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0日,福建晋江仙石边防派出所的民警接到群众报案,说在六源路边的一棵大榕树上发现了一个树屋,里面竟住了一个男孩。 民警很疑惑:这都是什么时代了,怎么还会有人住在树上,于是赶紧赶过去查看。果不其然,里面有一个骨瘦如柴的男孩,但是无论民警怎么和他说话,他都不回答。 本该在学校读书的男孩,为何出现在这大街上的树屋上?难道男孩是个武侠迷?又或者这孩子跟家里人吵架,自己偷偷溜出来躲到树上? 可是,这么大的树屋,单凭一个瘦瘦的男孩,一天两天是盖不好的,莫非这位男孩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壹,捡废品的"树人"男孩 2015年一个普通的星期三,福建晋江的水管工李师傅和往常一样在路边修理污水管。 上午10点以后,天气越发热起来,李师傅和工友暂时放下工作,在路边的一棵大榕树下休息。就在不经意抬头间,李师傅忽然看到随风吹动的树叶下,好像有什么东西。 他细细一看,竟然有人在大榕树的树杈上搭了一个简易的小屋子。 这个树屋,由麻袋和破衣服树枝等搭建而成,最上面还盖了几件破雨衣。门口是一块破布做的帘子,遮得严严实实,看不到里面的情况。 旁边堆满了盛满塑料瓶子的麻袋,和一半啃剩下的馒头,看样子里面应该还住着人。 李师傅赶紧喊工友过来看,这时候树屋里有人把窗帘拉开一条缝隙,一双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李师傅他们。 虽然被吓了一跳,李师傅还是慢慢地说:"你怎么住在树上呀?是不是跟家里吵架躲到这里来了。" 看他不说话,李师傅接着笑着说:"你的树屋我还是第一次见,能让我上去看一看吗?我就看看,什么也不碰。" 或许男孩看着李师傅面善,就点点头同意了。 李师傅爬上大榕树,来到树屋跟前,看到眼前的男孩惊呆了。看样子他应该十六七岁左右,这么大的孩子应该在上学才对,但是他怎么独自住在这里呢? 李师傅好心和男孩交流,但是男孩怎么都不吱声,偶尔说几句话还是方言,李师傅也听不懂。 李师傅看着眼前这个瘦弱的男孩,衣衫缝缝,脸上也脏兮兮的。 已经身为父亲的李师傅不免心疼起来,同时也在担心:这孩子的父母在哪,怎么没人管他? 考虑了一下,李师傅还是决定报警。 不一会,仙石边防派出所的几位民警就来了。 民警试着劝说男孩下来,但是男孩始终不肯。 但是民警一来,就吸引了无数好事者的围观,不一会,大批记者也赶到现场。 看到聚集的人越来越多,男孩把帘子拉的严严实实,还将一根铁棒挡在门前,仿佛在向人们宣示主权,威胁围观的人群赶紧离开。 这时候,一位经验丰富的记者自告奋勇,爬上榕树与男孩交谈起来。 安抚好男孩的情绪,记者就问了男孩几个问题。 在和男孩含糊不清断断续续的交流中,记者了解到,原来男孩一年前就住在这里了。 可是他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父母是谁。 男孩以前白天出来捡废品,被小混混欺负过,被打得遍体鳞伤。 从那以后,白天他就不出门了,一是怕遇见欺负他的人,二来是害怕被人抢走他的树屋。 毕竟,世界这么大,只有这个小小的树屋是他的安身地。 男孩说,只有天黑了,他才会拿着麻袋下来,去垃圾桶里翻翻,找点废品,攒多了就拿到附近的收购站去卖钱。 在下面围观的好心人看男孩还不下来,就劝说:"孩子,快点下来吧,我们带你去吃麦当劳,你想吃炸鸡薯条还是吃汉堡呀?" 男孩一听吃东西,懵懂地问:"麦当劳是什么?好吃吗?" 下面的群众听了叹息,"这孩子真可怜,这么大了连麦当劳是什么都不知道。看来没少遭罪。" 男孩不顾大家的关心,只是有点生气地说:"这里是我家,你们快离开。别看了!" 看男孩始终不下来,民警只好先疏散群众,然后退到一旁,等男孩的情绪平复…… 夜幕悄悄降临,男孩拉开帘子,看人群都散去,才放心出来。他从树上扔下3个麻袋,里面是自己积攒了几天的废品。 男孩从树上跳下,发现民警还没走,于是扭头就想再爬树上去。 