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经要闻: 1、证监会:支持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积极以自有资金申购旗下基金产品, 积极发挥专业投资者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抗疫相关企业。鼓励证券公司设立私募资产管理产品,通过私募基金子公司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设立私募基金产品,对接相关企业融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 2、银保监会: 今年将继续要求地方法人银行实现涉农贷款持续增长、普惠型涉农贷款实现差异化增速、各地要实现辖内法人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总体"两增两控"目标。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市场主体加强信贷支持,对市场前景好的特殊困难行业企业给予无缝续贷,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 鼓励优质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适格机构参与并购重组农村中小银行和区域整合。 3、工信部: 从全球范围来看, 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消费市场。 2021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达到545GWh,其中,中国的规模超过了半壁江山。截至2021年底,中国动力电池产能约占全球的70%,世界10大锂电池厂家当中,中国占据6席。 4、央广网: 1年期LPR为3.7%,与上月持平; 5年期以上LPR为4.45%,较上月下降15个基点。 业内称,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精准扶持,代表对稳房地产的实质态度和决心,这将大大提振市场信心。此次下调幅度是最大的,有助于房企中长期融资成本和经营成本的降低。 5、世卫组织: 随着监测范围的扩大,预计全球将出现更多猴痘病例。但流行病学家认为,欧洲猴痘疫情不太可能发展成全球流行病。 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的有效性高达85%。 英国政府已经开始向部分医疗工作者或有猴痘病毒暴露风险的人群提供天花疫苗。 6、智联招聘: 发布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2022届高校毕业生中,50.4%选择单位就业,较去年下降6%;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均较去年提高约3%。专家称, 受疫情影响,高质量的岗位相对减少,毕业生选择的空间随之缩减,"慢就业"也可以看成是对高质量岗位竞争的一种体现。 面对2022年高校应届毕业生首次破1000万的局面,中小企业将成为吸纳00后就业的重要舵手。 7、中信建投: 从风险溢价、成交换手等情况来看,市场情绪仍然处于低迷的底部区域,后续虽然仍存在继续下跌的可能。展望后市,战略上不能再悲观,要逐步转向乐观,整个内外环境的改善趋势是大概率事件。建议关注食品饮料、券商、军工、光伏、煤炭、基建等以及科创板优质景气标的。 8、上证报: 开年至今已有42家上市公司拉响退市警报,其中多家公司已进入退市整理期、等待被摘牌。伴随部分"不死鸟"走向退市"终点站", A股也在作别"不死鸟"时代。 业内称,随着资本市场逐步构建"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新生态,投资者应及时调整投资理念,摒弃"炒小炒差"之风。 9、证券日报: 二季度以来,有913家A股上市公司获公募基金调研。其中84家公司获50家及以上公募基金扎堆调研,6家公司获100家以上公募基金密集调研。 医药生物、电子、机械设备、计算机、电力设备等五大行业获公募基金调研的公司家数排名居前, 合计达到468家,占比逾五成。 10、中证报: 截至上周五,今年新成立基金的平均发行份额按月分别为8.86亿份、7.49亿份、7.47亿份、9.05亿份和16.59亿份, 5月以来公募基金发行呈现向好态势。 分析称,基金发行的"冰点"正在过去,真正的长线资金仍然较为活跃。 二、公告精选: 1、比亚迪: 推出CTB技术, 电池系统体积利用率可提升至66%, 并作为车身结构件参与整车安全,使整车扭转刚度提升一倍。最新海豹车型使用该技术和高压充电系统后,搭载新一代刀片快充电池,充电15分钟可行驶300Km,起售价为22.58万元。 2、格力电器:发布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 规模不超过9472.8万股,占当前总股本的1.6%,整体资金规模不超过15.5亿元。本次持股计划覆盖1.2万名员工,其中,中基层干部、核心员工、技术专家等优先认购比例达97.47%,其他高管可认购份额不高于2.53%。 3、韦尔股份:全资子公司绍兴韦豪拟以不超过40亿元, 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等方式增持北京君正股票,最大增持数量不超过5000万股,增持股票比例不超过10.38%。 4、清源股份(4连板): 发布异动公告。2020年和2021年在欧洲区域销售的光伏屋顶支架产品的金额为496万元和1618.53万元,仅占当年支架产品总销售额的0.69%和1.9%, 占比较小。 三、题材前瞻: 1、比亚迪新车型海豹订单充沛,有望挑战同级别主力车型。 比亚迪发布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及首款搭载CTB技术的e平台3.0车型——海豹,预售价格为21.28万元-28.98万元,续航里程有550km、650km和700km可供选择。截至21日晚,其累计订单已接近5万台。 国联证券表示,海豹的价格带与小鹏P7的主力车型基本重合,并且有望凭借出色的性价比,对同级别售价更高的特斯拉Model3以及蔚来ET5等车型形成竞争,在20万元以上市场继续扩大品牌影响力。此前同样基于e平台3.0打造的海洋网车型海豚上市以来,月销迅速攀升至一万辆以上。比亚迪凭借完善的供应链整合能力以及强大的产品力,有望带来产品销量持续高增。 2、印度上调铁矿石出口关税,我铁矿开发计划备受关注。 据"我的钢铁网"消息,已有部分印度矿山收到通知,从即日起上调铁矿石出口关税,调整后将达到45%-50%。部分贸易商已经明确不履行6月以后的球团合约,预计现有使用印度球团的钢厂会调成更有性价比的国内球团。中钢协近日召开会议,提出要扎实推进提升我国钢铁行业资源保障能力的"基石计划",国内铁矿开发计划要迅速落实到地方、落实到企业、落实到项目。要尽快提出和明确废钢回收加工体系的重点支持企业和示范基地,协调解决制约体系发展的关键问题。 申港证券认为,我国铁矿高度依赖进口,而海外主流矿山呈现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已战略配置海外权益铁矿资源以及拥有大量境内资源储备的企业有望获得更快扩张。 3、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高科技融合发展成抓手。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在文化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呈现等领域,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业,引领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方向。 业内人士表示,"文化产业数字化"是指通过网络通信技术、智能算法技术、数字版权技术、影音编码技术等广义的数字技术,对于文化产业生态体系进行更新再造,并最终促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过程,是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关键领域。从需求侧来看,则是通过硬件、软件以及算法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服务,创造虚实融合的文化体验。 4、苹果VR/AR头戴设备即将亮相,行业迎来爆发窗口。 据报道,苹果近日向董事会成员展示了其即将推出的AR/VR设备,这表明该设备处于高级开发阶段,并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首次亮相。苹果还加快了在头显上运行的软件的开发,预计该软件将被称为"RealityOS"或简称rOS。报道称,消费者最早可以在今年年底看到这款AR/VR头戴设备。 点评: AR/VR头显将是苹果自七年前的2015年AppleWatch问世以来的第一个主要新品类。目前AR/VR技术已经进入实质应用阶段。谷歌、苹果、腾讯等科技巨头纷纷提前布局。随着科技巨头的积极推动,行业迎来爆发窗口。根据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到2024年AR产品的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650亿美元,并以80%的高速增长。 四:全球视野: 1、日经225指数涨1.27%, 报26739.03点。 韩国KOSPI指数涨1.81%, 报2639.29点。 2、英国富时100指数收涨1.19%, 报7389.98点; 德国DAX30指数收涨0.72%, 报13981.91点; 法国CAC40收涨0.20%, 报6285.24点。 3、道指收涨0.03%, 报31261.90点;纳指收跌0.30%,报11354.62点; 标普500收涨0.01%, 报3901.36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