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章来自公众号【马哥聊房】,欢迎关注! Hello,我是马哥。 央行最近又降息了,5年期lpr去到4.3%,结合首套最低减20bp,最低能做到4.1%。 短短一年,从6字头到4字头, 600万负债的月供,从3.6万到2.8万。 变化之大,让人唏嘘,自然也引发了激烈的多空博弈。 提前还贷是一方队伍,空军代表。 他们的观点是,房地产已经不行了,得尽快抽身再也不见。 lpr一降再降,不就是说明了市场老是救不起来吗? 经济持续萎靡,这时候还背这么多负债,不就是提高了自身风险吗? 房价不涨,贷款就不是财富,是负担,减轻一些有问题吗?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部分人,是去年买在利率高位的人群。 他们眼红目前的低利率,看一次心里就堵一次。 但又不了解转贷,或者没有对应的转贷执行力。 那干脆做提还,出一口恶气。 那提前还贷有问题么? 抛开资产品质和后市期望,这操作本身说不上错。 毕竟省下来的利息,能立刻用于提升当下的生活质量。 所以那些逆势加杠杆的多军代表就错了么? 逆势加杠杆的原因,其实也很合理。 目前M2重新回到洪水猛兽级别,这代表的实际通胀是多少,明眼人都清楚。 化作负债转换为固定资产,是很稳健的决定。 而且优质资产目前的价格已经接近筑底,哪怕短期内涨不起来,再多救几轮终究是能起来的。 目前入手,对建仓成本而言是好时机。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队人马互道傻逼,那到底谁是对的? 市场不是1+1等于几的数学题,哪有这么极端的对错判断。 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个人。 举个例子,A买的是三线城市房产,B买的是一线城市非核心板块新房。 在A看来,当地的房地产最近半年多已经放松得连面子都不要了,市场还是没起色。 那干脆就认命了,早点把贷款还清早轻松,一生就和这房子相依为命。 在B看来,板块内的房价最近一年多持续阴跌,各路新盘更是打起了价格战,手上的房子越来越不值钱。 那干脆就提前还贷减轻短期负担,等限售过了置换再买一套能保值的。 他们提前还贷的决定,自然无可厚非。 可再举个例子,C在2年前买了一线城市的核心标杆,D手里有500万现金。 在C看来,手里的资产比当初已经上涨了30%,而目前通胀严重。 那转贷加杠杆,就是对冲通胀的理智好手段。 在D看来,现金同样会在高通胀下持续贬值,而实体经济目前形式比较莫测,风险较高。 那趁着优质资产筹码变低的当下,完成现金沉淀,就是资产布局的好手段。 看出来了吗, 所谓对错,更多取决于你手中的资产质量,以及后续规划。 仔细看网上提前还款的案例,贷款总额普遍是不高的。 100万以下,占大多数。 这类资产,普遍是三四五线的房产,或者一二线城市的边郊板块楼盘。 这些盘的共同之处,就是在分化之下,没有未来。 因为看不到未来,所以提还,合理。 痛定思痛,减轻持有成本,后续卖出回笼资金,再入手一套好资产,合理。 但如果你手中的资产,本就是好资产。 那在现金流稳定的前提下,把拿来提还的钱,继续做布局,有问题吗? 当然没问题,目前市场上的优质资产,基本已经筑底了。 别看网上天天说大降大降,问问广州那几个核心板块标杆的售价,基本没几个降的。 既然买入成本低、持有成本也低的环境都遇上了,自己又有能力吃得下,加杠杆自然没问题。 所以什么是真正的傻逼和牛逼? 买错房子还不认的,不肯交学费的是傻逼; 买对房子的,现金流稳定的,懂得把握时机的是牛逼。 抢筹码的机会有了,就看吃不吃得下。 最后,两句老话: 做好选筹,择机上车! 如果你有房产相关问题,可以找我咨询。 所有文章来自公众号【马哥聊房】,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