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访问,除了对安倍之死表示哀悼之外,她还在访日行程中强调了两点。第一,德国要在经济安保方面效法日本,第二,不断渲染"中国威胁"。实际上这两点也基本上是一个意思。贝尔伯克的呼吁是为了推动西方世界应对中国,甚至摆脱对华依赖。 她大言不惭地表示中国在台海、东海、南海等问题上,对世界和平秩序构成了挑战,虽然目前俄罗斯的威胁性较强,但中国可能会在未来会成为最大的威胁。贝尔伯克是德国政府的传声筒,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总理朔尔茨,甚至是很多德国人的意见。 近段时间以来,德国政府在涉华问题上的纠结和矛盾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月初,德国总统在一次活动上强调,中国是德国的重要合作伙伴,但又不能对中国过度依赖。 德国媒体认为,过度依赖中国的表现有三。首先,是中德之间的贸易往来过于频繁,中国自2016年起就是德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并持续至今。如今,中德贸易额已经占到德国GDP的10%,相比30年前上涨了十倍不止;其次,德国企业过度依赖中国市场,中国是德国汽车制造业最大的市场,比如大众汽车的中国市场销售占比高达49%,连最低的宝马也有34%;最后,德国工业制造还在原材料上特别依赖中国,德国进口的稀土有93.5来自中国,其他原材料的对华依赖度也很高。 再加上俄乌冲突导致德国对俄能源依赖的弊端暴露殆尽,因此,一些政客总是想要把德国对中国的依赖,等同于对俄罗斯的依赖。此外,一些不负责任的德国媒体还大肆渲染,德国除了在能源方面被俄罗斯扼住咽喉之外,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更是根深蒂固,想要摆脱中国则是难上加难。这种不负责任的说法,更像是德国人在被俄罗斯断气后,产生的某种被害妄想。 实际上,在德国高调炒作对华依赖的背后,美国的推动是非常明显的。5月下旬,德国经济部门宣称将改变与中国打交道的模式,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同时还会密切审视有意在华投资的德国企业的申请。当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恰好到达德国进行访问。 然而尴尬的是,德国政客的操弄对德国企业来说却百害而无一利。前不久德国政府还因所谓的人权问题,拒绝为在新疆开厂的大众汽车公司提供担保,对大众汽车公司来说,这不亚于一次严重的打击,德国有5000多家公司在中国有业务,他们绝大多数看好中国市场。 不少德国企业都反对政治干预经济,他们并不认为是在依赖中国,因为在全球化时代,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是相辅相成的,不存在单方面依赖。而且商业就是商业,不应掺杂过多政治情结。 在认清了美国从中推动德国跟中国脱欧的时候,德国人的理性终于战胜了感情。政治学者约瑟夫-布拉姆认为,美国牵头将产业链转移到其他国家的做法,是不利于欧洲的。特别是在目前西方各国通胀高企的情况下,更应该跟中国携手合作,盲目脱钩就是玩火,是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