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族里,有晚辈考上了哈佛大学,你愿意资助他学费吗?当然愿意啦,能考上哈佛,都是人中龙凤,将来毕业了,钱途不可限量。现在有机会资助他,那是求之不得的事。 可是有人就不愿意了,比如大家熟知的杨振宁教授:他的小舅子杜致仁,考上了哈佛大学,而且只差1年就毕业了,但因为没钱读书,又借不到钱,就服药自尽了。为何姐夫杨振宁不帮忙呢? 杨振宁和杜致礼,长达53年的婚姻。 提起杨振宁,大家除了知道他是个鼎鼎大名的物理学家外,恐怕只知道他和翁帆的故事了。殊不知,在翁帆前,杨大教授和杜致礼也有一段,长达53年的婚姻生活,直到前妻去世后,杨振宁才娶了翁帆。 那么两人是怎么认识的呢?1944年,西南联大毕业后,杨振宁当了一年的中学老师,杜致礼就是他的学生之一。那时两人并没有产生任何情愫,只是互相欣赏对方而已。 但有缘千里来相会,5年后,赴美留学的杨振宁,和去美国探望弟弟的杜致礼,两人恰巧在普林休斯顿唯一的一家中餐厅相遇了。那次见面,两人一见钟情,还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 一来二去,俩人的感情迅速升温,相识不到一年,也就是1950年8月26日,两人就在美国领证结婚了。当然能配得上杨振宁的杜致礼,也不是一般人,她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杜聿明将军。 但不幸的是:在淮海战役中,杜聿明战败了,被抓去当了俘虏。自此杜家家道中落,这才导致了杜致礼的弟弟:杜致仁,没钱上哈佛,才会想不开,吞下安眠药自尽了。那为何杨振宁不愿帮助小舅子呢?杨振宁为何不愿帮助小舅子? 家道中落后,品学兼优的杜致仁,考上了美国哈佛大学,但因为家里没钱,他只好找台湾当局贷款。原本以为这贷款能持续到大学毕业后,不料在大三时,台湾当局就中断了杜致仁的贷款。 无奈之下,杜致仁就写信给父亲曾经的长官:蒋介石,希望他继续批贷款给自己。只是今时不同往日:杜聿明已不再是蒋介石的左膀右臂,如今他只是个阶下囚。为此,蒋介石只批给他1000美元。 可实际上,杜致仁只拿到500美元,500美元连学费都交不起,还怎么上学?在美国举目无亲的杜致仁,就想到了姐夫杨振宁。于是,杜致仁就去找姐夫借钱了,可杨振宁却没有借给他钱。 为什么呢?因为杨振宁和杜致礼,也才刚结婚不久,身上还背负着房贷,手上也没有多少余钱。就这样,碰了一鼻子灰的杜致仁,感到深深的绝望,一时间想不开就自杀了,这也成了杨振宁一生的遗憾。 也许是造化弄人,就在杜致仁死后的第二年,杨振宁就出名了:获得了诺贝尔奖。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更没有后悔药,只是可惜了22岁的杜致仁,年纪轻轻就没了。 人生智慧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人还活着,一切都有可能。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就算大学毕不了业,就算工作丢了,就算破产了,那又怎样?大不了,从头再来!有啥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