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最高将领眼中,解放军是什么样的?哪一点让美军最为忌惮? 在美国国会会议院军事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美国最高将领米利将军表示: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国一心想要改变基于规则的当前全球秩序。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将军 可以看出,除了继续批评俄罗斯在乌克兰采取的特别军事行动,米利仍然在将中国与俄罗斯相提并论。 一
中国军队发展后力强劲 美专家六个论点都说了什么? 美国的高级研究员马修,总结了米利在会上的发言,得出了六个论点: 第一,中国有一个涉及美国的长期战略目标。 中国有实力和意愿取代美国并将军队现代化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最受关注的是中国海军的发展。 第二,中国军队将拥有超越美军需要的资源。 中国的军费规模虽然大大落后于美国,但因为美国的战略目标不同,美国要保持全球存在,在全球拥有军事资产,相对应的军费也就更高,其花费超过了韩国日本和越南的总和。而中国只需要在自家门口部署,对于军费规模需求度不高。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高级副总裁马修·古德曼 在技术方面美国虽然仍保持着总体研发优势,但中国在某些特定领域正在努力追赶并在高超速导弹领域已经处于领跑位置。 第三,中国军队现在最缺的可能是人才。 中国军队与美军的根本差距不是在武器装备上,而是在作战经验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上,解放军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熟悉、使用新一代的作战装备。 第四,美国的关注重点在中国海军身上。 认为当中国的第三艘航母亮相的时候,在技术上会大大追平美军航母,未来人们会逐渐习惯中国海军的强大。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日本海进行编队运动训练 第五,中国在国际上处于中立状态。 俄乌战争爆发后,美国及其盟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有效地团结起来反对俄罗斯,中国则与西方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与俄罗斯和乌克兰也同样保持着距离,始终处于中立状态。 第六,美国主导的单极时代正在消失。 俄乌战争表明,我们现在正在进入或是已经进入了一个更加多极化的时代,美国过去称霸的单极化时代正在消亡,他不得不加强与盟友及其伙伴的关系以及建立相应的联盟,以帮助加强他们所代表的原则的影响力。 马修的论点,即中国在国际上是处于中立状态,美国的霸权时代正在逐渐消亡,相比于美军,中国军队在新式武器装备方面占有优势,拥有超越美军需要的大量资源,已经形成了军队现代化建设 ,有望在未来超越美军。 那在这一系列对于中国解放军的猜测中,美军最害怕什么? 米利反复提到的一个观点是:美国在新武器竞争领域正在落后于中国,特别是在高超音速领域。 这可能是美军最大的担忧。 中国火箭军高超音速导弹东风-17 那中国的高超音速领域到底有什么领先西方的存在? 二
高超音领域让美国担心 中国到底有什么发展秘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韩桂来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揭示了部分原因:中国拥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高超音速风洞,比西方领先了20-30年。 具体是这样说的: 位于北京怀柔雁栖湖畔的JF-22风洞能产生每秒10公里的超高速气流,相当于音速的30倍。再加上已经建成的JF-12复现风洞,这两个风洞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大概可以领先西方20-30年。 JF-22超音速风洞是一座超大型激波风洞,说直白点,研发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超高速飞行技术的实验研究问题。 那JF-22风洞到底有多强? 当JF-22工作时,总驱动功率相当于三峡水电站。 要知道,其他国家的风洞现在还是利用机械压缩机产生高速气流,而JF-22风洞利用的是化学爆炸产生的高速气流。 当燃料燃烧的速度比普通燃气灶快1亿倍时,会产生类似于喷气式飞机在突破音障时所经历的冲击波, JF-22风洞利用的气流就类似于这种冲击波。 JF-22风洞的驱动功率约是1.5万兆瓦,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是2.2万兆瓦,所以在JF-22工作的那一瞬间,总功率跟三峡可比。 那这么强大的风洞,和高超音速飞行有什么直接关系呢? 风洞其实就是一个对飞行器进行模拟飞行试验的平台。 当飞行器以超高音速飞行时,表面的温度可能高达1万摄氏度,随着飞行速度的提高,温度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当温度达到2000摄氏度时,周围的空气就发生变化, 这种空气就不再是我们在普通状态下吸入的空气。 飞行器其实就像是在泥潭中游泳。 为了充分研究这些超音速飞行时的特殊情况,就必须在匹配的风洞中进行模拟试验。 一个飞行器,要把它设计的完善,保证它能够按照要求精准地落在某个领域,就需要在正式试飞之前做大量的试验。 如果没有可用的试验平台,我们就只能通过实际发射测试,这种测试成本极高。 