转于军阀混战,不仅装备武器十分简陋粗糙,并且缺乏有组织的操练,军纪也极差,因而极大地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当时,川军甚至被称之为"双枪兵",意思是一手扛着步枪,一手拿着烟枪,可见纪律之散漫。
然而,抗战期间,看起来贫穷简陋,与流丐无异的川军却大放异彩,屡立战功。究其原因,应是川军子弟对自己的军队、对养育自己的家乡天府之国的浓厚情感,以及川军男儿的团结英勇。一方面,川军子弟坚守为川军正名,为四川争气的信念,使四川在抗战中没有陷落于日寇之手;另一方面,他们讲究团结听指挥,勇于牺牲,不畏敌寇。即使武器装备不如日军和其他军队,仍然凭借自己的拳拳爱国之心打硬仗、打血仗。
人人称道的"铁血之师"川军在抗战中共派出6个集团军,2个军1个独立旅出川作战,兵员总数达三百余万,几乎参加了抗战中所有大型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无湘不成军"
比起川军,湘军的来源和发展要复杂得多。
最初,湘军也称作"湘勇",可见那时湘军子弟的作战能力便有所显露。湖南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而常年生活在山间的苗、瑶两族,身体强健,勇敢机智,这些民族的男子汉当然也就成为了湘军的主要组成部分。
清末,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势如破竹,而腐朽的清政府已是摇摇欲坠。面对锐不可当的太平军,清政府的八旗军已经力不从心,无力抵挡,不得不求助于地方军队加以镇压。
此时的湘军已经摇身一变,成为大将曾国藩亲自培养的精锐部队,全军上下只服从曾国藩一人,从作战能力、武器装备到军队纪律,都了质的提升和飞跃。因为是维护清政府统治的地方军队,所以曾国藩尤其重视军纪和思想教育,一方面对士兵进行封建儒家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又教导他们不可急功近利,更不能鱼肉百姓,讲究"吃得苦,霸得蛮,舍得死"。因此,湘军不仅在作战上训练有素,思想纪律上也初步实现了军事化。
湘军虽然是农民起义军的镇压者,维护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然而它从清政府手中获取了军权,客观上对清政府统治的削弱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湘军也参与了甲午战争,并为收复新疆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到了抗战时期,湘军被列入了中央军。
"无桂不成军"
桂军的主要贡献也是在抵抗日寇的战场上。
自古以来,广西就多勇猛壮汉。这注定桂军是一支实力不弱的队伍。桂军一开始也是由清政府编练的军队。1905年,清政府在广西招募了500人,编为一营,这就是桂军的雏形。而后经过数次重组改编,成为广西地方一支极有实力的军队。
辛亥革命后,桂军开始发展壮大。以白崇禧、李宗仁等为骨干的桂军长期统治广西,被称为"新桂系"。后来,在抗战时期,广西桂军征兵逾450万,出兵百万,参与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台儿庄、豫中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等重要战役。这支"桂系钢军",凭借精良的武器装备和不惧牺牲的刚毅精神,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谱写了一首首英雄赞歌。
究竟谁强谁弱?
