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6,山东电视台"国际禁毒日"的节目现场邀请来一位年近七旬、身材矮小的白发老人。 主持人介绍说,他曾是聊城第三中学的语文教师,57岁时因为患上糖尿病而潜入金三角毒窟做起了卧底。 与缅甸边境上的军阀、毒枭们称兄道弟,整整干了10年,向国家缉毒部门提供了900多件重要情报。 一位身患疾病的普通老师,本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为何与毒品产生了交集?10年内行走刀尖、历经惊险,为何还能全身而退? 1.因病与毒结缘,家仇升为国恨 1993年的冬天,傅衍鲲时常感觉身体不适,体力不支。 学校放寒假前,他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后才得知,自己患上了糖尿病,还伴有并发症。 除了学校繁琐的工作,家里还有一个13岁的孩子要照顾。 他担心自己的精力不足,考虑一阵后,他决定把实情告诉时任云南盈江担任县委书记兼政法委书记的弟弟傅衍鹏。 盈江是我国西南的一个边陲小城,距离"独立王国"金三角近在咫尺,是境外毒品向国内渗透的主要通道。 傅衍鹏主抓缉毒工作,13年前就把半岁的儿子傅勒干送回山东老家,让他跟着大哥傅衍鲲一家人生活。 傅衍鲲一直把傅勒干当成亲儿子看待。 接到哥哥的电话,傅衍鹏担心又着急,想来想去,他恳请哥哥带着傅勒干先到云南小住上一阵。 傅衍鲲欣然同意。毕竟,云南这个地方留有他3年的美好回忆。 当年18岁的傅衍鲲参军时,被分配到了云南瑞丽。 虽然是一名通信兵,但他的枪法非常准,每次射击训练都能创造出百步穿杨的奇迹。 时隔多年,再回故地,傅衍鲲心旷神怡,加上云南适宜的气候和饮食,他感觉一下子年轻了好几岁。 眼看寒假接近尾声,正商量着返程山东的日期 ,但突如其来的一件事情让他措手不及,痛定思痛后决定不回去。 傅衍鹏夫妻俩平时工作都很忙,每天早出晚归,为了让傅勒干不觉得沉闷,还帮助他认识了几个同事的孩子,支持他们玩在一起。 下班回家后,一家人聊得最多的就是缉毒的事情。 听说,狡猾的贩毒者声东击西,染上毒瘾的人家破人亡,傅衍鲲理解弟弟工作的不容易,也为他的安全担心。 同时,傅勒干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他一直很谨慎小心。 可是,人生往往就是 "怕什么来什么,越担心越发生 "。 就在准备回程的前一周,傅衍鲲突然发现原本活泼开朗的傅勒干变得沉默寡言了,目光显得呆滞,脸色有些苍白,说话有气无力还毫无表情,心里好像装着什么事。 傅衍鲲对此非常重视,看傅勒干出了门,他就悄悄地跟在后面,到了一个隐秘的地方,眼前的一幕让他倒吸一口凉气。 傅勒干染上了毒瘾!跟他碰面的是一个贩毒的中年男人。 傅衍鲲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直接冲了上去,一把掐住那个男人的脖子,恨不得马上要了他的命。 然而,那个男人求饶时说的一席话,让傅衍鲲气得咬牙切齿,却又不得不松开了手。 那男人说出了一个惊天的秘密。 原来,他是从缅甸果敢被派到中国境内的"采摘队"成员。 傅勒干这样的青少年拿到"播种队"发放的免费带毒纸烟,就由"采摘队"进行跟踪,他们源源不断地向染上毒瘾的人销售毒品,这个队伍越来越庞大。 一股怒火在傅衍鲲的心中燃烧起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决心要进入缅北果敢这个"三不管"地带。 