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梁家辉与女儿到新疆某景区参加综艺节目。节目组临时安排了一些极限体验项目,供嘉宾们选择。不巧的是,梁女抽中了"悬崖秋千"。 面对深不见底的悬崖峭壁,素来以硬汉形象著称的影帝,开始发怵。他反复劝说女儿"放弃吧"。可梁家千金却执意说:"如果不玩,我肯定会后悔!" 无奈之下,影帝只好仔仔细细地为女儿检查好安全设备。可即便如此,在秋千从悬崖上落下的那一刻,梁家辉还是绷不住了,一把抱住身旁李汶翰的父亲,大哭不止。 现场,很多人,都因梁的父爱而动容。 可事后却有人吐槽说:梁家辉也太大惊小怪了! "高空秋千在各大景区都十分火爆,属于必去的打卡项。连这个都害怕,真是没见识。" 然而,演过无数硬汉的梁家辉,什么场面没见过? 怎么会因一个网红项目而彻底失控? 梁家辉的担心,真的是没必要吗? 01 步步惊心,十二时辰,一死一伤 暑假来临,各地的旅游景点都开始热闹起来。 然而,就在7月23日这天,两条新闻连续登上热搜,牵动无数网友的心。 一名上海籍10岁男孩,在湖北恩施某景区体验高空极限项目"步步惊心"时,不小心从悬空桥上坠落。后经医生诊断,腰椎、胸椎骨折,头皮裂伤。 不过好在,捡回了一条命。 随后,天津蓟州某景区的消息,就让人揪心了。 一位42岁的男性游客,在同样的游乐项目中,突感身体不适,陷入昏迷。 随后,在工作人员的救援过程中,不幸坠落,因抢救无效去世。 短短24小时,同一个项目,一死一伤。 这些被全民热捧的网红项目,到底是怎么了? 正值暑假旅游高峰期,这些项目还能不能去了? 今天,咱们就一起深挖下:网红娱乐项目背后的"那点事儿"。 02 "打造网红"的三个条件 2010年前后,一款叫做"步步惊心"的项目突然爆火。 不仅大小景区纷纷上马,游客们也纷纷晒出游玩的相片……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加上惊险刺激的场景,仿佛一夜间,这款由拓展项目演变而来的娱乐项目,成了游乐界的新晋网红。 拓展训练? 没错,参加过拓展的朋友们,应该还能记得那个叫做"缅甸桥"的任务。 在专业教练的带领下,你身穿安全防护带,戴好头盔手套。然后在9米的高空中,沿着悬空桥面从一端走到另一端。 而这,就是网红"步步惊心"的原型 。 如今回头来看,当初开发出这个项目的人,真是个天才! 他把一款最常见的拓展项目,开发成了人人拍手称赞的网红项目。而深究其背后,必定离不开"打造网红"的3个要素 。首先,项目体验非常刺激。 大多数步步惊心的选址,都是在地形险峻的峡谷或者河流。 在山清水秀的背景下,你脚下要么是万丈深渊、要么是激流不止。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桥面晃动。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的极致反差,真是"步步惊心",十分考验心理素质。 这还不算完。 克服了种种艰险,终于走到对面的你,还会油然而生一种迷之自信:这么危险的地方我都走过,有什么是我征服不了? 这时,顺手拍上一张相片,得到诸多朋友们的点赞和崇拜。 那满足感,直接爆棚! 所以,这么刺激有趣的项目,费用高不高呢? 心眼儿在网上查了几家景区游乐项目报价,与诸多"需要机械驱动"的项目相比,步步惊心的价格也真心是亲民到了冰点。 从29.9到49.9不等。 大概就是一杯奶茶钱,最多再加个甜点。 而这,正是网红诞生的第二个必备条件。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从景点运营的角度,铺设一条网红悬空桥的成本和门槛,也很亲民! 甚至,大大低于你的想象。 所以,你猜建这么一条高空悬桥,需要多少银子呢?03 成本50万,一个月回本 "一米2300元,包括桥面材料和安装费,最长可安装250米。像游艺时需要的卡扣和安全绳,300元一套,需要另外付费。" 某游艺设备制造公司的工作人员如是说。 谈到工期,对方表示前期打地基,竖起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大约需要一个月。