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公募基金亏损6400亿,疯狂的背后是股市的残酷现实
这两天,被6400亿rmb刷屏了。说实话,19年疫情起来前,乃至疫情过程中,我都没有感受到过巨大冲击,操作基金和股票都还算可以,甚至根据市场的波动去操作,竟然给了我巴菲特般的错觉,感觉自己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大赚特赚,瞬间改变自己的阶级地位,然而事实打脸的速度比我花钱的速度还快,2021年底我还浮盈35%的基金,到了2022年前三个月不仅亏没了,还搭进去10多万本金。
自此,我突然意识到那些所谓的长期持有的基金才能盈利这件事并没有说起来那样美好。历史上看,所有拿超过3年的基金多数是盈利的,然而这种数据在后疫情时代根本无参考价值。
先来看看2022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经理亏损top榜,这些曾经帮着你挣钱的各位基金经理名字应该是各位耳熟能详的吧?
葛兰、刘格菘、蔡嵩松、张坤这些明星基金经理,都已经是亏钱前十名了,曾经的白酒、医疗、芯片也随着各位基金经理亏损走下了神坛,火了2年的中国股市进入了群雄逐鹿的大乱斗时期,先是工业母机,然后是动力电池、军工,板块的行情在交替中轮流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期间遭遇了俄乌冲突、美联储疯狂加息遏制通胀等一系列不确定的"意外",导致没有一个主题像19年白酒那样长期且持续。随着板块频繁的波动,股民的操作也越发频繁,往往这种行情下,"吃屎都干不上热的"这种嘲讽自己的话就会脱口而出了。
已知的是3月份的暴跌,和6月份的暴涨都像是突然随机出现的产物般,任何后知后觉的散户不是在车上赔惨了,就是在车外面拍大腿,没一个赶上正好的。此时,那些所谓的长期持有观点又跳出来说不要动,卧倒躺赢!这种论断可能对新进来的有帮助,毕竟他们赔也没赔这么多,对于我这种资深坑底用户来说,早就卧倒不说,还要骗自己继续持有。
总之,还是那句话,如果你觉得收益可以的时候,真的不是长期持有就是好的态度,我经历这几轮起起伏伏下来,经验就是浮盈在30-35%时就要考虑全部收回了,是全部收回啊!不要犹豫,犹豫的话会因为恋战而陷入持久的亏损。
最后的最后,不要买富国科技创新,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