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青树坪战役,似乎有不少人会将这场鏖战和后来的衡宝战役联系起来,也有人甚至认为青树坪战役和时间更晚一点的广西战役有莫大关系,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准确,从时间顺序上来看,青树坪战役的打响时间要早于这两场战役,而且这场战役充满了很多偶然性,有些突发情况就连林彪自己也没有想到。 林彪 解放战争的整体形势发生大的变化,其转折点还要从毛主席完成两个伟大战略说起,一个是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的中原野战军终于只大别山站稳了脚跟,这支伟大的部队和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以及陈赓兵团对齐鲁大地形成品字型的包围,中原之地的角逐变得把握大了很多。 另一个完成的伟大战略便是辽沈战役取得的完全胜利,蒋介石在东北部署的精锐部队损失得一干二净,他极其信赖的廖耀湘兵团也全军覆灭,东北的大门从此对国民党军队关上,林彪率领的东北野战军整体兵力也已经超过了百万,挥师入关后,战争的整体优势依然在我军这边。 形势上的一变再变也促使毛主席一直反复思考后续的战略方针应该怎么进行,当然毛主席后来做出的一系列决定确实令很多人惊讶,谁能想到因为种种原因,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会同时进行呢? 这种规模的两大战役同时打响,国共双方一共投入的兵力超过了310万,这既是毛主席巨大魄力下的大手笔,也是战争史上亘古未有的先例。 在两大打响后不久,毛主席便下达了关于东北野战军以后的作战任务,毛主席在《今后作战方针的意见》一文中提到:"东野应当在49年1、2月份结束平津战役,如果不能结束则会影响淮海战役的整体战局,完成平津战役以后东野应当沿着平汉路继续南下,快速发起江汉战役,中南地区形势复杂,东北野战军如今兵强马壮,建议你部经营湖南全身以及湖北南部、江西一部。再下一步要将目光看到两广地区上。" 但是随着战局的发展,有一件事出乎了毛主席的预料,就是淮海战役结束的时间很早,这场本以为要持续很久的大决战竟然在1949年1月份就取得了大胜利,此时平津战役也接近尾声,但是并未完全结束。 这样大好的形势让毛主席可以重新思考整体战局的部署,因此仅仅隔了三天的时间,毛主席就重新给林彪下达了最新的作战任务,相比之前的作战任务,毛主席将解放两广地区的时间更加提前了。 随着北平的和平解放,东北野战军也开始动身了,全军的首要目标就是向中南地区进军,而在这里林彪将会和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进行正面交锋。 说到白崇禧这个人,毛主席认为他的能力要在薛岳、汤恩伯、胡琏等人之上,在东北野战军进军中南之前,毛主席就对林彪说过:"白崇禧同样擅长打运动战,当年的台儿庄战役,虽然李宗仁指挥了全局,但是作战计划却是出自白崇禧之手!与此人交手一定要谨慎小心!" 果然如毛主席所料,我军在中南地区早期的几次出击都未能找到白崇禧主力的身影,白崇禧手下有接近30万的兵力,但是他很清楚形势上的变化,此时他的这点实力已经不足以在正面战场和林彪扳手腕了。 时间来到了1949年的8月份,时任东北野战军第49军军长的钟伟似乎在最前线发现了一次不一样的战机,钟伟率领的第49军原本的任务是为了侦察敌情,同时控制几处重要的村庄,为后面的各部队开辟出一条安全的通道。 除此之外,钟伟的49军突然出现在宝庆一带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追歼一伙从长沙跑出来的叛军,这是怎么回事呢? 程潜和陈明仁在长沙起义后,陈明仁将军当时对形势估计得过于乐观,认为跟随自己的起义的部队本来就是自己的老部下,在部队改编上不会有问题,可是到了8月初期的时候,有接近两个师的兵力突然在长沙制造了不小的暴乱,并从长沙逃了出来,一路上快速向白崇禧的部队靠拢。 陈明仁心里很懊恼,他和程潜对一些形势已经失去了掌控,于是陈明仁将军急电联系林彪说明了情况,林彪则让钟伟的第49军快速向前猛追去解决这个问题。 叛军出逃,这虽然是一件令人极其不舒服的事情,林彪明白当下最重要的事肯定是巩固陈明仁的部队,除此以外,林彪还看到了一个有可能出现的战机,就是白崇禧的主力很可能会北上接应这伙叛军,或许趁着这个机会可以逼迫白崇禧和我军在湖南提前决战。 林彪的想法很大胆,但是从侧面可以看出林彪的军事才华令人佩服,他考虑问题的深度和角度都有显著的个人风格。 