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婴被遗弃在纸盒箱里,24年后身价千万,2021年卖公司陪养父旅游
2021年,央视《越战越勇》栏目邀请了一位女孩,在节目上,这位女孩深情地演唱了一首《父亲》,用于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感谢。通过资料介绍,我们得知,这位25岁的女孩竟然是一位身价过千万的女强人,然而她毅然地卖掉了公司,正在安心地陪伴养父旅游。
女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的人生诺言,不过,她的事迹一经公布后却引起了众人的不解,孝顺父亲的方式有很多种,为什么要选择放弃事业呢?
随着女孩的娓娓道来,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逐渐浮现在大家的面前。 拾荒老人,被遗女婴
女孩叫张白鸽,她在节目里所要感恩的父亲张双奇,其实并不是他的亲生父亲,而是她的养父。
1997年3月,刚出生没多久的张白鸽,就被亲生父母装在纸盒箱里,遗弃在路边,没有人知道她的父母是谁,也没有人知道她为何被遗弃到路边。
路边聚集了许多围观的人,看着这可怜的婴儿,大家都议论纷纷却没人伸出援手,直到张双奇的出现,这个弃婴的命运才有了转机。
那时,张双奇已经五十岁了,为了养家糊口,他在洛阳打工,这一天,在下班的路上,他看到了熙熙攘攘的围观人群,出于好奇,他也围观了上去,这一次凑热闹也成了故事的开始。
张双奇凑上去之后,发现人们围观的是一个弃婴,孩子被放在一个纸盒箱子里,身体很弱小,像是刚出生没多久的孩子。
围观的人群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人在指责孩子的父母,为何狠心将孩子遗弃在这里;有人在心疼这个孩子,还有人在猜测亲生父母遗弃这个孩子的原因……总之,没有一个人敢上去抱走孩子。
正值三月,河南的天气乍暖还寒,还没有完全转暖,吹过来的凉风依然很刺骨。
可怜的女婴在人群的包围下,撕心裂肺地哭着,小脸涨得通红。这让围观的张双奇感到一阵心疼,不忍心让女婴在这里忍饥挨饿的他,泛起了同情心,将孩子抱上了车。
回到家后,张双奇在丢弃女婴的纸箱中翻了翻,并没有找到任何关于女婴的信息和线索。这孩子姓什么,什么时候出生的……所有信息一无所知。
50岁的张双奇没有任何带孩子的经验,对于这个来历不明的孩子,他也是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只能将孩子带到居委会,把捡到孩子的情况一一向居委会说明了。
居委会详细地了解了这个情况之后,赶忙派人打听孩子父母的下落,并安排了两名妇女志愿者帮忙照料孩子。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关于孩子身世的消息,没有任何音讯,张双奇逐渐明白了,这孩子是被亲生父母故意遗弃的,被遗弃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她是女孩。
要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重男轻女的现象是十分严重的,在当时生育政策的影响下,想要二胎是非常难的; 然而"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思想又根深蒂固,特别是在农村,如果没有男孩,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没办法,想要男孩的家庭,在第一胎是女孩后,都会选择抛弃女孩再生男孩。
想到这一点,张双奇有些于心不忍,对于他来说,男女是平等的,生男生女都一样,他决定自己收养这个女弃婴。
当张双奇提出收养"女弃婴"时,村长感到有些惊讶,张双奇都已经50岁了,没钱没结婚,如今再带一个孩子,就更不好找伴侣了,但张双奇却不以为然,只是下定了决心要收养这个女孩。
看着白白净净的孩子,张双奇为她取名"张白鸽",希望她将来能够像白鸽一样自由地飞翔,能够过上无拘无束的幸福生活。 无私奉献,叛逆青春
众所周知,养一个孩子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更何况,一个家境贫寒又没结过婚的中年男人,抚养一个孩子的难度可想而知,其中的酸楚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最开始,一个笨手笨脚的大男人连奶粉都不会喂,靠着向邻居请教经验后,才知道怎样冲奶粉给孩子喝。
家中没有女人,也没有小孩,张白鸽到来后,身上只有被捡来时所穿的一套衣服,张双奇掏出自己为数不多的积蓄,恳请邻居们帮孩子做几套换洗的衣服和尿布。
村里人回忆道,那段时间,每每经过张双奇家时,都能看到一个身高不足一米五的瘦小老头,经常把一个哇哇大哭的孩子抱在怀里,忙着喂奶粉,又忙着换尿布,整个人手忙脚乱的。
这种忙乱的节奏也给张双奇的生活充满了色彩,原本他的生活轨迹就是两点一线,上班下班,工厂和家里,日子过得单调又无聊,没有任何的牵挂。
自从有了张白鸽之后,他的生活多了一丝光亮和温暖,人生也多了奔头。
原本只是张双奇一人的时候,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微薄的收入还能勉强支撑日常开销,可这下多了一个女儿后,生活费一下子增加了许多。
原本一个人时,可以过苦日子,节省开支,但多了个孩子后,张双奇不忍心让女儿也跟着吃苦,他总是想着给女儿创造好一点的生活环境,等女儿长大了,就要送女儿读书上学。