民警赶紧叫住男孩:"孩子,我们是警察,你放心,我们不会伤害你,更不会让别人伤害你。" 男孩这才放下戒备,他告诉民警:"我要拿这些瓶子去废品站卖钱。" 民警担心晚上男孩自己去不安全,同时也为了了解男孩的情况,于是决定和男孩一起去。 男孩用一根脏兮兮的扁担挑着三大袋废品,一步一步向前走。 或许是长期营养不良,男孩每走一段路就要放下担子歇歇,就算累得气喘吁吁,民警想要帮助他,都被他拒绝了。 就算休息,男孩也会坐在装满废品的袋子上,绝对不允许任何人靠近他的东西。 走了大约一公里的路,男孩带民警来到一个废品收购站,收购站的老板刘女士给了民警一些关于男孩的线索。 刘女士和说:"这个男孩大约一年前就来卖废品了,后来每隔几天就来,要么背着一袋子,要么用扁担挑着2袋子。" "我一开始还以为是他家里攒的,后来才知道这孩子就靠自己捡点废品卖钱。" "他每次都是自己来,拿着卖废品的三四十块钱高高兴兴地走了。" 刘女士还说,虽然男孩经常来这里,但是她并不知道男孩姓名和其他情况,只知道他也就十六七岁。 而且,男孩的智力看上去好像有点问题,不喜欢和别人说话,戒备心极强。 民警跟着男孩卖完废品,不能让男孩再回去树屋上住了。于是他们想让男孩去救助站暂住,但是男孩没有身份信息,救助站不收,没办法,民警只好把男孩带回派出所。 贰,寻亲无果,社会救助。 刚来到派出所的男孩很紧张,一直紧紧抓着自己的东西。 民警说让他放心,不会有坏人拿走他的东西。 民警先带男孩洗了个澡,给他换上一身干净衣服,然后给男孩买来一个鸡腿。 估计男孩太久没有吃过好吃的东西,接过去,就大口大口咬起来,差点没噎住,最后剩下一根骨头,还在嘴里一直嚼来嚼去,似乎还在回味刚才的美味。最后在民警劝说下,男孩狠狠舔了几口骨头,才恋恋不舍地放进垃圾桶。 "这孩子太可怜了。"一个值班民警看到男孩狼吞虎咽吃鸡腿,忍不住感叹。 晚上,男孩就在派出所睡下,睡觉的时候双手也是紧紧抓住自己的袋子。 到了第二天,民警问话,他除了说"我要回到树上"其他的什么也不说,民警拿他也没办法。 接着男孩在派出所办好手续,民警准备把他送到救助站。 但是,车停下了,男孩拿着东西紧紧抓着车门,怎么都不肯下车。没办法,民警只好把他又带回了派出所。 后来,考虑到男孩的特殊情况,晋江救助站的站长带着心理咨询师来到派出所,给男孩诊断。 原来男孩有非常严重的社交障碍,所以才不愿意和人说话,而且如果和陌生人说话的话,就会因为害怕发抖。 估计这和男孩的经历有很大关系,男孩很有可能遭受到陌生人的殴打,所以才不相信任何人。 为了获得男孩的信任,了解男孩的身世,民警请来废品收购站的刘女士。 看到刘女士出现,男孩似乎放松了很多。 刘女士安抚男孩:"孩子,别怕,警察叔叔都是好人,他们能帮助你。你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叫我一声刘妈妈,以后我带着你一起捡瓶子。" 在刘女士的帮助下,男孩开始和警察交谈,但是并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6月12日上午,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查阅网上资料后发现,男孩的相貌与一位走失少年陶某很相似。 民警看到一丝希望,但是男孩坚定地说自己不姓陶。 至此,为男孩寻找亲人的事陷入了僵局。 这个可怜的男孩还能回家吗? 在一次交谈中,男孩聊起来自己的身世。 男孩说,自己是和爸爸妈妈在集市上玩的时候被一位不认识的阿姨领走了。 民警这才意识到,男孩应该是被人贩子拐卖到这里的。但是其他的话,男孩没有再说下去。 他们迅速给男孩采血做DNA鉴定,在大数据库中做对比,很遗憾还是没有结果。 由于一直找不到男孩的父母,民警决定将他送到晋江福利院。 男孩这次比之前的情况好了很多,虽然还是不愿意去,但是在民警的鼓励下,男孩勇敢地走进福利院。 考虑到男孩的心理障碍,晋江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专门请来精神科医生为男孩诊断。 诊断结果出来了。