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以来,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就一直活跃在西方舆论场上,可以说一个人扛起了俄罗斯对欧美舆论反击的半边阵地。 从"美国准备让乌克兰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到"美国正在杀死欧洲"。梅德韦杰夫在舆论战线上对欧美的反击,可谓是言简意赅,直指真相。 而最近梅德韦杰夫在反击欧美舆论时,暗示"美国解决俄罗斯后,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的观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关于美国准备极限削弱俄罗斯,然后腾出手来对付中国的说法已经甚嚣尘上。不过这种论调一般都是民间自发的评论和猜测,中美俄三个大国的高层是没有得到确认的。 现在俄罗斯前总统、现任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德韦杰夫突然把话挑明了,背后到底有何寓意?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大国博弈是"开卷考试"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首先就要弄清楚,"解决完俄罗斯之后,美国下一个目标是中国"这句话到底是舆论场上的危言耸听,还是客观事实。 俄乌冲突进行到现在,俄罗斯虽然在战场上还掌握着主动权,但孤军奋战的态势很明显,急需要人帮忙。而全球范围内,能够帮助俄罗斯抗住北约压力的大国,也就只有中国了。 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梅德韦杰夫挑明"美国下一个目标是中国",难免有想要跟中国同仇敌忾,寻求帮助的嫌疑。 但这个嫌疑,并不影响中美俄三方博弈的大方向。 大国博弈,从来都是"开卷"考试,各自有什么筹码,会用什么样的策略,实际上彼此心知肚明,没有什么阴谋诡计能够在中美俄这么大体量的国家发生利益冲突时左右时局。 直白一点来说,美国要利用俄乌战争削弱俄罗斯,捆绑欧盟,然后转过头来对付中国的策略是明摆着的。 这一点不止是梅德韦杰夫在说,美国政府官员也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或明或暗地表现出来了。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就是拜登政府上台以后,美国最主要的外交策略。他们最开始的"重整盟友体系",组建印太版"小北约",都是为了这个战略目的服务的。 只不过由于中欧之间庞大的贸易,美国发现不搞点事出来就很难继续捆绑欧盟了,所以这才退而求其次,煽动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俄乌战争爆发。 而俄乌战争爆发以后,欧盟由于自身军事力量的不足,只能被迫依赖美国,使得欧盟内部亲美的力量迅速壮大。 反过来,美国想要捆绑欧盟对付中国的战略,自然就更具可操作性了。至于说要解决了俄罗斯之后,再反过头来对付中国,那是现实条件所迫。 美国为了裹挟欧盟,已经把俄罗斯得罪狠了,如果他们不能最大限度地削弱俄罗斯,那么就算已经实现了捆绑欧盟的目的,也难免被牵制在欧洲与中东,无法集中精力对付中国。 综上所述,梅德韦杰夫的说法是毋庸置疑的。从大的战略来看,美国的确是想要解决俄罗斯之后,腾出手来对付中国。 但是正如前文所述,大国博弈是"开卷考试",因此双方之间真正竞争的其实不是战略,而是"微操"。也就是如何把一份公开的战略,一点点变成既成事实,然后以大势压迫对手低头。 那么,美国"微操"水平如何呢? 俄罗斯是不可能被"解决的" 在一场开卷考试中,你能否赢得竞赛,往往取决于对手的发挥。 具体到眼下的中俄美三方博弈之中,就是美国想解决俄罗斯,腾出手对付中国,决定因素在俄罗斯和中国,而不在美国自身。 这个计划中的第一个问题,是俄罗斯真的会"被解决"吗?这得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首先,从军事层面来看。作为全球唯一一个可以在核武库方面跟美国正面抗衡的大国,俄罗斯是不可能在这次的俄乌冲突中被西方给彻底搞垮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俄乌战争对于美国来说最好的结局,就是俄罗斯控制顿巴斯地区和克里米亚,但乌克兰没有实现去军事化,同时也没有承诺不加入北约。 如果美国非要让俄罗斯吐出已经控制的顿巴斯地区,全面撤出乌克兰,那么必然会引发核战争,美国自身也难保安全 ,而这显然不是美国最终的目的。 