正如林彪所料,白崇禧的部队确实在衡阳、宝庆等地出现,但是林彪很奇怪一件事,白崇禧的这些部队呈现零星分布的状态,看来白崇禧也在试探我军的态度,他也不敢贸然出动其主力部队。 如此一来前面的敌情变得扑朔迷离,林彪本就将自己在湖南逼迫白崇禧与我军决战的计划上报给了中央,毛主席收到电报后并没有像平时那样直接批准,他的心里一直在隐隐担忧这件事,从明面上来看,这或许是一个战机,但是以毛主席对白崇禧的熟悉,他认为白崇禧绝不止这么两下子。 毛主席没有直接回复林彪,他只是发了个电报给林彪,向他提出了一个要求:"你部必须将每日战报,以及各部队的位置上报给中央!" 这句话很简单,但是其实可以看出毛主席这是打算要亲自过问这场战事了。此时钟伟主动求战的情绪十分高涨,自从进军中南以来,一向好战的钟伟还没有参与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斗,这是钟伟无法接受的,因此在追击叛军之战中钟伟的第49军突入的位置很深。 一支部队的领导者具有什么样的气质,那么就会决定着其麾下的指挥官具有什么样的气质,钟伟的好战性格会对下面的人造成很大的影响,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坏事,第49军之所以战斗力很强,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这场追击战从一开始就十分顺利,钟伟麾下的第146师打得最猛,突入的位置也最深,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拿下了五个重镇,此时已经歼灭了盘踞在永丰镇的敌人的一个团,如果战斗打到这里就结束,这无疑会是斩获颇丰的结果。 但是第146师的师长很快就给钟伟发来战报,同时他还给出了一份敌情分析:"从长沙出来的叛军主力就驻守在前方不远的太平寺,我军可以乘胜追击,一举歼灭所有叛军!" 钟伟当即批准了这个计划,他同时下令麾下的第145师迅速向146师靠拢,以求聚集力量一举取得战斗的胜利。 146师很快急行至青树坪附近,此时关于钟伟的行动,林彪这边还一无所知,导致这个原因的方面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钟伟当时先是向自己的直属上级第13兵团的司令员程子华汇报了此事后,程子华没有做出决定,钟伟这边以为程子华默认了此次行动,便大胆出击了。 而令人没有想到的事情是,此时白崇禧的主力已经悄悄靠近青树坪一带,这是白崇禧的一次谋划,他早在十几天前就让自己麾下的第三兵团出现在了长沙一带,这一招让林彪误以为桂军主力尚未退到衡阳,其实白崇禧已经秘密下令其他主力快速向青树坪靠拢,在我军146师快速前插的时候,白崇禧就盯上了146师。 不过白崇禧心里的顾虑也很多,他在东北和林彪交过手,他对林彪的实力很清楚,他也担心我军的第146师实际上是个诱饵,他害怕林彪是在借146师钓鱼,钓出自己这条大鱼。 就在白崇禧十分纠结的时候,他麾下的重要将领张淦提出的建议打消了他的疑虑,张淦算是国民党中比较传奇的一个人物,他是白崇禧的爱将,却丝毫不掩饰自己对毛主席的钦佩,张淦平生最爱读《易经》,他曾这么说过:"天下能真正读懂《易经》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我张淦,另一个就是毛泽东!" 当时张淦对白崇禧说道:"我反对不战而退,在我们身后有广西的十万大山,我们进可攻退可守,只要以闪电战的形势快速歼灭钟伟的第49军,此战哪里会有什么风险,别忘了,我军在此地有十几万人!" 白崇禧 白崇禧于是采取了张淦的建议,他几乎出动了麾下的所有王牌向青树坪奔来,当白崇禧展开行动的时候,林彪这边刚刚获知钟伟的第49军大胆出击的事情,林彪此时也感觉到了不对劲,但是眼看追击叛军的任务即将完成,他又知晓白崇禧第三兵团的位置,因此林彪决定批准钟伟的行动。 但是当林彪将第49军的位置汇报给毛主席的时候,毛主席这边却眉头紧锁,他详细查看了东北野战军各部队的部署情况,从位置上来看,毛主席知晓钟伟的第49军位置前突得厉害,这绝不是什么好事。 就在毛主席正在思考战局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刚弃暗投明的陈明仁,当年的四平之战,陈明仁正是接受了白崇禧的指示突然打响了反击,毛主席一下子有了自己的判断,他认为如此精妙的战术白崇禧绝对不会只用一次,他立刻对身边的朱德总司令说道:"不好!快给林彪发电报!让钟伟的第49军撤回来!这其中有诈!弄不好已经陷入白崇禧的陷阱!" 