可是,一个在讲台上站了37年的教书匠,如何才能找到突破口打入毒枭内部? 2.乔装打扮成官员,毒枭诚邀做顾问 想着这些,傅衍鲲寝食难安、茶饭不思。 傅衍鹏对哥哥的性格非常了解,只得向他提供了国家缉毒部门的联系方式。 不久后,傅衍鲲就给当时的国家禁毒局局长卓枫写了一封信,提出前往缅甸果敢做卧底的申请。 经过多次沟通,卓枫被傅衍鲲的诚意和决心打动,指示相关部门做出妥善的安排。 接着,傅衍鲲化名劳富, 以中国秘书科学院副院长的身份在云南省瑞丽、陇川两地分别设立了办事处。 两层的办公大楼前24小时有身穿军装的警卫值守,门口租用了只有公安机关或者保密单位才能有的3088号信箱。 为方便传达情报,组织为他安排了一位重量级的对接人乔局长。 一辆霸气十足的越野车作为他的专属座驾,进出都有随从人员贴身陪同 ,傅衍鲲俨然一位高级军官,非常有派头,展示出非同寻常的"背景实力"。 这件事在中缅边境上的军阀、富商、毒贩圈内迅速传开。 当时的缅甸,军阀与毒枭沆瀣一气,以军护毒,以毒养军,各方割据势力最缺的是军火武器。在他们看来,傅衍鲲或许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果敢新上任的同盟军司令员杨茂良几次派人前来打探,千方百计跟傅衍鲲套近乎,但傅衍鲲总以忙碌为由不轻易赴约。 不久,杨茂良借着儿子大婚的时机,派人给傅衍鲲送来了大红的请帖。 军阀、毒枭中有头有脸的人都会去,傅衍鲲怎么会错失这样的机会? 他开始为赴约做各种准备。 首先,他精选30人作为随从部队,提前进行特训。 其次,他熬夜苦读《孙子兵法》,把兵法知识熟记于心。 另外,他拿绿豆当子弹练习枪法。 赴会当天,傅衍鲲的车队徐徐开动,杨茂良带着一家人恭候迎接。 车门打开,戴着墨镜、顶着礼帽的傅衍鲲缓步走下来,现场的人列队欢迎。 除了厚厚的红包,傅衍鲲还向杨茂良送上了38套防弹衣作为见面礼。 杨茂良喜上眉梢,提出宴会后一起玩射击助兴。 看着150米开外套在木偶上的防弹衣,没有人敢上前去试。 傅衍鲲走出人群,接过枪支,把目标瞄准在防弹衣上的第一颗纽扣,只听见"啪"的一声,子弹不偏不倚地击碎了第一颗纽扣。 杨茂良吃惊得瞪大了眼珠子,现场响起了掌声。 随后,傅衍鲲被邀请参观司令部时,听到一阵"滴滴滴"的声音,他建议将通讯部撤离司令部,还用通讯知识解释了原因。 杨茂良只有小学文凭,听得一知半解,却连连点头称是,对傅衍鲲佩服得五体投地。 步入花甲之年的傅衍鲲,双目炯炯有神,走路步履铿锵, 在众人里面谈吐诙谐,赢得一致好感。 当多次被问到是不是上将头衔时,傅衍鲲总是笑而不语,这为他的身份添加了一层神秘感。 一来二往,杨茂良觉得自己离不开傅衍鲲,就提出聘请傅衍鲲做自己的军事顾问,还开出了优厚的条件。 傅衍鲲假装一再推辞,这让杨茂良一阵着急。 一来,他怕失去了这个"智多星";二来,他担心傅衍鲲被其他人挖走。 软磨硬泡了好些天,傅衍鲲才勉强答应下来。 从此,他正式踏上了是位于缅北的果敢特区,潜入了金三角的毒窟。 在杨茂良的引荐下,傅衍鲲又认识了鲍友祥、坤沙等10多个军阀司令和大毒枭。 他们跟傅衍鲲称兄道弟、谈笑风生,盼着傅衍鲲有朝一日能帮自己弄来一批武器。 初来乍到,毒枭们为了试探人心,也为了能把傅衍鲲留在这里,提出让他投资30万合伙办一个制毒兵工厂。 傅衍鲲的内心咯噔了一下,但为了获得毒枭们100%的信任,他把多年的积蓄拿了出来,还向亲戚朋友们借了一些钱,全部砸了进去,毒枭们总算对他放松了警惕。 