我以为,将三支军队简单地进行横向比较,一定要比出个高低,不仅是无意义的,也是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三支军队成立的时间不同,因此其武器装备的先进度千差万别;同时,三支军队的成立缘由也不同,这极大影响了军队背后的财政支持与技术支持是否充足;最重要的是,三支军队的作战战场也有所不同,这影响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然而,必须要说的是,三支军队都或多或少地代表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抵御外侮的民族精神,也彰显了华夏子女勇于牺牲,坚韧勇敢的民族品格。他们都曾经为我们现在的和平抛头颅,洒热血,都应当为我们今人所敬重。
小结
湘军、川军以及桂军不畏牺牲,保卫国家的精神,是中国军队的精神核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无比珍贵的一部分。正是这种精神,带领着无数中华儿女走向和平,走向光明。现代的我们更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艰苦奋斗,爱国爱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出自己的努力。
桂军就是跟错了国民党导致发生内战的时候很多桂军战士不忍心中国人打中国人,直到最后被解放军围剿消灭掉,现在桂军到死都不明白为什么国家没有报道桂军。
川人不喜欢内战,所以川军怂如狗。从来是和为贵,不愿与自己人拼命。
川人能够一致对外,所以抵抗蒙元数十年之久,在钓鱼台炮毙蒙古大汗蒙哥。抵抗清军十数年,最终川人十不存一。抗击倭寇更是出兵350万,牺牲伤残64万,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因此,川人从未负国。
高下立分耳。
这个应该没法一较长短:具体要分要分内战时期跟抗日时期比较。
内战时期应该是桂军战斗力最强、湘军次之,川军最低。曾经有人说川军"内战怂如狗",当然我不认为这是贬义词,这正好证明川军兄弟不喜欢同室操戈,所以白天打仗晚上打麻将;曾经彭总说过"黔军两只羊,湘军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这证明了在红军领导人眼里桂军的凶悍程度是超过湘军的,尤其湘江战役给中央红军造成太多损伤。
抗日时期名气最大的地方军应该就是川军兄弟了,"外战猛如虎"整个川军抗战史就是一部悲壮史。三百多万人出川,六十多万人伤亡,由于装备太差战场上拿胸膛去阻挡敌人的子弹。尤其王铭章将军在藤县一战以身殉国,让世人明白了川军的血性,山河壮哉!
桂军兄弟抗战时期战斗力也很强,出了白崇禧、李宗仁这样的军事干将,尤其李宗仁将军指挥徐州会战取得了台儿庄大捷名垂千古。但是桂军也是争议最大的地方军,很多夸大成分在里面,像什么淞沪会战十个旅长死亡九个、桂林保卫战歼敌一万八这些一看就是假的(桂林人民保卫家园是值得肯定的,我也曾经到七星公园瞻仰过800烈士墓但无端夸大战绩就不好了);
最后说一下湘军,湘军于淞沪会战一战全军压上。本来湘军是此战参战最多的地方军,但一战后毕功全尽,从此天下再无湘军旗帜,剩余的湘军战士为了民族大义全部融入中央军,所以湘军在抗战中知名度不高。但要说抗日名将最多的应该是湘籍将领,尤其肖山令将军在南京英勇殉国,其余的像郑洞国、宋希濂、廖耀湘、陈明仁、李默庵、霍揆彰等都是赫赫有名的抗日名将。
注:以上仅指川湘桂三个地方部队,不考较中央军的川、湘、桂三省战士。
在抗日战争时期,民间广为流传——"
无川不成军
"。川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积极作用,川军虽装备简陋,要不是扛着长枪,恐怕与流民与乞丐无异,但川军子弟个个忠勇——"
抛头颅,洒热血"
,不畏牺牲。川军十分团结,听从中央指挥,当时川军子弟的理念是:为四川争气,为川军正名。正是因为川军的神勇,四川在抗日战争时期奇迹般地保留住了这一方净土,没有被日本人侵占。与川军一样有名的,还有湘军、桂军等。其中,湘军是一支比较特殊的队伍……