然后设备安装再需要一个多月。也就是说,前后3个月就可以完成项目的所有搭建工作。 费用方面,以200米的"步步惊心"为例。 除了基础建设,再加上2.4万的卡扣和安全绳费用,5-6万元的设计检测费用,满打满算50多万就够了。 所以,你别看门票只卖到29.9,如果在旅游旺季,一条桥索每天能接待近万名游客。 只需一个月,就能把本钱赚回来。 不仅如此,像这种不需要机械驱动的项目,后期维护费用也十分有限。 "只要配备少量工作人员,一年检测一次安全绳和卡扣,就没有什么了。" 一次投入,便能换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这不就是一只可以下金蛋的母鸡 吗? 难怪各地大小景区,都乐此不疲地纷纷仿效复制。 然而,真实情况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有惊无险"吗? 04 合格与否,无统一标准 按照规定,所有娱乐项目在建成后,都需要经过专业的检测机构检测,确认无质量问题后才可以投入使用。 而据心眼儿了解,目前像"步步惊心"这样新兴"网红项目",尚未有统一的行业检测标准。 "行业标准的出现,通常都滞后于产品的出现。" 中国游艺机游乐园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陈国栋如是说。 而大多数景区的做法是:在游艺设施建设完成后,在当地就近找一家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等拿到报告后,就去找相关主管部门备案,准备开业。 这样弄出来的游艺项目,在建设质量和安全防护方面,自然就是千差万别。 比如说,有的景区追求刺激的体验,就会将吊桥木板的间隔做得大一些;而有的景区只是想提供一个游览拍照的景点,或者考虑到有年龄较小的孩子参与,就会缩小间隔。 另外,在这两次事故中,备受争议的安全绳,也是一家一个样。 有的景区使用的是全身式,分别从游客的大腿、腰部、腋下提供安全防护。 也有使用半身式的,只固定了游客的上半身。 而这两次事故中使用的,都是半身式安全绳。 毫无疑问,全身式比半身式的价格贵。而据从事户外游乐设备定制多年的商家说,如果离地高度大于2米,他们就会建议使用全身式安全绳。 "但是,毕竟决策权不在我们,具体选购哪一种,还是得采购方决定。" 另外,除了设施安装与安全防护的差别,运营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也非常重要 。 就说这次蓟州的事故,主要问题恰恰在于救援的过程。 本来,昏迷的游客已经通过安全绳,被拉到了吊桥上。却不知什么原因,又突然垂直地坠向地面,最终丢了性命。 毕竟,很多旅游网点都是承包制。今天老板是他,过两年可能就换了新主家。 更不用说在现场服务的操作人员了。 即使有完备的上岗培训,也未必能有丰富的救援经验和实地操作能力。 而且,这两年因疫情导致旅游项目收入大减,难免会出现缩减检修费用、从周检变成月检、季度检查的情况。 所有的这一切,必定会给不知情的游客,增加不可挽回的人身风险。 另外,心眼儿注意到,在九山顶的游玩须知中明明写着:有恐高症、心脏病等禁止游玩。 真有人核实吗? 正所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从仓促上马,到低成本建设与运营,再到游客对自身疾病的漠视,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又该怎样避免"喜事变丧事"呢? 要心眼儿说,最稳妥的办法,就是不要再追求什么"网红、打卡"项目了。 选择一些"老掉牙"的,技术成熟的项目,至少,有行业统一标准,安全性更高,也对咱自己的生命,有个交待。 毕竟出来玩,第一是安全,第二才是痛快! 你说呢?你又参加过哪些惊险刺激的游乐项目? 感觉如何? 欢迎留言给我,咱们讨论区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