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朝鲜人民军请求,决定派遣军队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 至此,这场被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国之战"的战役拉开帷幕。 然而,在入朝作战前,关于部队的番号却愁坏了一众领导人。 因为抗美援朝不是国内战争,没有一个合适的称号,就无法做到师出有名。 再者,如果直接以解放军的名义出战,那就代表了中国政府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全面开战。 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连锁反应,直接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毛主席等一众高级领导人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以"支援军"的名义,出兵援助朝鲜人民。 但就在这时,国内民主党派人士黄炎培却表示用"支援军"这个称号十分不妥,无法真正做到师出有名! 那么,黄炎培接下来会提出自己怎样的见解,而围绕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个名称前后,有着怎样的趣事? 接下来,让我们一一细说: 一、抗美援朝战争的突然爆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内忧外患,满目疮痍,经济几乎没有,人民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尽量避免与周边国家产生直接战争的。 因为当时从自身角度来思考,优先考虑怎么统一台湾才是当务之急。 所以中国政府能在当时祖国仍未统一的情况下,决定出兵朝鲜半岛,过程也是相当曲折、一波三折。 朝鲜战争爆发之前,解放军方面不停地研究如何拿下台湾,并多次尝试攻打。 蒋介石以岛据守,深知凭借自身的部队是守不住台湾的,所以拼命地想要继续捆绑着美国这条世界强腿。 美国出于自身战略考虑,一旦台湾被红色力量占据,那么美军在日本"冲绳"的军事基地将产生巨大威胁,所以也不愿意中国统一台湾。 而此时,世界上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同样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正在将精力放在东欧"斯拉夫"阵线上。 一方面在中国已经绝大多数领土统一,另一方面不愿意在台湾问题上过多的和美国产生激烈冲突的情况下,不是很愿意向中国提供海空支援,这是当时中国面临的一些背景。 1950年,在朝鲜决定发动战争之前,其最高领导人金日成曾经与毛主席沟通过。 毛主席认为,目前国际局势并不稳定,中国也还没有完全统一,所以建议金日成等形势更好的时候再发动战争。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变数。 金日成不满足于朝鲜半岛的分割,一心想要一统朝鲜半岛。 于是转而向苏联寻求支持,斯大林一开始是不愿意直接和美国产生冲突的。 但金日成向斯大林多次游说,斯大林被说动后表示苏联可以提供武器装备,但并不会直接出兵。 朝鲜半岛 得到苏联默许的金日成,自认为已经做足了充分准备,面对韩国不值一提的军事实力,自认为可以在数周之内解决战斗,闪电般直接拿下全境,不给对方反应时间。 1950年6月,朝鲜发动了突然袭击,当毛主席听到这一消息时,也忍不住一声叹息,表示朝鲜操之过急了。 战争开始以后,走向就不是任何一方能简单决定的了。 美国方面一开始寄希望于韩国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抵挡住战争,但其溃败的速度还是超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面对韩国防方面的节节败退,美国不能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出兵。 于是在1950年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由美国主导的第84号决议,决定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 当时共有16个国家先后决定响应联合国的决定,共同派兵。 同年7月,面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参战,中央迅速做出应对,一方面警告联合国军,不要越过北纬38度线,不然我国将会派兵支援朝鲜人民。 另一方面为了做好联合国军不守规矩,突破38线,甚至直接突入到我国东北的防范,也在边境迅速做出应对。 于1950年7月调集军队共计2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以确保中国东北边境安全。 次月,朝鲜人民军已经攻占了南部90%的土地,联合国军和韩国已经全被迫至釜山一隅。 朝鲜志得意满,但韩国仅存的力量也在殊死抵抗,要想一时半刻立马拿下也不是容易的事。 同年8月底,美军飞机在轰炸朝鲜北部时,9驾飞机入侵我国领空,扫射我国车站、机场等建筑物,造成24位平民伤亡。 时任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宣布: "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由于釜山地区不适合大规模登陆,导致联合国军不能完全发挥出自身实力,战场也迟迟不能有巨大突破。 在同年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16国联合国军在仁川突然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 此举超乎朝鲜人民军的意料,导致朝鲜人民军直接被拦腰截断,局势顿时逆转。 同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美军正式进入朝鲜,与此同时,悍然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维护地区局势的借口,公然干扰中国内政,阻止中国人民收复台湾。 次日,毛主席也向世界号召: "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1950年9月底,此时的朝鲜人民军已经完全抵挡不住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攻势,几乎要全面沦陷,联合国军也早已越过38线。 毛主席 而且并没有停军的意图,甚至不断逼近我国和朝鲜的边境"鸭绿江"。 金日成方面也在不再骄傲大意,开始不断向中苏两国求援。 