所以说,从军事层面上看,俄罗斯作为一个拥核大国,是不可能真正被"解决"的。 其次,从经济层面来看。美国想借助俄乌战争,实现极限削弱俄罗斯,让俄罗斯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都无力牵制美国和北约的力量,然后他们好腾出手来对付中国,这个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 原因有两个,第一,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已经严重透支了俄罗斯的经济实力,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对俄罗斯的制裁,必将长期持续下去。 所以就算俄乌战争结束后,欧洲对俄罗斯的制裁削弱,也不可能回到此前默克尔时代那种状态了。 对欧盟的能源出口,占据俄罗斯能源出口的60%以上,就算这其中只有30%被削减掉了,对于俄罗斯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管是直接的军事冲突,还是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力,最终都是要花钱的。俄罗斯没有钱了,自然很难对北约形成威胁。 第二,俄乌战争重新唤醒了欧盟。最近这段时间以来,欧盟大国加大国防开支的金额,连德国这么一个"厌战"的国家,都直接投入1000亿欧元来增强国防力量。 由此可见,未来欧盟整体军事实力的提升是必然的。北约是一个整体,欧盟整体力量增强了,美国在欧洲需要倾注的军事力量,自然就可以减少。 而这些减少的军事力量,就会被投入到印太地区,形成对中国的军事压力。所以从经济层面来看,美国是有可能实现"解决"俄罗斯,腾出手来对付中国的目标的。 不过在这个计划中唯一的破绽,是中俄本身的反应。美国人计划的是很好,但这个计划能不能实现,还得看中俄"配合不配合"。 显然,中俄是不可能配合美国来损害自己的利益的。因此,真到了俄罗斯经济撑不住的时候,中国一定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拉俄罗斯一把,避免俄罗斯被北约逼到经济崩溃的地步。 反过来,只要俄罗斯的经济不至于崩溃,哪怕只是以最低的限度维持着运转,那么北约想要把欧洲的军事力量,调集到亚洲的打算就不可能变成现实。 综上所述,美国想要彻底"解决"俄罗斯,是不现实的。 美国打压中国是长期的 在"解决俄罗斯后,美国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这个说法之中,其实藏着一个欧美国家有意无意地自负心态:即他们觉得,现在美国无法实现打压中国的目的,是因为被俄罗斯和中东牵扯了精力。 换句话说,这句话潜在的涵义是只要美国认真起来,中国就只能"一败涂地,没有丝毫反抗的机会。"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显然不是的。如果说这些年来,美国对中国经济政治科技上的制裁封锁围堵,都还不算是竭尽全力的话。 那么70年前,1950年的朝鲜战场上,美国联合15个国家组成联合国军,与志愿军真刀实枪的碰撞,总不能说还收着力吧? 朝鲜战争的结局,是举世公认的。连美国人自己都说,这是近代以来美国第一次没有打赢的战争。 当时中美之间的实力差距,比今天中美之间实力差距可大多了。而且那时的美国,正处于自己的巅峰时刻。 一个巅峰时代的美国,竭尽全力没能做到的事情,现在日渐衰落的美国,反而能做到了吗?这明显是不合逻辑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就算美国真的实现了上述目标又能怎么样呢?大家无非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继续在博弈中认清对方,寻求平衡罢了,没什么值得惊慌的。 结语 中俄背靠背,互为战略支撑,应对来自美国的围堵制裁,是当下全球最主要的政治格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与俄罗斯之间的伙伴关系,避免被美国各个击破,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也不必一看到任何风吹草动,就草木皆兵。因为俄罗斯和中国能有今天的世界地位,能形成如今的战略格局,那是靠自己的实力得到的,而不是靠别人的施舍。 正所谓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战略上要藐视敌人。美国想解决俄罗斯然后全力对付中国,那只是他们一项情愿的计划罢了,能不能实现,还得"风物长宜放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