有了司令军师的头衔,还有兵工厂合伙人的身份, 傅衍鲲就获得了自由行走金三角地区的通信证,一步步地走向金三角的腹地。 第一次离毒品如此近,想着那些被毒品摧残的人,傅衍鲲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摸 清了制毒工厂的分布,绘制成草图,通过联络人传输到了国家缉毒中心。 3.出生入死探机密,命悬一线厨子救 进入金三角之前,傅衍鲲就给自己立下了一条铁规,那就是滴酒不沾。 不管去哪里应酬,傅衍鲲都以糖尿病为由用茶代酒。 这样以来,他能时刻保持头脑清醒,随时收集情报信息。 一次,军阀、毒枭们在一起推杯换盏,喝酒猜拳,听说赌注是一只老虎,大家一下子都来了兴致。 傅衍鲲听着也觉得好奇,他们为什么会对老虎有那么高的热情? 后来,去兵工厂察看生产情况时,这个秘密被他揭开。 他发现工厂的旁边有一处草棚,本以为里面放置的是废弃物,可经过时却看到有人在棚前把守。 后来看到一个背药箱的兽医走了进去,傅衍鲲断定里面有猫腻,决定去探个究竟。 他称自己内急离开人群,一个人直接向草棚的方向奔去,然后蹑手蹑脚地绕到后方趴了下来。 透过缝隙,他看到了一只瘦得皮包骨头的老虎,兽医拿刀在它身上割开一块皮,向里面放了些什么东西,接着用针线缝合起来,然后再换个地方割开一块。 当他正准备移动自己的身体,让眼睛离草棚上的缝隙更近一点时,脖子上传来了一阵冰凉。 等缓过神来不由地吓出一身冷汗,3支明晃晃的匕首架在他的脖子上。 他灵机一动,连忙亮出自己的军师身份,解释说自己找茅房走错了路。 可那3支匕首根本没有挪开的意思,反而越靠越近。 在金三角,毒枭们对探秘者绝不留情,杀人不眨眼。 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叱喝: "放开他!" 匕首相继从脖子上移开,傅衍鲲才敢扭头看后面。 救他的人叫李廷贵,是果敢当地唯一与毒品绝缘的军阀,傅衍鲲平时跟他聊得来,二人私下关系很好。 他见傅衍鲲离开好一阵子没回来,就四处寻找,正如所料,傅衍鲲在草棚后面。 听李廷贵透露说,老虎是毒枭们花钱从外地买来的。 兽医把老虎麻醉后,把褶皱的皮割开,装进毒品后再缝合起来,借着外出表演的机会就能把毒品带到各地。 这种掩人耳目的运毒方式,让傅衍鲲惊讶不已,他立即向缉毒部门作了汇报, 毒枭们的"老虎贩毒"法很快失灵。 然而,毒枭们花样百出,他们还组成了15人的智囊团,专门负责出主意想点子。 傅衍鲲一直在暗中观察他们的动向,贴身随从小黑跟他是山东老乡,平时得到不少恩惠,对傅衍鲲也是忠心耿耿。 因为"视察工作"而四处走动的傅衍鲲,在小黑的紧密配合下相继识破毒枭们处心积虑想出来的运毒办法, 如:"氧气罐贩毒"、"矿渣贩毒"、"三接力贩毒"、"农民身体藏毒"等。 每次收到傅衍鲲的情报后,缉毒部门严密布控,一个又一个贩毒组织被摧毁,一批又一批的毒品被收缴,令毒枭们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屡屡退败的毒枭们怀疑有人泄密,开始加大力度对内部人员进行监视和排查。 2004年,傅衍鲲身边的4个警卫突然被全部换掉。 他成为了被怀疑的对象,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工作。 当时,军阀之间的地方割据愈演愈烈,急需军火武器,傅衍鲲趁机说想回国谈一笔军火生意,毒枭们同意他离开3天时间。 傅衍鲲刚离开,小黑就被毒枭们叫走了,在金钱和美色面前, 他完全忘记了自己曾经对主子立下的誓言,将自己为傅衍鲲做过的事情和盘托出。 