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易哥。 如果你是个互联网的摸鱼老手,应该发现一个现象: 凡是和河南沾边的新闻,往往容易上热搜,尤其是坏事儿! 无论是互联网远古时期的"打击河南籍犯罪分子",还是现在时常爆出来的"拒入河南籍员工"...... 图就不配了,大家也看到很多了,免得伤感情。 前一段时间随着全国大学招生结果的陆续公布,2022年河南有23万考生滑档。这个人数比一些省份的高考总人数都形成了碾压之势。 于是河南老乡们觉得自己太委曲,既然呼吁多年没有改变,那在网上发几句牢骚总不过分吧,这也导致全网爆火了一件老新闻:郑州龙子湖大学城。 这个事儿虽然最后被夹了,同时也带火了一句话: 河南很大,大到可以把粮食供应到全天下; 河南又很小,小到容不下一座大学城; ...... 今天易哥给想这句话再加上一句: 河南确实很小,小到连郑大一附院也容不了! 为什么易哥要加这句话呢? 还不是因为人家郑大一附院"每天营收6000万"! 事情是这样的: 2022年9月2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郑大一附院)在自己家的官网上公布了2021年度的决算报告。 本来这个决算报告就只是个正常的信息公开而已。 因为咱们国家是有这个规定的,公立医院必须每年定期公开发布上一年度的决算报告,这个制度叫做《公立医院预决算制度暂行规定》。 不信大家往下面看, 安徽省的医院2022年9月9日公布了2021年度决算报告 山东省的医院在相近的时间也在做: 因为全国的公立医院近期都在干这件事儿,所以当时郑大一附院的2021年度决算报告也就没有引起什么轰动。 可是过了半个月,就在前几天开始变味儿了。 有些媒体在看到郑大一附院公开的决算报告后,开始打出了这样的标题: 《郑大一附院年收入近219亿,每天营收6000万,"亚洲最大医院"晒成绩单》! 类似的标题网上有很多家媒体,易哥也专门加黑加粗了几个字"晒成绩单",我就想问问,这叫晒成绩单吗? 起这个标题的记者朋友,家里的孩子一定学习成绩很好吧,他/她一定喜欢晒成绩单。 现如今的医患关系紧张成什么样子,我想只要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应该都心知肚明,人家医院按照制度规定,定期公开透明的公布自己单位的决算报告,而且在医院的官网上清清楚楚,哪有什么显摆晒成绩的意思? 这些媒体起这样的吸睛的标题是不是别有用心呢? 怪不得现在网络上本来只是讨论英国女王葬礼的视频评论区都有一大堆私密账号在发言:郑大一附院,每天营收6000万。 易哥假如照着这些媒体起标题小编的思路走下去,也可以发表一个系列,画风是这个样子的------ 无良媒体小编别光盯着河南的郑大一附院啊,这个医院在国内并不太出名,在复旦版的国内医院排名里面连前20名都进不去,咱们来看看这个国内医院排名最靠前的几家吧 除了军医院之外,排名前五的分别是 协和医院,华西医院,瑞金医院,复旦中山医院,和中山大学一附院。 下面咱们来看看他们的2021年度营收情况 北京协和医院: 2021年总收入115.4亿,事业营收78.7亿。平均下来每天事业营收2200万。 易哥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北京协和医院每天营收近3000万!还不算黄牛费。 华西医院: 2021年总收入137.9亿,事业营收113亿,平均一下每天营收3100万,可以理解成近4000万,快赶上郑大一附院的"每日营收6000万"了; ...... 剩下的几家就不看了,可以看看和河南同为中部省份的湖南省湘雅医院: 2021年总收入是79.03亿,事业营收59.97亿,平均每天营收1643万,近2000万; 再看看河南省的邻居山东的齐鲁医院: 2021年总收入98.73亿,事业营收83.89亿,平均每天营收2299万,近3000万; ...... 一圈比下来,确实河南郑大一附院的事业营收确实最高,但是这个事业营收最高就代表郑大一附院收费最黑吗? 并不能吧,易哥并不医学从业者,只是因为帮老爷们理赔,和医院打交道比较多而已。那些黑心收费,骗取大家血汗医保的医院早都被保险公司踢到黑名单里面了。 以前的时候郑大一附院上热搜还只是因为名头"响":先是亚洲最大医院,后来是世界最大医院,直到演化成了宇宙第一医院。 这么"响亮"的名头,并不是说郑大一附院的综和水平有多牛,而是因为它的规模,患者数量太多了。 去医院看一次病,堪比挤一次春运。看一组照片吧 如果没有"挂号"标识,是不是以为在北京早晚高峰的地铁站? 如果没有墙上的医院标识牌,是不是以为哪个春运的火车站? 有河南媒体曾经统计过郑大一附院高峰时每日接诊量达到4.2万人。如果按一天接诊4.2万人来算,"每日营收6000万"的话,平均每人单日花费1429块钱,如果在帝都和魔都的话,这一千多块钱可不够从黄牛手里买专家号的吧? 为什么郑大一附院会有这么大的规模 ?会有这么高的总营收呢? 归根结底还是河南和周边老乡的优秀医疗资源太少了。 网上有这么一个2021版的全国各省市三甲医院数量统计图 我们都知道最新的人口普查结果是河南户籍人口仅次次于广东和山东,位于全国第三,可是三甲医院数量却只排全国第七,人均下来就更不够看的了。自己家省会有个郑大一附院排名最靠前,当然就全来了,营收不高就怪了。 看一下山东的数据, 山东总人口比河南只多了不到1000万,可是三甲医院的数量却是河南的近2倍! 这也是刚才上面咱们看到山东齐鲁医院的营收平均下来一天却只有2200多万,是郑大一附院的三分之一的原因了。 还有一个情况是河南户籍人口虽然因为在外务工和上学,一直在减少,但医保很多还在老家,如果生病了,优先考虑的还是老家河南的医院。一是报销方便,二是没有交流隔阂,方便照顾。 比如在7月份,抖音直播有上亿人围观祝福的内蒙古包头早产儿回郑州治疗的事情。 患者的父母都在包头定居了,但医保还在老家,家长也表示,回省内治疗一是有技术,二是报销方便。 写在最后: 医院固然不能把营收当成"成绩"来做宣传,可是无良媒体也不能可着河南,河南的医院来到处曲解! 河南老乡只希望: 河南很大,不光粮食可以供应天下;也能容得下一个龙子湖吧? 河南老乡看病难,也能容得下一个郑大一附院! 最后祝老爷和家人们健康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