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还有希望吗?成为国际货币要走两条路!中国还没走完第一条
美欧联手将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很多人说,人民币国际化的机会来了。但是,美元的地位一时半会还真的难以撼动。
前几日,IMF调整了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其中人民币的权重从10.92%上调至12.28%;而与人民币一同上调的还有美元,权重从原来的41.73%上升至43.38%。欧元、英镑、日元的权重则有所下降。
当然,这个权重并不能完全体现出各大货币的影响力。而美元的影响力,从美国加息中就可以窥探一二。
5月4日,美联储开启年内第二次加息,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上调了50个基点。美国的每一次加息周期,都会给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这次美联储宣布加息不久,多国货币应声贬值,年初至今,欧元贬值超7%,日元贬值超11%,前段时间人民币也短暂出现贬值。
而在美国宣布加息之前,已经有英国、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率先加息,抵抗美元加息带来的冲击,可见美元当前在全球仍拥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其实,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的3月,美元国际支付比例反而也出现大幅提升。根据SWIFT公开的信息,3月美元占比上涨至41.07%;而人民币占比则由1月的3.2%峰值下降至2.2%。
所以,美元一枝独秀的时代并未结束,俄乌冲突使得欧元遭到冲击,反而进一步让美元巩固了优势,现在谈论人民币取代美元还为时尚早。
中山大学李孔岳教授曾提到,一个国家要变成金融强国,它必须先变成工业强国;而从工业强国变成金融强国,中间至少需要50年的路要走。
早在1895年,美国经济总量就已经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一。但当时世界金融中心在哪?在英国,世界货币是英镑而不是美元。直到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才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美元正式取代英镑。
从全球第一经济强国到第一金融强国,这个过程美国用了50年左右。
再反观我们中国,2021年GDP约为17.7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77%左右。中国经济要赶超美国,根据权威机构和著名经济学家的预测,至少到2030年前后。
目前中国的确是工业大国,工业产值10多年前就已经超过美国,现在几乎是美国、日本、德国的总和。但是,美国芯片说卡脖子就卡脖子,打压华为的时候毫不手软;美国政府可以随意将中国的科技企业列入"黑名单",很多时候我们都处于被动状态。
由此可见,中国工业目前仍处于"大而不强"的阶段,产业转型升级目前还在进行时,我们还没走完第一条路。
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中国崛起之势不可挡,以我们当前的发展速度,人民币国际化,我们或许不需要50年,但也一并非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