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国人经常义正言辞指责,美国就是如何如何本土的印第安人,其实过去我们的祖先不是没干过类似的事,这里举个不会惹麻烦的例子,准噶尔国。因为对方已经不存在了,一个后代也没有,比美国印第安人还惨的多。毕竟印第安人现在还有很多后代活着,美国国家给了很多特殊政策,在印第安保留地可以开赌场,光靠分红日子相当不错。 中华文明五千年,是世界上流传有序时间最长国家之一。但凡历史悠久的国家,都有着侵略和反侵略的历史片段,道理很简单,人类历史上,战争是实力强大一方征服弱小一方的最直接方式,只有二战后,战争的正义性经常受到质疑,战争规模和频率下降。 中国也不例外,从夏商周开始,到近代,战争不断。中国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世界列强与中国直接的战争,中国要么失败,割地赔款,要么惨胜,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元气大伤。但是在1840年前中国不是这样的,基本是强势的一方,周围各国都是附属国,中国基本上是打别人的。 (一) 1840年前中国是周边各国的宗主国 我们从明朝500万平方公里土地到现在960万平方公里不可能是靠和平手段扩张来的? 史书上一般不说这些战争的性质,但是在其他国家史书中如何描述,想象一下就知道了,不会有啥好词。简单举几个例子,展开说可能惹来麻烦,毕竟别的国家人都在。 1) 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 征安南 ,一直征战不断。直到,明英宗正统二年(1431年农历正月五日),明封黎利为安南国王,此后朝贡不断,黎利亦不愿意与明朝为敌,此后直至崇祯十七年明亡,一直奉明朝正朔。 2)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至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的 明缅战争 3) 明万历三大征之一,击败日本的 朝鲜之役 ,李如松、麻贵击败日本丰臣秀吉; 4) 清朝征服朝鲜 战争。1636年,清朝发动了对朝战争,史称"丙子之役",这次战争朝鲜战败,被迫断绝了与明朝的宗藩关系,从此成为了清朝的附属国。 5) 清朝与缅甸战争 。乾隆年间,1762年—1769年,清朝为反击缅甸在云南的骚扰侵略,与之展开了一场自卫反击战。这场战争历时7年,旷日持久,损失惨重,缅甸主动求和臣服于清朝。 6) 清朝与安南战争 。乾隆年间,1788年—1789年,1788年安南阮氏篡国对宗藩关系发起了挑战,清朝为维护宗藩体制,帮助安南王室黎氏复国,发动了对安南的战争,一度攻占了安南首都黎城,最终还是败退回国。越南西山朝皇帝阮文岳虽然打了胜仗,反而还向乾隆帝求和,并亲自到北京谢罪,取代黎朝成为清的藩属国。 7) 清朝与廓尔喀战争 。乾隆年间,1788年—1792年,清朝为了反击廓尔喀(现尼泊尔)入侵西藏,发起廓尔喀之役。战争开始后,清军行动迅速,一路收复失地,最终兵临廓尔喀首都阳布城下(今加德满都),廓尔喀国王被迫求和。从此成为了清朝的藩属国,直到1908年尼泊尔被英国控制后结束。 (二) 准噶尔汗国的崛起 准噶尔国的前身是明朝时期制造了土木堡之变的瓦剌部,为蒙古部落的一支。明朝对蒙古部落是没有控制权的。在强大的蒙古鞑靼部的打击下,瓦剌部被迫西迁,并分裂成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和杜尔伯特部。由于准噶尔位于蒙古草原的最西边,所以又被称为"漠西蒙古" 准噶尔一开始与建州女真一样,实力并不强大,只是依附于强权势力的小部落,生存环境也比较艰苦。不过,正因为准噶尔部位于漠西地带,距离清朝比较远,所以当东部和中部的蒙古诸部落被迫依附清帝国后,准噶尔仍可以发展自己的势力。 