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王朝为何让人诟病不已?
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王朝,结束了汉末以来天下的乱局,是中国历史上自秦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但历数历代的大一统王朝,西晋似乎最为让人看不上眼,后世对其诟病不已,它的那些所作所为也让人为之不齿。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首先司马家政权的建立,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得国不正。从司马懿掌握权力到司马炎代魏,历经三代四人,其间无不是充斥着阴谋和权术,展现出冷酷和残忍。上自皇帝,下到平民百姓,还有许多看不惯司马氏的士人,多少人倒在了他们的屠刀之下,累累的白骨,成就了司马氏的帝业。
在他们之前的曹魏政权,同样是篡位,可名声却要好得多。主要的原因无外乎这几点:一是曹魏是自己用实力拼来的。汉末以来天下大乱,曹操以一己之力,扫荡六合,剪灭群雄,统一了中国的北方。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没有他,不知道会有几人称帝;二是在夺取政权的道路上,曹家人循序渐进,有水到渠成之意。魏武之文治武功,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出类拔萃的,就是这样他也没有篡汉。面对众人的劝进,他只是表示,若天命所归的话,自己就做个周文王吧。而最终曹丕的称帝,更像是众望所归,天下早已认为汉室已亡,曹家的作为,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民意反弹。
相比于曹家的兴起,司马氏的发达可就没那么光彩了。司马懿为曹家三代所重用,在魏明帝死前,更是被当作了托孤大臣。可他却辜负了皇帝的托付,走上了欺负孤儿寡母的道路。而他们在这前后干的一些事情,更是让后人诟病不已。
魏明帝时期,辽东割据势力反叛,司马懿受命讨伐。在取得胜利后,他却大开杀戒,将辽东十五岁以上的男性全部杀掉,严重破坏了汉人势力在辽东的发展。这使得自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成为中国势力范围的辽东,逐渐沦于少数民族政权之手,使之成为了中国内地的严重威胁,直到几百年后的唐高宗时期才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期间,中原政权前赴后继,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甚至于导致了隋王朝的覆灭,司马懿的任性胡为,让中国历史不得不留下了这段惨痛的教训。
在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又玩弄权术,出尔反尔,将放下武器认输的曹爽集团屠戮殆尽。在之后和其子司马师、司马昭时期,又大肆打击、消灭曹魏政权的支持者,手段之残忍、谋略之阴险,让人不齿。在对待皇帝的问题上,除了极尽羞辱,更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弑君,这也就大大地突破了舆论的底线,是他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自圆其说的。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观念就是讲究"忠孝"二字,毫无廉耻的西晋统治者在这种情况下只得大肆宣扬一个孝字,宣称圣朝以孝治天下,可谓是贻笑大方。
士人阶层无法违背自己的信仰,但在司马氏的高压之下又无法正面的反抗,只得采取了最为消极的方式,那就是不配合。世风不再以经论济世为念,而转向了空谈,导致玄学之风大盛,从而国力日衰,最终也造成了异族的入侵,形成了南北朝几百年中国历史上最为衰落的时期。
司马氏的夺权,总的来说是让人不齿的,就好像是一个人给别人打工,让你管家呢,你却把别人家给霸占了,而且手段还特别的下贱。晋室南渡后,有一次王导给晋明帝将司马氏的发家史,讲得晋明帝最后羞愧的以发覆面,说如果是这样晋室的国运怎么可能长久呢。
司马氏不但得国不正,而且治国也无能。这上面有最大的几个失误,一就是在少数民族问题上政策的不当。汉末以来,由于局势混乱,大量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面对这可能的隐患,晋王朝曾经有过将他们迁回故地的打算,但没能达成。非但如此,他们还不知利害,继续采取了民族压迫政策,使得民族矛盾一触即发,成为了乱世的隐患。第二点,他们鉴于曹魏的教训,大肆授予宗室权力,但这又为内战埋下了伏笔。第三点,在统一战争结束后,他们取消了州郡的兵权,这在一般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但在之后的异族入侵中,却成了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中央军队内战中消耗殆尽后,地方已毫无抵抗力,最终使北方沦于敌手。
晋武帝死后,低能的晋惠帝即位,晋室内部随即展开了权力之争,之后就爆发了八王之乱。在内部力量消耗殆尽之后,四方的异族随之起事,西晋王朝最终亡于敌手。中国随之进入了长达四百年之久的黑暗时期,几乎有亡国灭种之险,直到隋王朝的建立,才再建了华夏。
总的来说,晋王朝的大一统并没有给中国历史带来什么辉煌,而只是一段黑暗历史的开始。他们的所作所为,可以简单地以篡权、弑君、滥杀、无能来概括,这样的政权让人诟病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