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百亿富豪陈生全村凑钱送他上北大,38年后每户获赠一栋别墅
1
提起广东省湛江市官湖村,现在大家想到的可能是:那里家家户户都有别墅,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可是,在2011年以前,这个小村庄最显著的特点竟然是——贫穷。
那时官湖村的村民们,每日东奔西走,一年也就只能挣个两三千块钱,甚至村里哪家有了红白喜事,都要全村凑钱来办。
直到2018年6月4日,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天,官湖村171套别墅竣工了,村里每家都领到了一栋价值几十万的三层红顶大别墅。
这仅仅是来自一位富豪的还债,而欠债的总额仅有:几十元。
他,就是陈生,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2
陈生,于1962年,出生在广东湛江,遂溪县的官湖村。村子位于广东省的西南角,偏居一偶,远离了繁华的珠江三角洲地带,也因此一直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
一直以来,村民们都渴望摆脱贫穷,但仅靠祖辈留下的土胚房,和赖以生存的稻田根本无法实现,但大家伙却从不气馁。
而陈生的家庭,可以说比这个村子里的大多数人还不如,一家七口人,全指望二老养活。
奈何命运不公!
在陈生12岁时,父亲突患重病,撒手人寰,只留下妻子带着5个年幼的孩子。
父亲的离世,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为了扛起家庭的重担,两个兄长选择辍学打工,全力供养弟弟妹妹上学。
哥哥安慰道:"家里出一个大学生,就能赚大钱了,用不着那么多。"
哥哥的一句话,对陈生的触动很大,他也终于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不得不说,陈生在学习上还是很有天赋的,成绩在班里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不但如此,他还十分懂事,在学习的同时,也抽空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就这样,陈生在1979年,第一次参加了高考,虽然已经很努力,但他还是落榜了。这让陈生有些心灰意冷,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辜负了大家的期望。
于是,他回到了家,开始帮家里干活。
白天在外插秧拔草,晚上回家喂猪做饭。
两个月后,不甘心就这样度过一生的陈生,终于鼓起勇气,跟母亲说:"我想复读!"
看着瘦了足足十多斤的儿子,母亲也十分心疼,便同意了。
这次,陈生不负众望地考上了,而且还是最有名的北京大学!
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要知道,陈生是村子里唯一一个考上名牌大学的,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全村人都跟着高兴。
可陈生的母亲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家里连他上学几十块的路费都凑不出来。
乡亲们去道喜的时候,也看到了陈生妈的愁眉苦脸,即使什么也没说,大家也能猜出个七七八八,没说几句话,便匆匆离开了。
可就在大家走后没多久,他们又陆续跑了回来,手里还都拿着一把皱巴巴的零钱,气喘吁吁地对陈生妈说道:"这些钱是大伙凑出来的,虽然不多,就当陈生上学的路费吧,别苦了孩子!"
在大家的帮助下,就这样你一块,我五毛的,硬生生地给陈生凑够了车费,还有一些生活费。
当年九月,陈生带着全村的希望,踏进了北大的校门。站在北大的校门口,陈生暗暗发誓:"等我有本事了,一定要千百倍地报答乡亲们。"
3
在大学的这四年,陈生的眼界和见识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同时也是他成长最快的四年。
毕业后,凭借着优异的成绩,陈生被分配到广州市委办公厅工作,一个月也有68元的工资。
不过当时,正值改革开发,68块钱的工资根本不算什么,在企业里干活的工人,都能拿到两三百,个体经营户,一个月甚至能挣到几千块。
就连在家摆摊的哥哥,也能赚三十块,每次回家过年,自己留给母亲的生活费,都没有哥哥给得多。
于是,陈生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辞职。
大家都在劝他,别犯傻,毕竟是铁饭碗,怎么能说不要就不要?
