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资3000亿欧元!欧盟下重注,赌上一切与俄能源脱钩
"西方的制裁没能让俄罗斯经济陷入瘫痪,这是因为除了天然气和石油之外,俄罗斯在全球经济中并没有发挥重要的作用。"当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顾问贾森-弗曼是如此为对俄制裁失效找借口的。其实,弗曼这话的正确解读应该是: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严重依赖决定了,任何针对俄罗斯的制裁,都不可能将莫斯科逼入绝境。然而如今,最依赖俄罗斯能源的欧盟却要赌上一切改变这一局面,彻底要与俄罗斯能源脱钩。
当地时间18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一项总额高达3000亿欧元(超2.1万亿元人民币)的能源投资计划,以加速能源转型,摆脱对俄罗斯化石能源的依赖。
欧盟的这项能源计划名为"REPowerEU",意为意为"为欧盟重新供能"。实际上,早在3月8日,即拜登政府宣布美国禁用俄罗斯能源的同一天,欧盟就推出了"REPowerEU"计划。
冯德莱恩当时表示,欧盟不能依赖一个经常产生威胁的能源供应者,必须独立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该计划旨在通过多元化天然气来源、加速能源转型,在2030年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相较于3月份的初步计划,5月18日公布的版本拥有了更多细节。
该能源投资方案计划通过节能、加速可再生能源转型以及进口非俄罗斯来源的化石燃料,三管齐下,逐步将欧盟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度降为零。
根据冯德莱恩的介绍,3000亿欧元将分为750亿欧元补助金和2250亿欧元贷款。欧盟将拿出100亿欧元用于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另拿出20亿欧元用于投资石油基础设施。其余部分则将用于加速可扩大清洁能源转型。
不难看出,欧盟此计划过于关注长期,而并未着眼于欧盟目前面对的最严重的问题:如何在短期内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其核心矛盾在于:欧盟从哪里找来替代能源,以避免停用俄罗斯能源后,欧盟成员国不至于落入烧柴取暖的境地。
以欧盟最担心的天然气来说,欧盟每年从俄罗斯进口近3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占欧盟需求的40%。突然断掉,谁来补上这么大的缺口?
一、美国液化天然气。拜登访欧期间,他曾经承诺今年向欧盟加送150亿立方米天然气,并在未来几年逐步增加到500亿立方米。但是根据美国媒体的分析,拜登这个承诺,美国无法兑现。除此之外,跨大西洋的运输决定了,美国高价气注定竞争不过便宜的俄罗斯管道气。美国不可能降价补贴欧洲,而欧洲也不可能长期忍受美国的高价气。
二、卡塔尔液化天然气。卡塔尔倒是计划在未来几年将其天然气产能由7700万吨提高到1.26亿吨。不过据该国能源大臣的介绍,他们与东亚的国家签署了30年的长期合同。并且塔卡尔也承认,任何单一国家都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取代俄罗斯在欧洲天然气市场的地位,这是明着告诉欧盟,你们别指望我。除此之外,卡塔尔的液化天然气和美国面临一样的问题,运输成本高。
三、阿塞拜疆以及阿尔及利亚的天然气。这两个国家倒是能向欧洲提供价格合适的天然气,但是其生产以及出口能力,根本无法填补俄罗斯在欧盟市场的巨大份额。
四、欧盟内部,挪威也有天然气,而且是仅次于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国。但问题是,挪威的天然气储量已经在走向枯竭。
石油领域也是一样,在欧佩克明确拒绝了拜登增加产能的要求后,欧盟想要完全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除此之外,欧盟还主动给自己的能源游戏增加难度,在向海湾国家提出能源合作邀约后,他们竟然要求中东石油大户们摆脱由石油和天然气驱动的经济。一边想要低价能源,一边又拿气候变化问题指手画脚,中东大户们恐怕不会买欧盟的账。
总之,欧盟虽然雄心壮志地推出了3000亿欧元的长期能源投资计划,但问题是,该计划根本不具备在短期内帮助其摆脱对俄罗斯能源重度依赖的潜力。更尴尬的是,即使是对该计划最核心的节能和推广可再生能源领域,欧盟内部也有人担忧,它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尤其是考虑到欧盟内部各成员国经济水平参差不齐,想让中东欧国家在节能以及清洁能源开发上追赶西欧,本就不现实,实施过程中,也必然会像最近的欧盟对俄石油禁令一样,遭遇极大阻力。
相比3000亿欧元的"为欧盟重新供能"计划,如何度过今年的冬天或许才是欧盟各成员国最关心的事。
当地时间19日,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各成员国一致同意,到今年11月1日前,欧盟各成员国的天然气储备量应不低于满额储气量的80%,到明年11月1日前,各国天然气储备量不能低于满额储气量的90%。气从哪里来?在欧盟决意与俄能源"脱钩"的雄心壮志面前,这是个尴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