杨茂良被气得吹胡子瞪眼,他吩咐手下立马在司令部的大门外搭起帆布帐篷,支起长长的案板,等傅衍鲲3天后回来就让他碎尸万段。 回国后,傅衍鲲向缉毒部门做出了详细的汇报,并商定好了下一步的工作路线,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回金三角。 在中缅边境的清水河口岸,他正在排队办理离境手续,一个身材偏胖的男人突然跑上来把他拉到一边: "傅先生,你千万不能再回去啊!他们要凌迟了你! " 这个男人是给毒枭们做饭的厨子,平时受到傅衍鲲的恩惠,对他也特别敬重。 听他这么一说,傅衍鲲才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经完全暴露。 回想在金三角的十年,至少有6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但每次都奇迹般地挺了过来。 本以为还能在金三角再干一段时间,找到毒枭们更多的机密, 万万没想到,最后一次竟被自己的老乡随从出卖,上天又安排厨子跟他遇见,不然这一次真的是有去无回。 向相关部门请示后,傅衍鲲正式结束了十年的卧底生活,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山东。 那一年,他已经67岁。 之后,傅衍鲲开始潜心写书,一本《我在金三角卧底十年》道出了他10年生活的艰难惊险,揭开了毒枭的卑劣手段,为缉毒工作开启了新思路。 同时,他也想通过这本书,向自己的家人致歉、致敬、致谢。 通过他提供的各种线索,中缅双方联手对金三角毒窟进行几次清剿打击,铲除了多个毒瘤,毒枭们不得不收起张狂的爪牙。 金三角地区原本种植罂粟的土地,逐步转型改种大米、蔬菜、甘蔗、油菜等农作物, 2005年,罂粟的种植面积降至100年以来的最低点。 2006年春天,在山东电视台《道德与法制》摄制组人员的陪同下,傅衍鲲又一次踏上金三角这片神秘的土地。 放眼望去,再也看不到那漫山遍野的罂粟花,取而代之的是沁人心脾的油菜花香,这让傅衍鲲倍感欣慰,他觉得自己的十年付出值得。 实地拍摄后,一部6集纪录片《付衍鲲:我的金三角岁月》在山东电视台播出, " 只要人人参与到禁毒中来,总有一天毒品就会从这个地球上消失。 " 傅衍鲲说出的这句话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2014年8月17日,傅衍鲲在济南病逝,享年77岁。 他的墓碑上刻着几行醒目的大字:缉毒英雄、著名作家、齐鲁十大精英、 2007入围感动中国人物。人们永远怀念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缉毒英雄。 如今仍有无数缉毒英雄奋战在边境地区,用生命守卫着我国这片"无毒净土"。 2021年,公安部党委组织开展了"净边2021"专项行动,全年共破获5.4万起毒品犯罪案件,缴获毒品超过27吨,大大打击了毒品犯罪者的嚣张气焰,巩固了边境地区的稳定与安全。 相信在我国政府的不懈努力下,一个没有毒品、和谐稳定的社会必将到来。 参考文献: 中国名网:《傅衍鲲:我在金三角卧底十年》 央视国际:《感动中国2006候选人—傅衍鲲,卧底金三角义务禁毒13载险些丧命》 烟台日报社:《傅衍鲲:退休教师卧底金三角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