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8 说起洪庆山呀,那可是我们两口最喜欢去的地方,这里虽是农村,却距市区很近,开车不一会便到,山野小景随处可觅,每一个不经意被忽略的小路尽头都有一个不大的安安静静的小村庄。  话说第一次接近它是早在08年,那是跟一帮同事加驴友的兄弟们一起每周爬山的时候,来洪庆山深处的黄巢堡公园一日游,从公园左手边进去右手边回来,绕着公园小湖的山间走过一个小穿越,而后再回过头去水泉子村姐妹农家乐吃饭,一行十几人由老肖请客的一次驴友欢乐聚餐。   但是真正准确的认识和亲近它,应该是13年11月的秋天,由宽兄弟提议并带路来到了洪庆山的鸟语林,那是深秋季节,但洪庆山的绿色却处处可见,经不住霜打的树木黄黄的叶子飘零一地,尤其是柿子树早早掉光了叶子,却把那累累果实遗留在枝头,一个个如小红灯笼一样灿烂了满树。  我们结帮而来一方面是散心远足,更重要的目的也是冲着这山野红柿子而来,秋后山民们把柿子收获了入缸制醋,也有在柿子红透还很硬时摘下削皮晒成柿饼,其余的就任由柿子在山野满树晃动招引大鸟小鸟随意啄食,也引逗的我们满荒野寻找,吃上一口甜甜软软,冰冰凉直入心脾,或许是寻找而来现摘现吃,或许是童心未泯做些孩童般趣事而显得兴奋,反正在当时当地吃的柿子格外甜,即便是同一树柿子摘下带回家再吃便也没了树下的味道。  这次转山不仅吃到了柿子还拾到地软(一种类似于木耳的草丛中的菌类)也可能是来的人多气氛好,放眼视野收进眼底的都是美,绿树黄草红土地配色就够热烈。  14年8月我们又结帮来玩,通过水泉子村到了黄巢堡,没有进去圈起来公园,外面的果园风光也不错。  土山植被茂盛,大大的石榴果长势喜人,这里跟临潼比邻,临潼石榴陕西有名,在全国也是有一定知名度,所以这里的石榴应该也不错。  我俩抓着石榴只是照相而已,却没有真的随便摘人家的石榴。  转完山又去了姐妹农家乐吃的饭,那顿饭是有有兄弟解囊赞助的。  从此以后我便再也割舍不下它了,春夏秋冬屡屡频频来此转山,不仅带了我的同学来此,还带了妹妹的同学来此。(16年3月)   初春三月,大地回暖,树上的叶子开始萌芽,化作春泥的腐叶下,已经悄悄有了春的信息,嫩绿的野小蒜毛绒绒的一簇一簇静静生长,你不蹲下身去根本发现不了它们那淡淡的嫩嫩的绿。  水泉子村年龄最大的要数这古皂角树了,树身上长了好多疙疙瘩瘩的大包块,更显得威严沧桑有见识,它傲立村道见证一代一代的繁衍生息。  古树上大铁铃,应该是锺吧,那也是有时代标志的物件,它是人民公社时期的产物,一天三晌的下地干活全凭它的响动来吆喝全村男女聚集树下由队长分配安排谁谁干这活儿,谁谁干那活儿。  有次我家人又带我瞎转山,顺着水泉子村主街道开车向前笔直的大路左手边一条窄点的水泥下坡路通到向另一个村庄,现在知道这个村叫姚家村,村口一颗大槐树披红挂彩,它被全村人敬重为神树,我们把车停到树下,顺沟下去蜿蜿蜒蜒走到深处,那里有好多造型漂亮的老杏树,枝枝叉叉盘根错节连成一片。(16年11月)  一丛丛野芒草迎着风透着太阳光随风摇曳,这种植物是我最喜欢的,秋冬季节特别漂亮,每次看到它们总会心怀美好扎进草丛去拍合影。  芒草长长的伸展开来,微风把它吹送到脸庞,如一双纤细的小手温柔的轻轻抚摸,初春时节亲近自然的感觉真好。  又赶上吃柿子的季节,老伴不顾劝阻非要上树给我摘几个好吃的小柿子。  村口的大槐树太大了,想拍张它的全貌很不容易,为了拍张完整版神树全景,我爬上对面的土包老远才拍了一张没有头顶的神树。  为了补齐神树的完整我冲着天拍下它覆盖面很大顶部树冠。   大槐树下休息时遇到一位八十多岁的摩托车独行侠,他说他经常在这一带骑车转悠,还给我们介绍冬天进补的绝招,那就是把核桃切碎搅拌上蜂蜜每天吃一勺。  