二、志愿军称号的由来 苏联不愿意在正面战场上和美国直接开战,同时也没有参战的理由,但更不愿意丢掉朝鲜这个社会主义盟友,如果丢失朝鲜,西方将在东西两头对苏联产生威胁,甚至苏联在远东也会丢掉通向大平洋的出口。 于是,斯大林也向中国示意出兵援朝。 当然,中国的国家策略一定是由我们自己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做出的决定。 此时的联合国军不仅占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平壤,甚至不断向鸭绿江进犯,轰炸我国东北,严重威胁中国边境的安全。 美军上将麦克阿瑟甚至口出狂言,要"打过鸭绿江"。 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入朝作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 而早在同年7月,东北边防军集结的时候,毛主席就已经做好了入朝作战的准备。 但当时还没有最终决定入朝以及什么时间和时机入朝,因为当时国内的状态确实不太好,战争刚刚胜利一年多,还没有彻底休整。 突然在国外出兵,并且是世界强国美国,有着巨大的风险。 一是经济能否能抵抗得住战争的消耗,二是面对美国的强大火力,我军在空军几乎完全没有的状态下,如何保障后勤,三是如果一旦作战失利,东北局势将非常危险。 同时也会给充满不确定的台湾局势增添一些变数,如果蒋介石兴风作浪,国内潜伏的各种特务也势必会蜂拥而起,确实是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经过中央和军方的讨论以后,毛主席了解到当时虽然中国人民刚刚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人民群众在了解到美帝国主义仍不死心的企图以后,全国全军对于抗美援朝都非常的积极, 最终毅然决然地决定出兵,却不同联合国军宣战。 我国古代历史上发生过很多的战争,纵览历史,经常有著名的宣战檄文,如三国时的《讨王莽檄》、抗战时期的《告全军书》等,檄文一出,天下闻着响应,从者如云,也占据了大义的优势。 虽然抗美援朝不是国内战争,但同样也是保家卫国,因此一个合适的称号就十分有必要。 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不久,不管是社会主义阵营还是西方都非常地紧张,都不愿意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如果直接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名义出战,那么就代表了中国官方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全面开战,那后果将是无法估量的,一不小心就有直接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 中央最初曾想以"支援军"名义,出兵援助朝人民军作战。 支援,表示支援朝鲜人民的意思。 然而此时,民主党派人士黄炎培提出了一个意见,表示"师出有名则战无不胜",名为支援却又不能正式支援,不如将支援二字改为"志愿",意为人民自愿组成。 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名义出国参战,则军队是民间志愿的,群众自发组织的,不代表中国国家,既不落人口实,又可以最大限度的帮助友邻。 毛主席听完以后,觉得确实很有道理,并且有一定的寓意,于是就最终定位"中国人民志愿军"。 此外,"志愿军"的称号,也不是我军首创。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有过志愿军的说法。美国独立战争的时候,就出现过这一叫法。 当时美国独立军,只有13个州的军力,远不是大英帝国的对手。 彭德怀 而当时英国的老对头法国,为了阻止英军,消耗英军的实力,就曾派出一支同样叫做"志愿军"的军队来帮助美国。 他们打出的理由也是同样由"民间人士"组成的军队,不代表国家。 而在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期间,也有一支54个国家反法西斯革命者组成的"志愿军",来到西班牙参加战斗,总人数高达3.5万余人。 所以,中国人民自发组成志愿军参加朝鲜战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并不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除了军队名称,志愿军也使用了不同的部队番号,与人民解放军序列并不一致,志愿军的司令、副司令、参谋长等高级职务,以及下辖部队的兵团、军长等高级职务,也都是重新任命的。 这样更能体现出志愿军的"志愿"色彩,不给美国留下把柄。 当然,从实际而言,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由我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组成,而且都是整建制组建,相当于我军的最强战斗力。 对志愿军这个称呼,很多普通将士并不知道背后深意,志愿军司令兼政委彭德怀当然知道志愿军背后的政治意图,但他一向大大咧咧,故意打趣说: "什么志愿军,我就不是志愿的!" 彭德怀只是开玩笑,他的真实意思是说在抗美援朝这件事上,党中央和国家是坚决的,是党中央和国家的决定,自己这个司令员兼政委是党中央和国家任命,自己是代表国家出征。 但人民子弟兵"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愿望绝对是真实的,参战官兵也都很欢迎这个称呼。 所以叫"志愿军"倒也名副其实,不完全只是为了应付美国人。 美国并不相信中国会胆敢派出军队与联合国军作战,因为前期中国向联合国军警告国不得越过38线,联合国军并未当作一回事,实际上在越过38线以后,中国也确实并未进行实质上的行动。 美军一开始真以为这是小规模的志愿部队,没太当回事,可真交起手来,才发现我方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吃了不少亏。 但美国方面也不想让战争升级,就默认了这个称呼。 所以直到后面正式与中国军队接触作战以后,还是非常地吃惊的,惊呼中国人参战了! 结语: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国家第一次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实力,后期,再也没有西方国家胆敢小觑我们。 这场伟大胜利值得骄傲与纪念。我们会永远记得,先辈们为了保卫祖国和平,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所作的流血牺牲! 编辑: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