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小长假期间,姑爷姑娘带我们两老一小到北京凤凰岭景区游玩,来回三天的行程。住在北京五矿君澜大酒店。我和老伴都觉得太奢侈,姑爷姑娘却说, "这里吃住玩一条龙服务,有许多亲子娱乐项目,适合一家人参与。你们只管吃喝玩乐,其它不要过问。" 八月十六日,吃过自助餐,姑爷姑娘说他们今天的计划还在酒店,亲子活动和室内游泳。 我说想到凤凰岭转转,经过商量,兵分两路,姑爷开车把我们老两口送到大约五六公里外的凤凰岭入口处,买了门票,叮嘱我们:"这里只有登山一个项目,全程五六个小时,要量力而行,注意安全,登不了就打电话给我接你们。" 看看时间正好是上午十点。 经过扫健康码、查验身份证进入景区大门,游人有徒步上山的,也有许多人排队上能坐十几个人的摆渡车,问明白后才知道,到上山的路口还有好几公里,坐摆渡车可以节省体力和时间,单程每人十五元。那就坐吧! 登山的人群可以说是熙熙攘攘、 摩肩接踵。从山顶上拿眼睛往下搜索,只要没有遮挡的山路上五彩缤纷,人头攒动,大概有三分之一的竟然是七八岁左右,男男女女的孩子。和我们错前延后登上山顶的队伍中,有一家六口,听称呼像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一双女儿,大女儿大概八九岁,小女儿估计也就三岁左右,妈妈牵着她的小手一边登山,一边讲凤凰岭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平原叫蓟国,土地肥沃,水草丰美,人们安居乐业。突然有一年,在这片土地上滋生了一种会飞的虫子,铺天盖地的蚕食庄稼和草木,所到之处树木庄稼被吃的光秃秃的。人们无可奈何,苦不堪言。这个事被天上的王母娘娘看到了,便派百鸟之王凤凰下凡,到蓟国捉食虫子,并且要求她必须在八月十五天庭大门关闭之前回到天庭。否则,月圆之际,就是天庭大门关闭之时,便回不到天上了。凤凰下凡后夜以继日的捉食虫子,竟然忘了回天庭的期限,等它把虫子捉完回过神来已经到了八月十六,回不了天庭便化做一坐山峰留在这片土地 上,人们为了纪念凤凰为人做出的贡献,就把这坐山叫凤凰岭,每年八月十五十六到山上烧香祭奠凤凰。据说到现凤凰岭下的土地上虫子很少"。 凤凰岭山体独特,怪石林立, ,刀削斧劈,挺拔巍峨。 山体石头如叠罗汉一样层层叠叠的梯度插向苍穹。从北线上到半山腰,向北眺望,山石如各种动物栩栩如生,瞧那个石头如"狐狸问天",看那个石头如"神龟探路"等等等等…… 山上树木不是很茂密, 奇花异草夹杂其间,都生长在山屲里或者岩石缝隙,大多是灌木,山沟沟里也有乔木,能认识的有山榆树,槐树。还有野核桃树,绿荫如盖,果实累累。 许多树都叫不出名字,它们盘根错节,勾肩搭背,相互兼容,和谐共生在一个大家庭里。 山有水便有灵气,山有水便有生机。水有山便有依靠,水有山便有源头。从山下顺着一个斜坡向西南方向攀登,在登山的右侧是一个山涧,山涧里有一丝细流。走了一段一个石垻,拦着一潭绿水。再往上走凉气徐徐,沁人心脾,抬头见崖石上两个红色的草书大字"神泉",往下看在灌 木掩隐下一条小溪从一个断崖上潺潺流下,形成一个小小的水幕。 溪流不大,只有饮料瓶那么粗,清澈晶莹。崖下悬空,可以站人,游客们拿着饮料瓶排队接水,其中的奥妙不曾细究。 登高换景,神泉是登山的第一个景点。在登了几段之字形石阶后,石阶上拥挤了许多人,我从人的缝隙里穿过登上石阶,是一个小广场,队伍一直排队到山根下有五六十米长, 几棵树遮住视线,走近看山根处有块牌子,上书"天梯修仙洞"。往上看几乎垂直的峭壁山缝里,头脚相连的十多个人向上蠕动。 天梯不高却陡 ,是凤凰岭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据广告牌介绍:"天梯总共53级台阶,又称"五十三蹬",暗喻"遍参五十三知识,始得善果"之意。修仙洞位于天梯顶端,距地面16米多,坐西向东,洞口原有门,现在石壁上门框痕迹依然清晰,建造年代无从考证,根据洞室结构,可能为辽金时期建造。相传为汉钟离得道后曾在此修习仙法,故名修仙洞"。 天梯脚下的小广场上,有几棵大槐树,树荫下置有几段小矮墙上面铺着木条,供游客歇息。我到天梯下仔细观察了一下,旁边一个警示牌上写着:有高血压,心脏病,醉酒的请不要登天梯。高音喇叭上提醒,"游客们,天梯左边有上山的小路,着急的,体力不好的请从小路上山,不需要排队。"老伴说:"我们还是保险点从小路上山吧!"我扫视了排队登天梯的人群,年轻人居多也有看上去岁数大的,还有七八岁的男女小孩子。思忖半天还是决定挑战一下自己。便回到小广场下面排在了登天梯的五六十人后面。挨着我们登天梯了,老伴见阻拦不住我便说,"好吧!你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保护你"。看她态度坚决,我再不好意思和她争执了。我屏住呼吸攀着铁索小心翼翼地登上天梯顶端,回头看时,老伴还在半山腰,虽然如此我还是佩服她的胆量和勇气,一个女人家家的给我托底,我当刮目相看。 