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下称《纲要》),共38条举措,从消费、投资、供给质量、市场体系、经济循环、分配格局等维度提出了目标、规划了路径。 这份重磅文件信息量大、含金量高,其中多处涉及到重庆(或成渝),成为重庆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12月15日,万州机场改扩建配套项目加紧建设中。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基础支撑 扩大内需,投资要起到关键性作用。其中,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因其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带动性强等特点,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 《纲要》中提到,推进"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建设、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这些国家战略层面的交通基础设施重大项目,与重庆息息相关。 长期以来,囿于特殊地形地貌等因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一直是制约重庆发展的短板。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渝地区被定位为全国交通4极之一,重庆也入选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城市。这些重磅利好,推动重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速跑":"米"字型高铁建设全面铺开,高速公路进入"三环时代",构建"1+4+3"民用机场体系,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加快建设……水陆空综合立体交通网越织越密。 以备受注目的成渝世界级机场群为例,今年3月,国家民航局印发《关于加快建设成渝世界级机场群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江北国际机场扩建,规划建设重庆新机场。此次出台的《纲要》,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再度列入其中,足见其分量之重。 同时,重庆作为全国唯一拥有水陆空三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物流组织和运营中心,交通基础设施必须跟上趟,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速度,尤其是一些重大项目,力争早开工、早建设、早投用、早见效,如此,扩大内需才有更扎实的基础支撑。 重庆都市圈空间布局图。(图源《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 建好"群""圈" "城市群""都市圈"是扩大内需的重要载体,也是《纲要》中的两个热词。 《纲要》称,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要把扩大内需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有序衔接起来,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西部经济实力最强、城市群最为成型的区域。《纲要》提出,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能;要加快推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城市群,推动完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协调布局、产业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享、生态共建环境共治。 同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提升重庆、成都中心城市综合能级和国际竞争力,强化协同辐射带动作用,以大带小、加快培育中小城市,以点带面、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城市群发展格局。今年8月,作为中西部首个跨省域都市圈规划,川渝两省市政府联合出台的《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中,四川省广安市成为全国唯一全域纳入跨省域都市圈的地级市…… 从上述部署可以看到,在全国的经济版图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群、重庆都市圈将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拼图"。重庆要乘着政策东风,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大带小、以点带面,建好"群"、建好"圈",充分释放内需潜力,增强百姓的获得感。 12月14日,南岸区南滨路,市民正在逛"小熊集市"。郭旭 摄/视觉重庆 消费筑基 扩大内需,消费要起到基础性作用。连续11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纲要》提出,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 重庆是我国首批"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城市之一。《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勾画出"施工图",包括加快国际购物、美食、会展、旅游、文化"五大名城"建设,统筹实施"十大工程",持续开展"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等具体举措。 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重庆全市社零总额超1.4万亿元,增速15.1%,位列全国城市前列。 重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获得国家部委大力支持。今年2月,重庆召开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进会,与商务部达成部市合作协议。商务部明确提出,要推动更多政策、项目和示范在重庆先行先试、优先布局、落地转化,助力重庆培育建设富有巴渝特色、彰显中国风范、引领国际时尚、辐射西部、面向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而此次出台的《纲要》,再度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赋予重大使命。对重庆而言,将从中获得更大助力,发展有了更强动力。重庆要抓紧谋划、培育更多市场主体、搭建更多元的消费载体,深度拓展消费新空间,精准盯住市场、有效突出特色,打好促消费、旺市场、强信心的组合拳,有效提人气、聚财气,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活力、释放市场消费潜力。 可以预见,随着重庆尽快恢复社会正常运行、加快经济恢复提振,重庆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步子将加快、力度将加大,消费对扩大内需的基础性作用将不断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