比如想要搞一个弹头,它的飞行速度能达到每小时十公里,或者是超音速三十倍,我们需要发射很多跟洲际弹道导弹类似的试验,才能获取相应的数据。而有了强大的风洞装置,可以在风洞中模拟试验, 就可以直接在风洞中获取大量数据。 那国际上的其他风洞性能如何? 在中国的高超音速风洞出现前,国际上非常先进的激波风洞有两个,一个是美国的LENSII ,它的仿真飞行速度可以达到7倍音速,持续时间为30毫秒。 另一个是日本的HIEST ,它的实验时间只有2毫秒。 JF-22风洞不但产生的气流速度高,而且实验时间可长达100毫秒,正常的工作时间约为130毫秒,在实验时间上比其他国家做的长很多, 因此飞行器模型就可以做的比他们大,做的实验就可以比他们先进,这也决定了JF-22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中国在高超音速领域研发上的成功,很大部分就要归功于在风洞内运用的独特技术。 香港《南华早报》称,近年来中国已经部署了多款高超音速武器,中国1年试飞的高超音速飞行器次数,相当于美国10年的总和。 而且中国高超音速试飞成功率出奇的高,从未传出坠毁的消息。 其实外界在谈到中国在高超音速技术的突破时,往往陷入到了一种思维误区。 中国的科学研究,大多是以发展国力为目的的。中科院对JF-22超高速风洞的相关进展并没有藏着掖着,这就足以说明问题。 而外界更多的只是关注到了军事领域。 根据相关叙述,高超音速飞行技术能使人类在1-2小时内到达世界上很多地方,还能作为近地轨道空天飞机准备的测试装置 ,以后低轨道卫星用空天飞机搭载入轨,采用机场着陆方式返回,能使太空发射的成本降低90%以上,甚至可能会出现太空旅行普及化。 那在高超音速领域,中国为什么能成功,而美国却屡屡受挫呢? 风洞只是表象。 更深层的原因还是研发问题。 三
透过表象看实质 美军忌惮的是什么? 高超音速武器目前是中美俄三国武器竞争的焦点,三方都投入了较大力量来研发。目前中俄的进展比较快,都已经有了高超音速武器装备部队, 中国有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俄罗斯有匕首和先锋高超音速导弹。 但美国目前进展并不顺利,5月14日,美国空军的高超音速项目AGM-183A"空射快速响应武器"(ARRW)在加利福尼亚州南部进行试验,终于取得了一次试射成功,但离正式服役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 这是什么原因? 从历史上看,中俄在武器研制上与美国的研制理念有很大的不同, 中俄比较注重实际应用性能,每款新武器都有一部分新技术,但是,即便是新武器中,大部分应用技术都是成熟技术, 新技术在武器中的占比与美国相比要低很多,这样,既缩短了新武器的研制进程,保证了武器的可靠性,也提升了武器的性能。这就是俗称的"小步快跑"。 美国在新武器的研发上,更加注重新技术的应用, 往往新技术的含量占比比较高,这样造成了新武器的研发周期拖长,在研制过程中容易暴露较多的问题,需要长期的过程来解决。 美国尴尬的"最强战舰"——朱姆沃尔特 这种注重新技术应用的研发现状进一步使得美国在武器研发中不注重实际使用效果, 常常造成鸡肋,濒海战斗舰和朱姆沃尔特就有这个问题,大量新技术堆砌的武器未必好用,两款武器的研制都是磕磕绊绊,最后不是早早退役,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应用场景。 说直白点,这种发展方式完全就是本末倒置,炫耀锄头却忘记挖地。 也正因如此,中国的高超速武器快速发展,但美国多年来均止步不前,而且这种效应是连带性的。 不光表现在高超速武器领域,还表现在新式作战力量上,高超速武器只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美国试验中的高超速武器 现在中美在军事领域竞争的关键就是新式作战力量的发展,美国军方把高超音速武器系统的发展认为是竞争的关键。 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没有。 所以美军最担心的,不光是中国在新式作战力量,尤其是在高超速武器领域的发展,还有自己头重脚轻的研制理念。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逐渐激烈,对比中美两国的军费数量,军费使用效率以及高科技武器的研发和装备、军队的训练和战斗力的生成等可以看出: 中国虽然起步晚,但长远发展没有太大问题,美国的优势是家底厚但是包袱比较重, 现在对于新武器装备的研发已经开始出现头重脚轻的迹象。 中国的发展瓶颈不是在武器装备的提升上,而是在作战经验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上, 解放军如何去熟悉、使用新一代的作战装备,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化智能化的技术来发展新式作战能力?这是个问题。 研发技能、武器装备、人才建设都跟上来,中国解放军的发展,将会更加顺利与迅猛,中美过去所形成的的军事差距,也会被逐渐缩小。 中美之间,或许更多的将会是势均力敌、是合作共赢。 话说回来,中国多年来都以保卫自己的国家权益为主要战略目的, 并无取代美国地位,建立全球霸权之用心,随着全球化时代来临,美国的单极时代终将消亡。 结语: 美最高将领眼中的解放军研发后力强劲但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美军最为忌惮的是中国在新式作战力量尤其是超高速武器研发领域的能力 美国人的话不可全信但也不可全不信 ,对于中国来说,继续保持自己的优势力量,在人才建设方面迎头赶上,有自己的发展节奏,才是应对暗流涌动的国际挑战的最佳选择。 不寄希望于他人仁慈,发展自己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