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境界
有人把权力地位财富当成人生目标,有人把这些却只当成工具,用来实现自己的愿景。诸葛亮就是后一种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代表的境界就是最好的证明。
有人认为诸葛亮是权臣,可以取代刘禅称帝,这个观点未免太浅薄了。诸葛亮这种境界的人,他追求的无非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称王称霸在这些面前又算的了什么?诸葛亮前半生苟全性命于乱世,在战乱和颠沛流离中度过,幼年险些在曹操屠城中丧生,因此那时代的他们更渴望的是天下太平,这也正是他的抱负。没有安定,人们朝不保夕的话,功名富贵又算什么?等他成为蜀汉丞相,多次受到封赏,但到头来家业不过桑八百棵,田十五顷,权力很大,但人家用在实现自己的理想志向上了,没有用在满足私欲上。而那些权力用于私欲权谋的人,即使建立再大的功业,得到再高的地位,也迟早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成都其实可以说没有武侯祠,只有汉昭烈庙,可是现在民间都把那里叫做武侯祠,这就是民之所向。诸葛亮是难得民间和官方都给予高评价的历史人物,官方评价看功业,是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民间评价看民生,诸葛亮治理蜀汉注重发展经济,"道不拾遗,强不侵弱",虽偏于一隅,但实际是太平盛世。老百姓可不管谁当皇帝,只要安定富足而已。
至于六出祁山,北伐中原,虽然有实现刘备遗愿的因素,但更可以说是丞相守国门,进攻型防守,主要还是奉献。诸葛亮这么聪明的人,难道不知道实力悬殊,非要逆势而为吗?如果没有北伐战略,魏国也会主动进攻,蜀地的百姓将难免战火之苦。而诸葛亮六次北伐,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屯田兴修水利,真正交战的时间反倒不多,绝不是穷兵黩武。如果有天时,进击中原恢复大一统自然好,如果没有天时,守着国门让蜀汉国内百姓享受太平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