01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湘军的历史定位存在相当多的争议。湘军是晚清时期对湖南一带军队的统称,亦称"湘勇"。晚清时期,清政府腐败无能,太平天国运动胜利在即,而湘军是晚清大臣曾国藩一手调教培养的军队。当清政府的正规军队绿营、八旗军已经不能抵御太平军时,朝廷便派遣曾国藩的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从历史的角度来讲,湘军阻止了农民起义军推翻清王朝,维护腐败无能的清王朝之统治,让冉冉升起的新时代推迟了许多年才降临,是民族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但曾国藩,对湘军一再强调要"不怕死"、不能鱼肉百姓,不可急功近利。由此,湘军可谓是训练有素。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湘军被蒋介石列入中央军的行列,有机会奋勇杀敌,报效国家,也算是将功补过。
湘军是晚清名臣曾国藩亲自选拔人才组成的军队,军队里有清朝时期的理学家、学者、进士等读书人,再对比抗日战争时期的川军,湘军军队的素质水平,毋庸置疑是略胜一筹的。晚清时期湘军的思想就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了,他们不慕荣利,一心想报效朝廷,虽然清王朝最后还是被推翻了,湘军成为了助纣为虐的帮凶,但是,湘军勇气可嘉,这样一支淡泊名利、有信仰、有追求和理想的军队,在抗日战争时期,无疑是被迫切需求的。
甲午战争时期,唯一敢于和日军抗衡的也就只有湘军了,当时清政府还有另一支地方武装军,名为"淮军"。"淮军"多由地痞流氓、恶霸无赖组成,多是为了金钱权力而参军的每当遇到武装较弱的军队,淮军便盛气凌人;当遇到劲敌时,淮军便四处逃窜,溃不成军。在甲午战争时期,湘军英勇无比,在炮火连天的海面上丝毫无惧,反观淮军,自顾不暇,避而不战。
曾国藩为湘军写下战歌——"
规矩要肃静,有礼、有法、有号令
",湘军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时期,变成湖南军队。因为其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每每在遇到日本军队都能够快速进入战斗状态,蒋介石后把湘军改编成中央军,为国民政府鞍前马后。
02
与川军、湘军等地方武装军平起平坐的还有桂军。桂军是广西一带的士兵,不论哪朝哪代,桂军的勇猛在广西人看来一向都是不言而喻的。桂军在内战时期也是站在了国民党的行列中,虽没有湘军历久弥新的一腔热血与爱国情怀,但桂军的武器装备却比湘军要好很多。可惜的是,桂军同样没有认清现实,与解放军自相残杀。即使桂军站错了队,我们依然不能否认桂军先辈抵御外敌作出的突出贡献和其勇敢无畏的烈士精神。
03
有人把川军、湘军和桂军放在一起一比高下。根据抗日战争时期的文献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桂军表现得甚至比湘军更为出色,而川军在抗日战争期间出兵300余万,形成了"哪里有战场,哪里就有川军"的形势,英勇善战之态无疑高居榜首!
结语
"无湘不成军",由此看来,湘军果然名不虚传。不管湘军、川军、桂军等最终站立于怎样的立场,他们都给中国的历史发展描上了传奇而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国家的时代发展历程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都是国家的好队伍。时至今日,中国呈现出日益强盛之态,也希望每一个中国人能传承老一辈先烈的爱国情怀,为国家的发展事业贡献力量。
桂军在当时的中国没有一个人不认同这种说法。川军和湘军的战斗力也非常的强, 但是和桂军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当时日本人入侵我国的时候,只要看到队伍中有桂军的存在,无不闻风丧胆,可以看出桂军的实力不容小觑。
那么为何桂军的战斗力如此强悍呢?首先他们选拔将士都是根据实力说话,不像有些地方军队都是靠关系。尤其是中下级的军官全部是拿战绩说话,所以桂军的将领实力都是非常强的,训练出来的士兵实力自然也不会差。其次就是训练的方式,桂军士兵基本上都是义务兵,所以他们都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
他们平时要训练的项目非常多,包括游击战、格斗术、战斗演练等,连如何防毒和防空都会进行训练。和他们相比有些地方军队里面的士兵完全是充人数的,是被迫加入部队,没有经过任何的严格训练,实力自然和桂军相差一大截。而且从历史上看,桂军的战斗力强悍可以说已经是一种传统了。
