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曾泽生率部起义后,自己和起义部队都进行了改造。尔后,他率领起义的前国民党军第60军被改编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由他担任军长。 1950年9月,曾泽生得知志愿军将要入朝作战,便主动请战,要求亲自率领50军征战沙场。报告送呈中央领导后很快批下,同意曾泽生的意见。1951年,曾泽生从朝鲜赶赴北京,向毛主席汇报朝鲜战场情况。 图 | 曾泽生在欢迎大会上讲话 谈话过程中,毛主席抛出的几个问题,问住了曾泽生。一时之间,气氛陷入了尴尬之中。 曾泽生在国民党军保持朴实,与他童年经历有关 曾泽生于1902年出生在云南省永善县的一个地主家庭。曾家是个大家庭,人口三四十人,田地数百亩。原本曾泽生应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在他2岁的时候,父亲不幸去世。 靠着家族供给的曾泽生、母亲、哥哥三人,时间一长,便受到了亲属们的排挤。以至于他都13岁了,还没有机会上学堂。最后,在舅父的求情下,家族才勉强送他到离家100公里远的昭通读书。 18岁那年,已经被停掉读书费用的曾泽生,偷偷窃取了家族的200银元。但最后还是被发现夺回去了。走投无路的他,只好弃学从军,考入云南唐继尧所办的军士队。毕业后,他进了广州黄埔军校,担任区队长。 图 | 曾泽生(左) 1925年,曾泽生加入国民党。同年8月,曾泽生被调到教导师第二团任连长。来了部队后,曾泽生看不惯师长、团长只知道吃喝嫖赌,不问营中之事,便提出了辞职的请求。他说想回黄埔军校继续当区队长,不过,并没有得到批准。 1928年3月,曾泽生被任命为国民党军第五师军官少校队长。不久,曾泽生再次提出辞职,理由也是一样,不愿与腐败军人一起工作。这一回,他被派去了上海,曾泽生旋即进入汽车学校学习机工、驾驶,以后打算从事交通事业。 多年后,曾经担任曾泽生少校侍从副官的乔景轩回忆: "他离开国民党军队的原因,多半与他童年经历有关。他生活比较俭朴,行李一褥一被,一个不大的装衣服的旧皮箱,一个备用的小药箱和一个装书的小竹箱。衣服不破不添。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跳舞,不玩弄女人,很将道德。" 1929年秋,龙云依靠武力统一云南,当上了"云南王"。龙云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派亲信到上海、南京等地招揽军事干部。于是,曾泽生被招收到了云南。从此,曾泽生开始在滇军服役,从连长到营长。 图 | 龙云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龙云决定组建国民党第60军,上前线抗日。曾泽生被任命为第60军184师105团团长,该军的军长是卢汉。曾泽生打起日本鬼子来,那可是豁出命的,先后参加了台儿庄会战、武汉外围保卫战、攻打南昌等战斗。 到了日本投降后,曾泽生已经升任为第60军184师师长了。1945年9月,曾泽生率184师跟随军长卢汉进入越南受降。 9月28日,在越南河内受降大厅里,日本军官呈交投降书、呈交军人战刀。作为一名中国军人,曾泽生感到从来没有这般神气。后来,曾泽生回忆说: "你还礼也行,不理他也行。你肩上有枪,他没有。日军的武器全部由中国军队收缴,军营门口站岗的日本士兵只能拄着个木棍子。" 曾经的滇军士兵也有记录: "指使日本兵干活,为我们中国军人修筑篮球场。叫你干你就得干,加班加点不睡觉也得干,限期完成!" 回国后不久,曾泽生升任第60军军长,奉命开赴东北抢摘抗日胜利果实。曾泽生不忍部队士兵被区别对待,决心起义 60军到了东北后,下辖的3个师立马被分割使用。182师归孙立人指挥,184师归越公式指挥,暂编的21师,归国民党东北长官部指挥。轮到曾泽生了,能指挥得就剩下军部驻地的一个连。 蒋介石把60军拆开,全都摆在铁路沿线,导致兵力过于分散,很容易被解放军各个吃掉。 曾泽生虽然内心不满,但还是挣扎着指挥部队与解放军作战。