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亏损的微医,上市之路难难难
花朵财经原创
多次谋求登陆资本市场未果,微医集团又迎来坏消息。
日前,证监会向微医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医集团")及其实控人廖杰远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
据证监会披露,微医集团作为信息披露义务人,未依法及时披露在易联众拥有权益的股份变动情况,所披露的持股变动情况有误导性陈述,且在限制转让期交易易联众。
综合上述违法事实,责令微医集团改正,给予警告,并对微医集团合计处以3030万元罚款,对廖杰远合计处以8万元罚款。
公开资料显示,微医集团前身为廖杰远于2010年创建的"挂号网"。2015年"挂号网"升级为"微医"。
然而成立至今十余年,微医多次谋求上市失利,并且深陷亏损深渊,长期亏损之下,微医现金流情况亦十分堪忧。 因信披及交易违规被罚
据证监会披露,经查明,微医集团、廖杰远存在以下违法事实:
2018年10月9日至2019年3月28日期间,利用微医投资(杭州)有限公司、冯某等10个证券账户交易易联众。
当所持股份,达到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甚至达到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0%,微医集团却均未及时履行报告及公告义务。
而在2018年11月19日至2019年3月28日期间,微医集团利用账户累计买入6619.14万股,累计买入金额5.8亿元。同时,累计卖出4443.55万股,累计卖出金额4.05元。
官方资料显示,易联众自2000年成立以来,公司以大数据为驱动,重点围绕"医疗保障、卫生健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专注打造全方位的整体解决方案和产品与技术服务体系,致力于以数字化重塑民生健康新生态。
2018年10月9日至2019年3月28日,在微医集团交易易联众期间,易联众股价涨幅则十分惊人,短时间内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达93.53%。
根据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证监会决定:
一、责令微医集团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对廖杰远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罚款;
二、责令微医集团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3000万元罚款,对廖杰远给予警告,并处以5万元罚款。 多次上市未果
作为一家以挂号服务起家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微医专职运营数字健康平台,其核心业务覆盖医疗、医药、医保等领域。
招股书显示,微医是国内最大的数字医疗服务平台,在互联网医院数量和数字医疗问诊量上,市占率排名第一。公司旗下有27家互联网医院,平台注册用户量达2.2亿,平均月付费用户量则为2500万。
此外,微医接入了超7800家医院,覆盖三甲医院数量超过95%,平台有27万注册医生。2018-2020年,其数字医疗问诊量累计达4000万人次。
可即便如此,微医的上市之路仍十分艰难。
去年4月,微医向港交所提交了IPO招股书,拟于港交所上市,但6个月后,该招股书失效,便再无更新。
被传港股上市计划遇阻后,今年3月,微医再次传出或寻求透过与特殊目的上市公司(SPAC)合并交易的模式进行上市,而非走传统的首次公开募股模式。但截至目前,这一动态仍未有更新进展。
上市前途未卜,背后是微医所展示出的羸弱经营能力。2018-2020年,微医收入规模分别为2.5亿元、5亿元和18.3亿元;同期,经调整后的净利润分别亏损4.14亿元、7.57亿元和8.6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达20.4亿元。
其中2020年迅猛增长,主要是受疫情助推下互联网医疗利好,用户需求暴增所致。但连年以来的惊人亏损,微医的现金流情况十分不乐观。
2018-2020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7.09亿元、-8.58亿元和-9.41亿元,三年累计净流出约25.08亿元。
在现金流问题突出,以及多次上市未见曙光期间,今年初另有市场消息称,微医在进行一轮大幅裁员,员工人数已从去年的4000人降至3000人。此外,微医还在进行薪酬福利制度改革,包括降低基本工资、将员工薪酬和业绩挂钩等。 商业模式欠佳
有别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和平安好医生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特别是在国家逐渐放开网售处方药政策下,互联网卖药更是一门好生意。
可微医选择的却是一条"艰难"的路。
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和平安好医生聚焦健康消费、OTC零售电商赛道不同的是,微医的主赛道是提供医疗和健康服务等数字医疗服务,其有着截然不同的营收结构。
微医的收入主要来自两个部分:
一是医疗服务包括线上+线下问诊服务,主要包括线上预约、线下首诊、病历获取、线上复诊、电子处方、医疗费用结算和配药服务。
二是健康管理服务,数字化会员式慢病管理是微医在2019年开始全面启动的新业务,主要包括数字慢病管理服务及健康管理服务。
纵观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均以医药电商板块为中心,即使是平安好医生,其健康商城业务占比也达到50%,主要以互联网卖药为主,然而微医更偏向于对传统医疗的改造,问诊服务的分成收入可谓十分微薄。
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京东健康营收为193.83亿元,几乎十倍于微医(18.3亿元)。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的营收也分别高达95.96亿和68.70亿,微医与其也并不在一个量级。
更关键的是,微医虽有时间领先优势,但以挂号问诊平台为例,在挂号等主要功能上,微医、平安、好大夫在线和丁香医生并无显著的差异,同质化比较明显。
此外在数字化升级、微信小程序的崛起大背景下,不少大型三甲医院均已推出自家线上问诊挂号系统,这无疑将大大摊薄微医的市场份额。
不得不让人感慨:"再强的行业开拓者,如果没有核心壁垒阻挡竞争对手入侵,最后终将难以避免遭后起之秀的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