让毛主席感觉不对劲的正是白崇禧故布疑阵的第三兵团,这支桂军的王牌在长沙盘踞多日,既不选择主动进攻,也不接应长沙的叛军,那么这支敌人的部队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迷惑林彪的判断,因此毛主席立刻识破了白崇禧的阴谋。 一纸急电到达林彪桌上的时候,林彪当时正在闭眼休息,这是林彪多年养成的习惯,每逢大战,他必定要静心宁神,尽量将战场上的每一个情况考虑清楚,邓子恢和赵尔陆小声叫醒林彪,当他看完电报后猛地站起身来,用有些着急的语气说道:"给程子华和钟伟发电报!让钟伟立刻率49军后撤!" 很显然在毛主席的提醒下,林彪也立刻警醒过来,但是林彪此时不知道的是,钟伟麾下的146师已经和白崇禧的第七军交上了火,白崇禧的部队正在向青树坪的两翼包抄,行动之快让所有人都有些来不及反应。好在钟伟之前让145师向146师靠拢,要不然146师的防线已经被白崇禧突破,桂军的战斗力不弱,其士兵单兵战斗能力强,真打起来并不好对付。 146师的下面有个第七连,这支部队曾在辽沈战役中名动整个东北野战军,当时第七连打得最为顽强,尽管连队伤亡过半,但是却顶住了敌人对我军左翼的包抄。 钟伟前线的战报后,他立刻从之前的好战情绪中反应过来,钟伟知道必须撤退了,但是此时却从49军军部的东边和两边发现敌人的3个师的兵力,钟伟感觉到危险距离自己就在眼前,他立刻将这个情况直接向林彪作了汇报。 钟伟 林彪这边也不敢怠慢,他一边紧锣密鼓地调集最近的部队支援49军,一边将情况向毛主席汇报,电报到达北平的时候也是深夜,毛主席刚要睡下,周总理就拿着电报急匆匆地找来,毛主席看完后一直沉默着,过了好几分钟后毛主席这才说道:"一个不小心钟伟的部队就会全军覆没,现在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变被动为主动!让白崇禧投鼠忌器!" 当天夜里毛主席立刻亲自部署突围战术,他一共做出了四个安排,毛主席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白崇禧相信钟伟的49军事诱饵,我们的部队已经准备包围他的桂军主力。这四个安排如下:程子华的第13兵团立刻停止正面支援,其领头的两个师立刻迂回向界岭方向运动,并派出两个百十人的小分队快速穿插到界岭两侧,从侧后方向看到白崇禧的部队就打,不要拖泥带水。急调第五兵团张国华的第18军主动出击,其驻守位置正好在白崇禧第七军的右翼,虽十八军距离青树坪的位置较远,只要18军动起来,必定可以造成我军准备包围敌人的家乡,白崇禧向来多疑,他一定会反复衡量青树坪的战斗。詹才芳的第46军正好位于黄土岭一带,也不必执行原先的撤退命令,可以绕道宝庆地区,千万不要接应陷入险境的第46军,而是摆出和18军汇合的态势。东北野战军的各主力立刻向青树坪开进,让韩先楚的部队顶到最前面,同时让陈赓兵团也在长沙附近出动,直接去找白崇禧故布疑兵的第三兵团。 林彪看完毛主席的部署感觉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欣喜若狂,从局势上来看,钟伟的第49军已经陷入了敌人的重围,但是毛主席的打法手笔很大,所有的部署都不按常理出牌,摆出的架势也是要迂回个大圈子反包围白崇禧的主力。 林彪脸上的表情也逐渐变得高兴起来,他连着说了两声:"主席英明!主席英明!" 就在我军各部队按照毛主席的部署快速行动的时候,白崇禧这边果然紧张起来,他动用了四个师的人马,其中三个师已经绕到了钟伟的后方,如果钟伟真的是诱饵,他再想将这三个师调回去,其实难度也很大。 此时白崇禧麾下不少将领都在建议撤军,他们深感危险在向他们靠近,就连一直积极主战的张淦这次也低下了头颅,沉默不语。 白崇禧催促前线的人快速解决战斗,但是当陈赓兵团突然出现在长沙后,白崇禧彻底坐不住了,他的第三兵团的重武器全部拉到了青树坪,如果陈赓真的进攻自己的第三兵团,后果是很严重的。 白崇禧立刻下令全军后撤,三个师立刻撤出青树坪,正面的一个师掩护其他三个师撤退,同时钟伟极其聪明,他让战士们四处宣传,说我军的主力正在四面八方赶来,敌人的三个师在撤退的路上胆战心惊,速度飞快,生怕自己的被我军歼灭。 此战钟伟的49军有一定的损失,但是其损失并不像谣言中那么大,一盘本来注定的死棋到了毛主席手里,竟然被奇迹一般盘活了。 林彪 此战之后,钟伟的情绪更加激动,他一直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找机会和白崇禧决一死战。 毛主席的反包围救下49军一个军的战术,后来在朝鲜战争中也用过一次,当时美军突然海上登陆包围了志愿军十万人马,彭德怀正是靠着这个战术破坏了美军的包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