据曾泽生的侍从乔景轩回忆说:曾泽生对蒋介石有浓厚的盲从思想,他认为蒋介石是"正统",其次,他是云南军阀一手栽培起来的,与龙云和卢汉在思想情感和利害关系上是很深的。这从他到东北后的行动中可以看出。 1946年5月下旬,解放军以优势兵力围攻海城等地。驻海城的60军184师只好告急。国民党东北长官部收到消息后,立即下令新一军调2个师前往增援。但新一军军长孙立人则强调部队连续作战过于疲惫,无法出兵。 184师师长潘朔端在下辖的551团被全歼的情况下,率师部和552团在海城起义,驻守在大石桥的550团整团则被解放军俘虏。 184师的起义对曾泽生的打击是巨大的。内战刚打了第一个会合,他60军的实力竟被搞掉了三分之一,而且又是军的主力。另外,在他部队中出现了"起义"分支,也让他恐慌不安。不过,这都不打紧,最让他害怕的是,担心蒋介石、杜聿明认为60军是个不稳定因素,借故编掉。 6月底,杜聿明来到60军给曾泽生打气,让他相信‘中央’,尽快重建184师。8月中旬,蒋介石派卢汉从云南带一个代表团到东北慰问60军。曾泽生感觉颇受鼓舞。没多久,第184师重建起来了。 1947年1月初,国民党吉林主席梁华盛借口辖区有限,给养征购、财政税收都有困难,让60军自己找驻地,自己找补给。曾泽生一听,这不是明摆着排斥60军吗?于是,他据理力争,不料却惹恼了梁华盛,冲他大声说:"我是副长官,有权指挥60军。"接着,梁华盛当着曾泽生的面,直接打电话给杜聿明。 1月中旬,杜聿明下令,60军调出了吉林。上下受气的60军,接下来面临的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移防。 2月,在国民党组织兵力第2次进攻通化时,解放军采取"你打你的,我的我的"战术,于3月初朝着60军暂编的21师驻地海龙发起进攻,5月25日,解放军又进攻了60军重建的184师驻地梅河。这几仗下来,曾泽生被打得损兵折将,士气低落。 1947年夏季,解放军发起了猛虎下山般的夏季攻势,曾泽生一看势头不对,赶紧打报告要求率部向吉林撤退。撤退中,暂编的21师受到解放军的阻击,损失惨重。接连遭到2次重创的21师,兵力大为削弱。 6月底,才到吉林1个月的60军接到命令,要求派出比较完整的182师拦截解放军。182师牢记21师的教训,不敢贸然进攻,但又不敢擅自撤退。只好白天出动,晚上集中,反复在鸭子架、裤裆沟、大酱缸等地拖来拖去。182师的这次出击,被编为了一首打油诗: "出兵不离鸭子架,裤裆沟里来回钻,白天出击夜晚退,几乎全落大酱缸。" 7月中旬,解放军对182师发起突袭。182师被打蒙了,最终师部和残部绕道长春,狼狈逃回吉林。 来东北不到1年半,60军受到3次重创,元气大伤。 1947年七八月间,在海城起义的潘朔端将军写信给曾泽生,劝他认清国民党蒋介石的本质,当机立断,走反蒋起义道路。对于曾经下属的来信,曾泽生的情绪变化还是很大的。 蒋介石生怕曾泽生产生异心,于是赶紧派儿子蒋经国坐专机飞抵吉林上空,对60军通电慰问。 9月,蒋介石还专门建造了一座所谓的"陆军六十军出关绥靖阵亡将士公墓",并答应给60军第3次组建184师,和补充暂编21师的缺额。此时的曾泽生,思想上又偏向了蒋介石。 1948年3月8日,在解放军的雷霆攻势下,曾泽生的60军不得不放弃吉林,撤退到长春。他在部署撤走时,私下接受了解放军"不得破坏小丰满电站"的警告。不想沦为"千古罪人"的他,指示544团团长胡彦,用集束手榴弹引爆团部的弹药库,制造已破坏电站的假象。 2天后,60军到了长春。接着,蒋介石把长春的新7军和60军编为第一兵团,晋升曾泽生为第一兵团副司令兼60军军长。第一兵团司令是郑洞国。 在长春,60军和蒋介石嫡系的新7军矛盾逐渐加深。新7军的装备优异,粮食充足,而60军缺衣少粮,狼狈不堪;新7军连以上的军官都有吉普车,而60军除了曾泽生有2部旧小车外,其余军官什么车也不给。开始,两军的给养大体相同,吃的都是大米,后来,60军大米与高粱米各半,到最后,60军大多是黄豆。 欺人太甚,60军暂编21师师长陇耀向曾泽生发火:"这些年受国民党嫡系的气是太多了,送死打头阵,撤退当掩护,装备坏,待遇低。这样窝囊气,我早就受够了!" 其实,陇耀的责问,也是曾泽生的心里话。