自从去了大槐树村,便有了对洪庆山探秘的想法,每去一次就找一个没去过的地方转转,这个小村附近有一片杏树林,粉白的杏花小小的很繁茂,树树相连形成一个花隧道,我们就在隧道口拍下一张小合影。  我们把车停在一户人家,家里没有大人只有一大一小两个男孩,大的七八岁憨厚老成干干净净,小的四五岁猴精邋遢,两桶浓稠的鼻涕黏在鼻孔到嘴边,因为要把车放在人家门口我从包里拿了两块巧克力给他们,然后去转悠,小的一看有吃的就跟着我们一起转,屋后不远处有个不大的小水库也就比一般鱼池大一点,水库边徘徊一会,期间把兜里的小零食分给小男孩吃,回到放车的地方,向小哥俩要了几个凳子,男士开始玩挖坑,我去附近挖野菜,小男孩一会在男士堆里看牌一会跟着我看挖菜,主要目的是要吃的,我确实只带了两块巧克力,小零食也没了,他看我果然拿不出来东西给他就开始猴急,我在那挖菜他就用脚踩那里,瞬间暴露了这孩子恶的一面,我心里很不滋味,但愿他长大后不是个恶人。(15年3月)  蜗冬的时节,城市雾霾严重,灰蒙蒙的能见度极低,站在新安桥上看西面方向,有时候真的在视觉中就把远景中的某幢大楼给抹掉了,这样的空气质量可想而知那心情该是多么压抑呀,这时我俩可以逃离城市去洪庆山我俩的后花园去释放心情。(17年元月)  数九寒冬树上的柿子掉落下来,震破了表皮,汁水冻结粘连了一大块泥土,捡起一个土疙瘩上面冻着红红的小柿子,用被冻僵的手剥去薄薄的柿子皮托着土疙瘩咬一口带着冰碴子的柿子,沙沙甜甜如同吃了一个高档的水果味冰激凌,那感觉太爽了。  我俩也踏着雪来洪庆走一条没涉足的沟道,便遇上了保护起来的古木瓜树,还有一汪泉水坑。(18年元月)  还有一座便民桥,可是我纳闷这便民桥真不知道有啥用,感觉没有这座桥,好像也是四通八达的。  这就是便民桥的标示,当然这个标识牌是来年的开春三月来时拍下的。  又是一年的开春三月,我俩又来转山,想找鲜嫩的野小蒜尝鲜,但是这边没有,我们却挖了好些荠荠菜。  翻照片时还发现我俩11年夏天也来过这里,转山后还去了姐妹农家乐吃了饭,竟然把这茬都忘了,那应该是我家先生骑摩托带我来的。  全是素食,感觉量还很大,放到现在估计吃不完。  上周日吃完早饭收拾停当十点来钟,老伴说走洪庆转山去,我积极响应,我们出发了,刚上山塬没多远拐弯处稍不留意就会错过的一条小路被我发现,赶快冲老伴喊走这走这!车子上了一条从未走过的窄窄的小路,一边走还一边担心迎面来个车没办法错车,还好没走多远就进了村,车停到路边一户人家,下车后一位高高大大的中年女士笑盈盈的说你俩闲转呢,我赶忙笑着说奥,就是的,我问这村的路能通出去不?她说不能,这村小前头就几户人没路咧。  我俩漫步向前走,一只有孕在身的山羊啃着树上帮着的一小捆果树软枝,老伴喜欢动物,一看这情形嘴里嘟囔着这给羊吃的撒嘛,赶快拾起门旁堆积的干红薯秧子给它吃,一位正在洗头的老太太听到动静赶忙捏着头发走出来,还以为是兽医来给羊打针的。一看不是又赶快接着洗头,我俩顺着门往里望,好气派的两层楼房呀,不禁感慨,老太太说好撒尼吗,盖个房把钱都花完咧,孙子还上大学呢,咋办呢嘛。  我俩继续向里走看见一个电线杆上油漆喷着阴坡村,我们知道了这个村叫阴坡村,随后便是两三只看家狗大声的狂叫很热烈的欢迎着我们,因为我家养过狗,知道它们是虚张声势,其实它们看见生人自己害怕的不得了,用狂吼大叫来掩饰自己的内心恐惧。  这条狗嘴里叼着半块饼还哼哼唧唧的嘟囔着,等我们转了大半天往回走时,它还叼着半块饼,我看见了觉得挺有意思就问它主人来的时候它叼着半块饼,这会咋还叼着半块饼,主人说还是那半块饼,看见人过来赶快叼到嘴里害怕你跟它抢,嘿嘿,它这小小心思呀。  站在村道边往下看山原植被枯萎,裸露的山体显现出原本的颜色,在明亮的阳光下显得有些许荒凉。  