准噶尔与清发展的轨迹十分相似,1634年,准噶尔部的首领哈喇忽剌去世,其子巴图尔即首领,对外扩张疆土,并在1638年在博克塞里(今博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建成自己的城;1640年参与制定《喀尔喀—卫拉特法典》。巴图尔被称为巴图尔珲台吉,连续两次击退俄罗斯的侵略,迫使俄罗斯承认了准噶尔汗国,两国互通贸易。此前后金已于1636年改国号为清。 让清朝皇帝头疼的噶尔丹这个时候并不是准噶尔汗国的国王,他正在西藏学习佛教,执掌准噶尔汗国的是他的哥哥僧格。然而僧格在好不容易平定诸位兄弟的叛乱后,被人暗杀身亡。僧格的儿子们年幼幼小,所以噶尔丹得以回到准噶尔汗国,继承汗位。 噶尔丹是一位雄主,他继位后以雷霆手段将兄弟们的残余势力彻底除掉,巩固了自己的汗位,并联合其余的势力,不断扩充自己的版图,将卫拉特诸部松散的联盟变成一个以准噶尔为尊的政权。 当清朝正忙于国内事务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一个位于西北大漠的强大国家,正在快速崛起。噶尔丹与过去部落首领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懂得如何组建一个政权联盟,而非部落联盟。噶尔丹凭借武力成为诸部落的共主后,颁布法令,取消诸部落的首领,改变以往各部落各自为政的传统,加强集权,并组建了一个类似于官僚集团的统治集团。噶尔丹完成的,正是后金皇太极等人所进行的将部落联盟向国家政权的过渡。 到1678年,噶尔丹举行大典,草原上的诸汗均来朝贺,准噶尔汗国正式形成。噶尔丹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成为大汗后,先灭了叶尔羌汗国,又对哈萨克用兵,建立了一个称霸西北地区的大国。 (三) 准噶尔汗国向东还是向西进攻,沙俄支持跟清朝整 受到蒙古帝国的影响,准噶尔是不甘于现状的,他也想征服世界,建立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有了这种野心,他就不可能停止脚步,一定会与清朝死磕。同为蒙古族,准噶尔的心依旧在东方,而不是中亚。东方是蒙古帝国的起源之地,黄金家族也在这里。只有占据东方,才会给准噶尔汗国带来更多的好处。 先征服中亚,还是先征服清朝,这是准噶尔的问题,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征服中亚,估计准噶尔会更容易。但征服清朝,获取的好处会更大。毕竟清朝这里有人口,有市场,有资源,以及庞大的财富。而这时候著名的沙俄出现了,啥事对大清国不利,他就要干啥。清准战争的爆发,少不了沙俄的唆使。在沙俄的支持下,准噶尔汗国和清朝死磕。沙俄支持的武器和经济,会让准噶尔进行东扩。向中亚扩张,沙俄是不会同意的,这是沙俄看中的地区,他一直想入侵这里,最终的目的是占领中亚。 1690年,噶尔丹率领三万铁骑将喀尔喀汗赶走,并以追杀的理由侵犯内蒙古。其实康熙皇帝并不想这个时候用兵,收复台湾让他精疲力竭,财政入不敷出,但他无法坐视噶尔丹入侵清朝的疆土,于是亲率清军与噶尔丹决战。 噶尔丹的蒙古铁骑确实凶猛,但清军手上握有大量火器,八旗军的骑射本事也不比蒙古人差,所以噶尔丹在吴兰布通一战还是败给了康熙。前方失利,噶尔丹后院又着火,他死去的兄长僧格的儿子策妄阿拉布坦率军夺权,将准噶尔汗国的大部分地区占据。这样一来,噶尔丹就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但他坚持认为只要打败清军,就能重新掌握主动权,策妄阿拉布坦无足轻重。所以噶尔丹以不胜则死的心态,再一次率军侵犯喀尔喀,与康熙决战。然而他的实力已经大为受损,但清军的兵力却比上一次还要多。最终,噶尔丹的3万铁骑不敌20万清军,战败而归。在清军和策妄阿拉布坦的双重打击下,噶尔丹兵败自杀,就此落幕。策妄阿拉布坦将噶尔丹的尸体献给清朝,向清帝表示臣服。 策妄阿拉布坦很有野心,他向清朝臣服只是为了得到喘息的机会。经过两代人的休养生息,准噶尔汗国进入鼎盛时期,领土包括乌兹别克斯坦、青海、新疆、蒙古高原西部、哈萨克斯坦、阿富汗等大片土地,可谓幅员辽阔,人口达到五百余万,有三十万大军,并屡次击败清军。 (四) 准噶尔汗国堡垒从内部攻破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尔丹策零继承汗位,雍正皇帝趁机出兵,但被准噶尔大败,清军被迫退出科布多一带。雍正皇帝的心思主要用于整顿国内,所以他与准噶尔汗国签订和约,约定两国以漠北杭爱山为界,以东属清帝国,以西属准噶尔汗国。 可以说,准噶尔汗国已经成为清朝在东亚最强大的对手,它的三十万大军让清朝感受到了当年自己给明朝所带来的压力,清朝皇帝无不寝食难安。 所幸,准噶尔汗国内部先出了乱子。噶尔丹策零去世后,他的儿子策妄多济那穆扎勒继位,史称阿占汗,他是一位庸主,上位后不理政务,沉溺酒色,囚禁了替自己管理国家的姐姐鄂兰巴雅尔,致使姐夫萨英博落克秘密拥立阿占汗的异母兄喇嘛达尔扎,灭了阿占汗,汗国长年陷于内乱。经过一番内乱,1753年,猛将策零顿多布之孙达瓦齐即位。原先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的牧地毗连,都在塔尔巴哈台地区,两人由于共同反对喇嘛达尔扎而形成同盟,可是达瓦齐登位后,暴虐混淫,倒行逆施。没有满足阿睦尔撒纳所要求分给他的领地,两人大动干戈,掀起战争。阿睦尔撒纳战败,投向清朝。于是清朝筹集大军于1755年春分南北两路进攻达瓦齐。 1755年:清军5万人分西北两路向伊犁进军,不到100天就到达伊犁。达瓦齐率兵六千人扼守伊犁西南的格登山(今新疆昭苏县境内),清军以25人夜袭达瓦齐大营,达瓦齐军惊溃,不战自溃,达瓦齐仅带少数人仓皇南逃仅带亲信七十余人逃往天山以南投奔乌什,结果为乌什城阿奇木伯克霍集斯擒获送交清军。达瓦齐被押送至北京后,在午门举行献俘仪式。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农历四月二十七日,乾隆帝大赦天下,释放达瓦齐,加恩封为亲王,入旗籍,赐地京师,这是后话。 达瓦齐被搞定,结果阿睦尔撒纳又出事了,他图谋当四部总汗未遂,于1755年8月发动反叛。乾隆派兵镇压,阿睦尔撒纳多次使诡计逃脱追捕,在北疆再次起事。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由于内讧加之北疆地区痘疫流行,叛军不战自溃。阿睦尔撒纳逃往哈萨克,后又逃入沙俄,染天花病死,沙俄将其尸体交给清朝。准噶尔汗国自此告终。1759年八月,清军抵达喀什噶尔,平定了支持阿睦尔撒纳的大和卓波罗尼都和小和卓霍集占兄弟的叛乱。这年秋天,天山南路完全平定,清朝完全控制当代的新疆地区。 准噶尔汗国,这个曾称霸一时,与沙俄帝国、大清帝国抗衡近百年的大帝国,就这样轰然倒塌。 (五) 准噶尔部最后结果,60万人族灭 公元1758年,清廷以定边将军兆惠为新主帅,率领清朝大军彻底平定了准噶尔汗国。《清史稿》、《清高宗实录》和《平定准噶尔方略》都记载了乾隆对前线部队下达的指令:"必应全行剿*灭,不得更留余孽"、"此次进兵非同一般,务将彻底剿*灭,永绝根株"。 随后,按照乾隆御旨,兆惠和他的副手富徳严格执行了命令,清军分成多支搜索队,沿着山头河谷展开拉网式排查,"搜山检海", 凡是山凹水边,能够靠打猎捕鱼存活下来的地方,都像梳头一样查了个遍,每个网格之内的准噶尔人都绝无活*命的机会。当时的情景非常残忍,战争中侥幸逃生的准噶尔人,面对高举屠刀的清军,丝毫不敢反抗,男子听到清军的呼喊,乖乖从藏匿处走出来,一个一个被砍*头,竟然毫无声息,引颈受*死。当时标准是车轴以上高的男人都杀*掉,妇孺全部沦落为奴,押回内地赏军,其实大部分都SI在了路上,最终使得当时的准噶尔部彻底*灭*绝。 "数千里内,遂无一人"。 (六) 尾声 历史文章一般写到新疆纳入清朝版图就不写了,准噶尔人最后结果很少有人提及,只留下一个地名准格尔。准格尔旗,地处内蒙古西南部、鄂尔多斯市东部。 美国人对付印第安人的手段很残忍,要谴责,但是那个时代有几个善人?一将成名万骨枯。我们对自己祖先做过的事没有好好反思过,或者根本没什么人知道60万准噶尔人下场,说人容易说己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