1948年秋,曾泽生下定决心反蒋起义。曾泽生绕过郑国洞,成功率部起义 是时,国民党在东北的军事力量已经陷入的绝境,解放军发起的辽沈战役,将国民党几十万军队围困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点上,形成了"关门打狗"的态势。 对于曾泽生起义之事,182师师长白肇学、暂编21师师长陇耀都表示大力支持。 10月12日下午,曾泽生接到郑洞国的一个电话,要60军派一个团,配合新7军出击。 曾泽生想试探一下郑洞国的态度,说:"目前部队士气低落,城外八路围的又紧,根本突不出去。出击,只是增添伤亡。" 郑洞国听后,愤愤地问:"难道我们就坐以待毙?" 图 | 郑洞国 就这样,新7军几个团的兵力在十几辆坦克、4架轰炸机配合下,猛扑解放军阵地,在冲破第一道防线后,被第二道防线死死拦住。按照计划,曾泽生派出的一个团,向天空放着空炮,没有与解放军真正交火。 2天后,曾泽生派出了曾被解放军俘虏,又回长春策反的原184师551团团长张秉昌、182师554团副团长李峥先,出长春,去与解放军联络准备起义。 照计划,张秉昌、李峥先预定15日中午前返回。可是,到了16日上午,两个人还没有回来。这一下,曾泽生心里焦急不安起来,他担心这两人被新7军捉去,走漏消息,起义行动将遭到破坏,到时该怎么办? 突然,郑洞国来了个电话,请他马上过去。曾泽生三番五次地推脱,可来的人坚持让他过去。实在是没办法了,曾泽生赶紧给白肇学、陇耀打电话,说:"我还是得去兵团部一趟。在我没有回来以前,就是天塌下来,你俩都不允许离开部队!郑洞国如果将我扣留,你们仍按计划行动。" 说完,曾泽生去了郑洞国的兵团部。见面后,郑洞国立即起身,递给曾泽生一份蒋介石亲自下达的电报命令:"立即向沈阳突围。" 听到这话,曾泽生心中的大石头落了地。 曾泽生旋即询问郑洞国,准备怎么办?郑洞国回答,只能按命令行事,我计划今晚就开始行动,明天出击,18日就突围。 曾泽生接着问,计划从哪条路走?郑洞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从伊通、双阳方向走。突不出去,就拉上长白山。曾泽生如实说,你还想在共产党的天下打游击啊! 谈的差不多了,曾泽生赶紧借故离开了。他还惦记着起义的事情。回到部队后,与解放军联络的张秉昌、李峥带回了一个好消息,说,解放军欢迎我们起义。 曾泽生旋即做了起义部署,先是"撤消了郑洞国今晚开始突围的军事行动",然后拨通了52师师长李嵩的电话,请他来开军事会议。52师是184师在海城起义后,杜聿明拨来监视60军的。 放下电话,曾泽生立即派人布置扣押李嵩。结果,李嵩和3个团长一下车,就被关了起来。等到52师团级所有副职到达军部后,明白了真相,统统表示服从指挥,拥护起义。 10月17日晚上,起义部队向解放军移交防地。18日天亮时,60军全部撤出长春。就这样,解放军接管了60军防地后,毫无准备的新7军,只能乖乖投诚。汇报朝鲜战场情况,毛主席对曾泽生提问 曾泽生率部起义后,迎来了新生。不久,他率由第50军改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入朝参战。 1951年,曾泽生回到北京向毛主席汇报朝鲜战场的情况。第一次来到毛主席面前的曾泽生,显得很局促不安。毛主席有意识地询问曾泽生有关第50军在汉江50昼夜阻击战情况。 曾泽生对此回答流畅,侃侃而谈。接着,毛主席问起了后备部队驻地等细节问题时,由于曾泽生的注意力全扑在前线战事上,所以并没有回答上来。毛主席笑着说,你对部队掌握要加强呦。 曾泽生听后,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毛主席劝慰道:"我只是随便问问,第50军在朝鲜战场上,打得还是蛮好的。" 回到家里,曾泽生告诉夫人,他要马上回朝鲜,下基层,上阵地。返回前线,曾泽生立即深入基层。很显然,毛主席的话,对他的教育意义相当深刻。 从朝鲜回来不久,曾泽生被授予中将军衔。1973年2月22日,曾泽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