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第五天
晋国博物馆停车场内有充电桩,昨天我们一到这就先给车充上电。充了23小时,才花了几块钱。
出发下一站—汾城古镇
路上看到丁村民宅,这可不能错过赶忙调头回去。
丁村民宅,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丁村,基本保持明、清时村落布局,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丁村民宅均是坐北朝南的四合院格局,包括正厅、厢房、门楼、牌楼、牌坊、观景楼、绣楼等建筑。全部建筑大体包括北院、中院、南院三个建筑群组,其整体布局规划严谨,疏密均匀,错落有致。
1点钟看完丁村民宅,继续出发
汾城古镇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西南部,旧称太平,其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之前。镇内建筑遗存十分丰富,最早的建筑年代始于金。
汾城古镇又脏又乱,我们把车停到路边,步行去鼓楼。
鼓楼位于十字街中心,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现存为清康熙47年重建,清道光于民国重修,十字歇山重檐楼阁式建筑,通高约15米左右,底座为十字券洞式拱洞通往四街,分上下两层,下层周砌女儿墙, 中部沿四立柱砌清水墙,四面开门,内部以木梯登二层。二层置木栏杆,可远眺四方,上下两层以斗拱承托出檐和翼角。外观威严而华丽。
鼓楼的四周被卖衣服的包围,到汾城我感觉自己穿越了,一下子回到八十年代,很多建筑还保持那个时代的模样。鼓楼不远处有一座砖塔,塔的周围野草丛生,塔的外皮有很多地方脱落,看样子已无人在管理。
学前砖塔,始建年代不详,塔高24米,塔基周长20米,为八角形,共计九层,1961年,汾城古建筑群被公布为县保单位。
我们沿着路往南走,离鼓楼不远路的西面有幸看到社稷庙
社稷庙位于南关石坡北侧,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清嘉庆、道光年重修。现存有:献殿、大殿 、钟、楼二楼,东西两庑,它的木雕与彩绘精巧细腻,美观大方,实为雕刻艺术中的精华
从社稷庙出来往回走,拐到洪济桥
文昌阁,文庙的大门紧锁,询问了好几个人也没有找到看门的师傅,给汾城镇的文物所打电话人家也说关闭进不去。
城隍庙,明烘武二年,建筑面积4千平方米,由影壁、石旗杆、二牌坊、山门、过亭舞台、献亭、大殿、钟鼓楼二楼及西庑组成,屋面琉璃构件保存完整。正脊与垂脊鱼龙变化,花鸟怪兽,仙人彩马,不失为明代琉璃佳作,1961年被公布为县保护单位。
城外看到写有毛主席语录的牌楼,是不是很亲切[呲牙]
今天走了两万多步,很累,很累,汾城也没个合适的停车地方。从窝友自驾上找到一个还不错的窝窝,导航过去。今日行驶了52公里,驻车在襄汾县滨河公园喷泉广场的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