男孩患有严重的精神焦虑,而且由于长期与社会脱节,他的许多社会功能都已经丧失了。 看来,当务之急是要把男孩的病治好,否则会影响他一辈子。 福利院的院长又把他送去晋江疗养院接受心理治疗,疗养院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请来了专业的心理医生为他诊断病情,并指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接下来,我们将会帮助他尽快恢复健康。" 叁,恢复健康,重回社会。 就这样,在多方机构的帮助下,男孩的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15年11月16日,当记者来到疗养院采访男孩的时候,男孩精神焕发,和之前居住在树屋上的时候判若两人。 他胖了不少,收拾得也很干净,现在也不怕与人交谈。 在疗养院5个月的时间,男孩不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还学会了打牌下棋等娱乐活动,有空的时候还会主动帮保洁人员打扫卫生。 面对镜头,男孩笑着说:"这里的人对我都很好,我在这里很开心,比在树屋上好多了,吃得也好,睡得也好。他们说等我的病好了,就可以出去挣钱了。" 同时,男孩也向记者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原来,男孩回忆,自己六七岁的时候在集上被人贩子拐走,带他到了一个叫"古水"的地方。在那里,有一个新的"家",家里有个姐姐,家里的人都叫自己"小老二"。 但是家里的"爸爸"对他却一点都不好,稍微调皮就会被拳打脚踢。忍受不了这种生活的男孩,终于找到机会离开,开始了一人流浪的生活。 2015年12月,男孩康复出院,回到了救助站。 在这里,他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靠着模糊的记忆,男孩想起自己姓黄,由于之前一直在树上住,所以给自己取名为"黄树人"。 为了帮助黄树人尽快融入社会,救助站给他开设了识字课,手工课,羽毛球课,象棋课等。3个星期的时间,黄树人就已经会写100多个汉字。 更让工作人员感到意外的是,黄树人在做手工方面非常有天分。 他可以独立制作出各种漂亮的精巧丝网花,在举办志愿者活动的时候,黄树人就拿自己的手工作品去义卖。 为了方便以后找工作,晋江福利院还帮助他办理了身份证。 2017年元宵节过后,黄树人在福利院的安排下来到了晋江池店镇某鞋业公司上班。凭借着努力,黄树人很快就掌握了技巧,成为一名合格的工人。 4年以后,仙石边防派出所的民警专程来到池店镇看望黄树人。黄树人向民警表示感谢,要不是民警帮助,自己还在树上住着呢。 民警问:"现在工作生活都还好吧?" 黄树人笑着说:"都很好,同事对我很好,在这里吃住都不花钱,只要努力上班就可以赚到钱,我已经很满足了。谢谢你们关心。" 黄树人有一颗感恩之心,有空的时候还会买东西去福利院和疗养院看之前帮助过自己的人。 这些年来,民警也在积极帮他寻找父母。 社会爱心人士陈春明也很关心黄树人的状况,一直通过朋友圈,群聊等帮助黄树人,但是目前仍然还没有结果。 写在最后: 看完黄树人的故事,使我感动的涕泪交加。无论是水管工李师傅的好心报警,还是晋江仙石边防派出所民警的帮扶,以及废铁站老板娘刘女士的关心、晋江福利院的救助,疗养院的救治等等,人人献出一点爱,才给了这个十六七岁的男孩一个崭新的人生。 对于他来说,自己是不幸而又幸运的,同时也是懂感恩的。 我们庆幸这个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幸运的时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了很好的传承,我也相信必定会一直传承下去。 关注@小江的情感观分享真情实感正能量的故事,感谢您的喜欢和点赞。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