可是,现在赚的那点钱根本就不够用,怎么办?除了正常上班外,张双奇开始捡垃圾,给人放羊,打杂,凡是能赚钱的工作,他从来都不挑,只要能赚到钱,他就去埋头苦干,为了女儿,他能付出一切。
一晃几年时间过去了,张白鸽到了上学的年龄,养父向村子里的邻居借了一些钱,加上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总算凑够了学费,把张白鸽送到学校上学去了。
日子过得很清贫,倒也是很幸福,然而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她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却出现了裂缝。
上了初中之后,敏感的女孩发现,自己与周围的同学不太一样,大家都有穿不完的新衣服,而自己却生活得非常拮据,只有几件衣服,来回地换,有的衣服都已经被洗得发白了。
放学时,同学们的爸爸妈妈穿得漂漂亮亮地来接他们,而自己的父亲却在灰头土脸地在路边捡垃圾,这让张白鸽心里有一股深深的自卑感。
女孩的自卑感影响她很长一段时间。
在一次采访时,张白鸽讲述,有一次放学了,外面正下着大雨,走出校门的她,在一群家长中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父亲,一个又矮又老的拾荒男子,穿得又脏又破,手里还拿着不知从哪里捡来的垃圾瓶。
这样的一个人,每次放学后都在人群中四处张望寻找自己,那时的她并没有感动,反而觉得父亲给自己丢脸了,她感到非常羞耻,她不想让同学看到自己有这样的一个父亲。
于是放学后,张白鸽立马躲在行人身后,假装没看见父亲,悄悄地溜出了校门,躲在一旁的角落里等着同学和家长们离去。
过了好久,人群逐渐散去之后,张白鸽才出现在父亲面前,告诉父亲以后不要再来学校接她了。
张双奇愣了一下,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服,他霎那间明白了过来,从那之后,为了女儿的自尊心,他再也没有白天出去捡过垃圾,每次都是等张白鸽放学吃完饭,做完作业之后再出去,一直捡到凌晨。
张双奇一直在辛勤地工作,但他们的生活依然很拮据,张白鸽的学费也是四处拼凑而来的,为了能供张白鸽上学,家里的开支能省就省,在生活最困难时,连吃点咸菜都是一种奢侈。
他们困难到什么程度,普通人是想象不出来的,他们家后院种着一棵香椿树,每到春天,张双奇就会摘下香椿,腌制起来当咸菜下饭吃,一整个月吃香椿咸菜是常有的事。
对于张双奇来说,过了半辈子的苦日子,这点苦还是能承受起的,可张白鸽却不一样,她长身体需要营养,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是女孩子是特别敏感的。
她总是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家庭与别人的家庭相比,看着别人家每天都吃不同的菜,有鱼有肉的,而自己却只能吃咸菜,还有同学们手里那些各式各样的零食,自己更是连见都没见过。
一想到这里,张白鸽就觉得很委屈,有一次,她朝父亲发了脾气,甚至一气之下掀了桌子。面对女儿如此过分的举动,张双奇却连一句重话都没说。
后来,在节目里,张白鸽提起这些事时,张双奇也只是笑了一下,说" 那时她小,不懂事" 。
渐渐地,张白鸽也逐渐明白了父亲挣钱的不容易,她读高中时,张双奇一边拼命干活,一边最大程度地节衣缩食。
在张白鸽住校的半个月里,张双奇几乎顿顿都是白开水泡馒头或者清水煮面条,只为了能够攒更多的钱,让女儿能够走出村子去外面有更好的发展。 放弃读书,艰苦创业
看到父亲生活得如此艰难,还在读高中的张白鸽已经懂事了不少,她暗下决心,高中毕业后,就不再读书了,要外出工作减轻父亲身上的负担,扛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没有多少文化的张双奇,还是知道读书的重要性的,为此他多次与女儿进行沟通,希望女儿能继续上学,将来考上大学能拥有更好的生活。
在父亲的劝说下,张白鸽马上就要动摇了,不出去打工了继续上学。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张白鸽意外地从邻居那里得知:
自己是一个弃婴,自己曾经嫌弃的父亲张双奇并不是她的亲生父亲。
刚知道这件事时,张白鸽的大脑一片空白,一个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却对自己这么好,几乎为自己付出了全部,可自己曾经还无比地嫌弃他……顿时,张白鸽感到非常内疚,说什么也不肯再继续上学了。
看着痛哭流涕的女儿,张双奇也不再阻止女儿的决定了。
高中毕业后,张白鸽去城里做了服务员,一个月工资只有800块,她用这为数不多的钱,给爸爸买了一张干净柔软的床垫。那是她已经年过60岁的父亲,第一次睡这么好的床。
张双奇没有什么文化,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就一个劲地冲着女儿笑。
看着父亲满足的表情,张白鸽发誓,一定要赚更多的钱,给爸爸换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
为了能有更好的发展,为了赚更多的钱,张白鸽去了北京,做了北漂。她做过很多工作,诸如导购服装、美妆、摆地摊等等,无论多苦多累的工作,她都不嫌弃,只要能赚到钱,什么工作她都愿意尝试。
然而,高强度的工作很快拖垮了她的身体,有一天,张白鸽感觉肚子实在疼得要命,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医院检查,这一检查,张白鸽被查出患有肾病。