可陈生没有听任何人的劝说,辞职后,直接选择了 "下海",进军商界。
靠着种植和外贸起家,陈生短短一年就赚了一百多万,他也如愿成为了小时候羡慕的有钱人。
但他并不满意,在1993年,他又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三年时间就成为了湛江房地产的龙头,身价也突破亿元,伴随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应酬。
而陈生这个人,偏偏不喜欢应酬,不爱与人打交道。
哪怕现在风头正盛,陈生依旧选择急流勇退,再次转行。
离开房地产行业后,陈生将目光放到了 "酒产品" 上。
4
当娱乐产业逐渐兴起时,他就意识到,市场将迎来巨大的改变。他从中看到了商机,想做出一款保健酒,来迅速占据市场。
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即便陈生做了大量准备,产品还是很难卖出去。
直到1997年,一位领导来广东视察,陈生的生意才迎来了转机。
这也多亏了陈生善于观察,他发现,这时大街小巷突然多了一种饮品,就是在雪碧里兑醋,而这个新鲜玩意儿,据说是专门用来招待那位领导的。
所谓商业精英,就是善于观察,善于总结,从生活中的小事发现商机。
于是,他放弃了酒业,转身投入到这个新饮品上,也就是后来的"天地壹号"。
事实证明,陈生的决定是明智的。
短短19天,陈生和团队就拿出了第一个兑醋饮料,迅速抢占先机,即便口感、包装有所欠缺,还是很快回本了两千万。
但这款饮料,终究还是没有打开市场,风头过后,销量就开始下降。
此时的陈生又起了转行的心思,2004年,他猛然发现,猪肉行业居然没有终端品牌。
谋定而后动,说的就是陈生,他在广州做了为期三个月的市场调研,发现猪肉每年在全国的营销额能达到几百亿人民币,单单广州就占了将近五分之一。
这个庞大的市场,伴随着丰厚的利润,但他对猪肉并不了解,这该怎么办?
他想到了自己的学弟,那个卖猪肉的北大才子——陆步轩。
2008年,他找到陆步轩,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建立了"屠夫学校",也出版了不少书籍。
后来,在两人不懈努力下,广州首个顶级品牌就这样诞生了。一时间,"壹号土猪"风光无限,收益更是连年飙升,十年后,更是达到了18亿的销售额。
这时的陈生才有底气,去兑现当年的诺言。
5
其实,陈生一直以来,都在默默地帮助着官湖村的乡亲们,他出资修路,方便大家出行,为了让村里的孩子有学上,他还在官湖村修建了学校。
可是,这依旧没有改变官湖村贫穷的面貌。村里除了个别人家有起色外,其他家庭根本没有改变。
甚至连隔壁村的姑娘,都不愿意嫁到官湖村来。
于是,陈生找到了当时的村主任,一起商量如何改变现状,并提出了一项"城乡共荣计划"。
2012年,陈生出资一个亿,在官湖村建造"壹号土猪"养殖地,并提供优质猪苗,饲料疫苗,技术培训等一条龙服务。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带领村民走向富强。
虽然大家清楚陈生的为人,但还是害怕赔上功夫不赚钱。而陈生也想到了这种情况,所以为了让大家放心,他做出承诺:"不管猪肉的市场价格如何浮动,我都会给每人200元的保底费"。
这才有村民愿意试试,结果短短一两年,大家就赚了十几万。起初没有参与的村民,也终于意识到养猪是真能赚到钱,于是,便争先恐后地加入进来。
解决了收入问题,陈生又在考虑,乡亲们的住房该怎么办?
6
2014年,陈生开始统一规划官湖村的房屋建设,他计划建造171栋三层红顶大别墅,让村里每家每户都能免费领到一栋房。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基础设施,包括学校,图书馆,商店,饭店等等,都是陈生投资建设的,前前后后加起来差不多2亿元。
两年后,第一期69栋别墅竣工,又过了两年,171栋别墅全部建好。
而此时,一个棘手的问题又难住了陈生——这些别墅如何分配?
当时建的时候,想着一家一套,但现在村里有些村民已经迁出去了,认为自己也是官湖村的一份子,想分一套;
有的村民觉得自己孩子结婚成家了,按理也要分一套;
还有的不满意房屋的构造,觉得风水不好……
乱哄哄的问题,让陈生意识到自己当时太草率了,没有做好调查,也没有考虑村民的想法,这才造成了现在的情况,这让陈生很是懊悔。
一段时间后,陈生再次回到官湖村,耐心地和村民们解释,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自己。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抽签分配别墅。
2018年5月7日,一大早,大家便匆匆来到村委会,经过抽签后,都高高兴兴地拿着自家别墅的钥匙。
来的村民看到陈生妈,都忍不住夸赞:
"你们家陈生,真是个知恩图报的好孩子啊。"
"多谢你们家陈生,要不然我们怎么能住得上这么好的房子!"
陈生妈听了,心里头高兴,回应到:"你们对他有恩,这是他应该做的。"
如今,官湖村在陈生的带领下,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而陈生也回到了商界,带着"壹号土猪"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