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行古道探险
在南太行, 能穿越晋豫的古道异常难行, 需四肢攀爬, 方能通过。
有名的如哈喽梯、七里谷洞、猫路、蒙眼道等, 无名的更是多如牛毛,凡有村庄则附近必有登山之道,为山区人民生活之需。或管道、或索道,皆可行。
在河南林州 一条不深的千瀑沟内就有茅厕梯,老雕梯南悬空、青石缝、 神仙梯,冷灯梯、老汉梯、一脚眉等十几条。
冷灯梯就在悬崖上,将近九十度的峭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猿猴不敢爬,小鸟飞不过",上冷登梯要团结互助、胆大心细、脚手并用,象壁虎般"吸"在壁上的山缝里、棱角上、藤条上,每一步,每一个姿势、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到心里有数,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曾经有人在此坠落, 而在驴友界名声大噪。
青石缝藏在万仞绝壁的山坳之中。两侧垂直高耸的涧谷伸向山体的深处,崖壁峥嵘,涧谷狭窄,蔽日幽深,寒气悚然,置身其中,会使人顿感大自然的威严,陡然而生敬畏之心。
青石缝高二三十米高,需在垂直的绝壁上徒手前进,方能攀爬上去,崖壁上滴答着水珠,峭壁冰凉透骨,宽仅能容下一人,垂直之中略带些许的交错,裂缝中卡着几块位置高低不同石头,正是这上苍的造化的石头,成为了穿越者攀附、支撑、歇脚的层层圣地,才勉强使人可以爬上去。
传说中的一脚眉古道, 更为艰险, 始于传说也止于传说, 至今在驴友界无人走通过。
除了这些穿越太行山绝壁的通道, 还存在着无数条跨越断崖的道路, 先民对道路中极难攀登的一段, 整修铺垫后, 形象地称之为梯。
在南太行奇山异水间, 有榔梯、漳云梯、南绝梯、北绝梯, 驴尾巴天梯等,这些路 顺着山势而筑, 绕着山体而转,曲折回旋,顺着太行山的裂痕深入肌里,自然极是险峻, 唯其险峻, 自然也风景绝佳, 成为了寻古探幽者凭吊和觅踪的胜地。
其实古道的存在, 本身就是一道旖旎的风景线, 他们所创造的历史和风云, 连同镌刻其上的足迹和文人墨客的咏叹, 一起成为人世间的山光水色。
走在这些古道上不得不感慨智慧勤劳的先民变天险为通途的伟大,不得不为农人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折服, 人民也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英雄。
千秋不易太行道,百里难载中华史。
作为千年古道,已经完成了它工具意义上的使命,留下的,则是厚重的文化积淀。作为极其珍贵的自然与人类文化遗产的综合体,它的价值将永远和太行山共存。
在享受现代文明的便捷和舒适时,真应该重新走走这些古道,在悠悠的历史和煌煌现实中, 读读历史和先人, 懂得尊重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