医生说,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无奈,张白鸽只能暂停手中的工作,安心地治病,每天与父亲往返于医院和出租屋之间。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养之后,张白鸽的身体逐渐好起来了,在生病治疗的这段时间,本来有起色的家庭,由于一场重病又变得一贫如洗了。
为了不让女儿担心,也为了赚钱补贴家用,父亲每天都要辛苦地工作,为了照顾女儿,父亲还负责一日三餐,叮嘱女儿吃药,甚至晚上都会打好洗脚水放在女儿的床边。
在北京这样高消费的地方,张双奇打几份零工都不足以维持日常开销,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回到河南老家调养。
在那段时间,张白鸽的情绪非常不稳定,甚至还出现过轻生的念头,可是转眼间看到为自己辛劳奔波的父亲,张白鸽又不忍心离开这个世界。
随着身体好转之后,张白鸽又重新开始工作了,好在这一次,她赶上了时代的潮流。
张白鸽去广州闯荡,恰好赶上了电商直播的风口期,她通过护肤品电商的工作,拿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然后成立了一个工作室,在每天的直播中,张白鸽的事业越做越大,腰包也越来越鼓,在此之后,她成功地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拥有了一个不小的团队。 卖掉公司,带父旅行
经过几年的打拼,张白鸽的公司年盈利几百万,她的身价已经超千万了,事业小有所成的张白鸽,赶紧将父亲接到城市生活,却发现父亲并不适应城市生活,很多新型的产品,父亲连见都没见过,城市大容易走失,父亲平时只能待在狭小的楼房里,显得是那样的落寞。
就在这时,生活再次跟他们开了一个玩笑,几年的打拼,让张白鸽身体再次出现了问题。这一次比第一次来得更迅猛更严重,张白鸽只能暂停手中的工作,去医院做了手术。
也正是这次手术,让她猛然惊觉,她的父亲已经七十多岁了,而她自己身体又不好,如果每天都沉浸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中,那留给她陪伴父亲的日子,还有多少呢?
一想到这里,张白鸽突然发现,其实赚多少钱,并不是她最大的梦想和目标,她最希望的就是让父亲过得开心快乐。
2021年,身价千万的张白鸽卖掉了公司,花费了66万元买了一辆房车,带着父亲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一路上他们去了很多地方,尝遍了各地特色美食小吃,一路上欣赏着风景,看过江南的烟柳画桥,感受过云南少数民族的风情,目睹过魔都上海的繁华。
2021年5月26日,张白鸽带着父亲一起登上央视的舞台,当着全国观众的面,讲述了她与父亲的故事,也一并将自己内心的感恩和青春期的叛逆,全部说给了父亲听。
她说,她永远不会忘记父亲对她的好,而张双奇看着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女儿,也表示,张白鸽就是上天给他最好的礼物。
张白鸽的事情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有很多人问起张白鸽,是否愿意趁着旅行的机会,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对此,张白鸽回答说, 我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亲生父母已经不是那么必要了。
张白鸽的故事吸引了电视台的关注,央视三套、重庆卫视、天津卫视等栏目纷纷邀请二人登上舞台,讲述他们的故事。主持人表示,尽管张白鸽的父亲身高不是最高的,但父爱却是最伟岸的。
如今,张白鸽已经带着她的父亲重新踏上了旅途,在他们的故事中,血缘关系,生育之恩都已经不再重要,两个人虽然不是亲生父女,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却比很多的亲生父女要更加深沉。
张双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的父爱,而张白鸽也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孝顺的养女。
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很多像张白鸽这样,幼年时就被抛弃的女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张白鸽那样遇到一个对她毫无保留的父亲。
我们希望,所有曾经被遗弃的女孩,都能遇到像张双奇这样善良、淳朴、无私的人;也希望都能像张白鸽这样,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更希望能像张白鸽那样,能够"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出息之后不忘本,不忘养育之恩,拥有"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真挚亲情。
最令人可敬的就是张双奇老人,他收养女弃婴,就是看着孩子可怜,并没有想着将来能有多少回报。那时他虽然贫困,但是在他所认知的能力范围内,给了女儿最好的一切,而24年后,女儿成千万身价的女强人,也给予了张双奇应有的回报,这就是张双奇所说的:女儿是上天送给他的最好的礼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