最后除了身体上的训练,平时的将领们也会说一些历史来激励士兵。比如明朝时期的狼兵以及太平天国的将士们的光荣事迹,这些事迹都给了士兵们很大的自信。而且因为桂军非常的厉害,所以他们可以说非常的出名,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荣誉。为了将这份荣誉感一直保持下去,他们打仗的时候就会非常的团结,常常能够以少胜多。
而且当时二战爆发以后,为了保护国家很多桂军都积极的加入到战争中来。当时只要征召10万的兵力来抗战,但是因为桂军非常的热情整整就有100多万人来参战,而且他们在战场上那种不怕死的精神也非常的令人敬佩。
不要提这种挑拨离间的问题好吗,我是湖南的,湖南最弱满意了吧
桂军最狠,狼性十足,以打硬仗出名。川军最痞,韧性无敌,烂仗败赢。湘军最匪,以抢养战,败溃还战。这三支地方性军队的性格如同三地民风,却是对中华民族最有认同感的族群,内战如喜剧,国战方显血性。
纪梵希3次为赫本披上嫁衣,死后为她扶灵,他们的爱骗了世界40年爱是恒古不变的美好话题,有化作比翼鸟之爱,也有为伊消得人憔悴之爱,世间的爱各种各样,最特别的大概就是柏拉图式之爱。这不得不提纪梵希与赫本之间的故事,纪梵希3次为赫本披上嫁衣,死后还
盘点那些反人类的时尚圈单品设计是表达自我感受和情绪的一种方式,是对至美追求的最佳诠释,是对舒适和奢侈现实与理想的一种永恒挑战。乔治阿玛尼时尚圈许多大牌都推出过不少不为售出,只为展现的时尚单品,它们的设计创意
你才不是没人要的女孩子嗨这里是微梦小院,会分享关于个人成长情感心事等温暖治愈内容,累了乏了可以来这瞧瞧。希望与你,在这里,彼此成全,相伴成长。文北望图傲慢与偏见嗨,晚好,我是想当大哥的北望。十月底发了一
记者调查世界杯网络赌球藏匿社交平台当下,卡塔尔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球迷们开启了足球狂欢的盛宴。与此同时,有关赌球的新闻也不时见诸报端。之前有传言称,浙江杭州广东湛江有人因赌球输钱后跳楼身亡,虽然警方及时进行辟谣
冬季预防感冒巧招冬季来临,大幅度的降温会容易给人们带来感冒肆虐,影响工作和生活。感冒虽然不是大病,但让人头疼脑热鼻塞流涕咽喉肿痛,很不爽利。所以最好在感冒一冒头的时候,就将其斩首。下面这些小妙招也
泓森一五九糖尿病人这样吃饭的话,餐后血糖会出现高峰延迟糖尿病在控糖过程中采取正确的饮食,不仅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水平,还能稳定全天的血糖波动水平。既可避免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左右血糖浓度迅猛上升,导致餐后峰值过高,又能降低餐后降糖的胰岛素
消化不良反反复复?5种方法帮你找回胃动力经常胃疼,吃一点东西就饱了,吃完饭就觉得胃胀,一吃辣的肚子就咕咕叫现代人或多或少都有点消化不良,看似不是什么大病,却严重影响着工作和生活。很多人因为胃部不适而就诊,经过一番检查又查
肺部有病,喉咙先知?如果喉咙出现这2个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冬季天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干燥,再加上供暖和工业发展,雾霾天气也频繁发生。这对咽喉和肺部不好的人来说,非常的煎熬,因为这会加重病症,让人非常痛苦。肺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被称之为五脏
秋冬季节使用亚麻籽油的好处你知道吗?亚麻籽油是非常适合我们在秋冬季节食用的一种油,它在国外很受欢迎。近年来,国人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在生活中也会吃亚麻籽油来帮助改善健康问题。亚麻籽油对于中老年人尤其合适,秋冬天,我们
粗粮和细粮的区别是什么谷物结构图一张图给您讲明白。这个是谷物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我们看到一粒谷子由4层组成,谷皮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麸皮,是谷物最外面的保护层,把麸皮去掉的过程,顺便也把糊粉层去掉了,谷胚是
当心逆天者亡,是该注意自己身体的时候了特别提示以下文章来源于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作者南怀瑾先生著述。01hr我们人身体上每天的气候,从夜里十一时开始,一直到第二天上午十二点,都是阳气下午属于阴气。现在都市很多年轻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