上了天梯,上山的路便成了大概一米宽的石条砌成的梯度羊肠小道,一边靠山,一边用混凝土构件桩拉上铁索护栏,基本在山脊上行走,没有树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虽然到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可晴空如洗,"秋老虎"依然猛烈,当日气温最高32摄氏度。正值中午十二点半,太阳火辣辣的在头顶上发威,烘烤得人汗流浃背,又无处乘凉,只好低着头,呼哧呼哧喘着粗气,步幅艰难的向上攀登。抬头看,离山顶的目标尚远,它是独棱棱立着如棒槌一样的巨石,在蓝天下格外夺目。据说叫"飞来石塔",就是登顶的目标之一。正在又累又乏之际,看到不远处有个六角凉亭,有了盼 头,使人顿生精神,不由想起《望梅止渴》的故事。难怪曹操在征讨张秀途中,将士们人困马乏、口干舌燥,士气低落之际,他登上一高处瞭望片刻,令旗一指道:"将士们!前方有一片梅林,结满了酸酸甜甜的梅子,走快点我们食梅子去!"将士们一听到梅子,想那酸甜可口的味道,口中便生出津液,没有那么渴了,在前面能吃到梅子的诱惑下,争先恐后的走到了有水的地方。一边登山,一边品味《望梅止渴》故事,不知不觉到了六角凉亭下,收回思绪我们也到 凉亭里歇歇脚吧! 凉亭木凳子上座无虚席,一位难求。凉亭内外有荫凉的地方,游人席地而坐,满满当当。运气不错进了凉亭就有人起来登山了,我和老伴挤了挤坐下。此间清风习习,即可乘凉,亦可观景,越坐越不想动了。登山的人上上下下络绎不绝,我打算休息一下原路返回不再登顶。在犹豫不决时。听几个老人在对话,一个说"老先生好厉害,您是从天梯上来的吗,"不是,我是从中线上到山顶下来的","噢,今年高寿啊"?"七十五岁",噢比我大一点,我也七十二岁了,爬爬山锻炼锻炼身体。山顶上有好景吗?""有,一路都是风景,自己体会吧"。听了他们的对话,又看看他们的体态,岁数大的已经是满头白发,但是精神矍铄。我自渡,自己近七十岁了,比起他们我尚且年轻,其能半途而废?和老伴商量后决定继续攀登。 从小山脊靠近大山坡,形成一个夹角山涧,登山石阶在悬崖峭壁上,下面是数丈深涧 。突然觉得凉风飕飕,定睛一看崖壁上一块巨型石板斜靠在山崖上,形成三角形的门洞,取名曰"宫保石寨"。据说过去曾有石房数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寨口隐蔽,曾有寨门。 门道底宽约1米.6、70公分,高约7米,站在洞口守卫,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登山之路穿洞而过,便是山涧之口,寨畔有一段人工砌成的大坝,边上有女墙。看样子既可以拦截山洪,防止石寨被冲毁;还可以观察敌情;更可以借助地势,用来防范御敌。 坐在"宫保石寨"前石垻上休息片刻,催促老伴继续攀登,否则怕在山上耽误时间长了,天黑前下不了山。越往上石阶越陡,可离目标越来越近,信心越来越足,勇气越来越大!在攀登了一段人工铁板梯后,在山崖下出现了一个十几平米大的平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孑然矗立在悬崖峭壁上一坐巨石,顶上有一佛塔,它就是山下能看到的"飞来石塔"。据传说:飞来石原本是上方寺讲经堂窗下一块直立的石头,自上方寺建寺之初,便开始每日在旁边聆听住持高僧诵读佛经。数百年后成精作乱,被雷神一锤将它打落化作一块巨石。虚空方丈便在那块巨石上建造玉塔一座将它镇住。 一鼓作气拾级而上登上山崖终于登顶了, 立马呼吸平缓了,放眼四顾杜甫的《望岳》诗句浮现在眼前: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跨越一千四百多年,古人"诗仙"登泰山的感悟竟然能激起今人草民登凤凰岭的共鸣,可见文化的魅力无限,其传承和穿透力之强大。凤凰岭上我为峰,居高临下,远景、中景、近景的风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的确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景致。站在山巅我便是顶天立地之巨人,在天穹之下我又成了如蝼蚁般的侏儒。 登山虽然险、累,却也萌生了许多感悟:登山能考验人的毅力,登山能考验人的耐力,登山能考验人的胆量,登山能激发人的情趣。登山能增加人的认知度,登山能丰富人的想象力。人生历程中的许多时候便如登山,在进退两难之时,退则遗憾终生,进则步步高升,风光无限。故而,登山发烧友们带着两三岁多到十多岁的儿童登山,无非是让其培养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勇往直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精神,登高望远,看到更广阔无垠的世界。 回去吧!山顶虽风光无限,却不是久留之地。从中线下山吧!我不走回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