上一个微坡,平坦的路上晒着刚洗过的麦子,我俩下过乡,一看就知道这家人准备去磨面呀,绕过晾晒麦子,前面道边坐着一位老太太,我们问是你家的麦子,是要去磨面吧,她说是,我说你们这里有磨面的地方,她说有,我又问磨了面买不买,她笑着说现在哪来的那么多麦子是自己吃呢,没有多余的买,我说奥!我家人看见一堆破过的没破的柴火堆,举手破了几块以显示自己很在行。 走过村道,硬化路没有了直接就是田野。 准备返回,却看见右手边的小路可以通向一个小沟,田地树木都是灰塌塌没有生机,几棵柿子树挂着小灯笼似的柿子红红的十分抢眼,我赶忙叫住老伴让他过来看,他说这有撒吗,我指着不远的柿子树让他看,他便说走!却走在了我前面,满树柿子只有几个他踮着脚尖可以摘着,为了安全我说摘几个尝尝就行,他却故伎重演又要上树,我执意不肯,最后还是没有犟过他,他还是上树了,我在下面一边接他摘下的柿子一边叮嘱他小心,看着摘了不少赶快催促他下来,老伴身手还不错,三两下就到地面,我说以后千万不要再上树了有个闪失不划算就为吃个柿子,他也虚心接受,可能也是感觉上树这事不该他干,要看我给他拍的照片,看完后对我说,把这照片保存好,这样的镜头以后就难得了,哎!我们确实都老了。  摘完柿子吃了有伤的,划破皮的,当然嘴馋的是我,他一口都没吃,我很小心的去掉长枝杆轻轻装入袋子里他提着上了沟。  走回村道看麦子的老太太还在,看见我们提着柿子说还能抅见柿子,我们说能,摘几个尝尝,我家人喜欢倒腾着吃的,特别喜欢腌制食物,(我时常阻止他说现在又吃不了多少,为什么要腌制呢就吃新鲜的。)就问柿子醋怎么做,老太太说了如何如何做,他说回去把这几个柿子放小罐试试,老太太说就你这几个柿子还值得做醋,回去烙几个柿子饼尝个鲜就算了,老太太给我们说把皮去掉少拌点面用笊篱拖着在油锅里炸,第二天如法炮制却搞得一塌糊涂,把残局交给电饼铛,结果又把电饼铛搞的五马六道的,最后还是多放了些面在电饼铛里烙了一张大饼了事,还发誓永远不再实践柿子饼的做法了,如果好做谁还去回民巷买柿子饼吃呀,然后我家人还是把剩下的柿子全部放到小罐里要实践他的柿子醋了。  跟老太太闲聊,我抓起靶子要帮她们翻麦子,这时儿媳妇也来了说我刚说翻麦子呀,你可要翻呢,我说没事我翻,我家人说她能翻,我们都是下过乡的,我便背着双肩包认认真真的翻了一遍麦子,发到朋友圈都说我是扎势呢,其实两方面都有啦,我干的活我家人还不满意又做了一遍,嘿嘿,我家人总是觉得我能不过他。  老太太儿媳妇一看我俩帮忙翻麦子就抽身回去忙其它事了   我们跟老太太一边聊一边干活,临走时应老太太邀请去她家看看自酿的柿子醋,我俩欣然接受去了她家,前院后院地方宽敞,贴着后院墙是两孔旧窑洞,一孔放柴一孔放蔬菜和醋缸,我说你们农村真好,这么大的院子多宽敞呀,老太太说还是你城里好住的是楼房,我说楼房有啥好一层一层把人略在一起,心想这就是所谓的围城,外面的想进去,里面的想出来,说话间看见墙角堆放着几个超大的带着底座的柿子很稀奇,我家人还问是真的还是假的,我跟老太太齐声说咋能是假的呢,老太太看我们好奇就送给我们两个最大的拿上。  一手托一个大柿子走出她家,坐在柴火堆旁拍了几张照片,这时有羊的那家老太太来串门了,看见我手拿柿子就问那个老太太说你给的,老太太说嗯,串门的老太太笑眯眯的看着我,我家人说给你俩照张相吧,她笑着高兴的接受了,主人家老太太却不愿意照,我搂着这位老太太照完相,拍着她的肩膀夸赞脎洗滴香香儿滴,我们都笑了 告别她们我俩沿着村道往回走,路过有羊的家,那羊又在啃新换上的一小捆软果树梢。  走到车跟前,却发现左手边有个缓坡是条很宽的街道,原来这村不算很小,我们又沿着这个街道走了个来回,现在农村的特点,在门外晒太阳干杂活的都是老人,看见我们说这俩人不认得,我赶忙说肯定不认得,俩闲转的老汉老婆,我们就有一句没一句的交流了起来,话题依然是我们羡慕他们吃住原生态,他们羡慕城里人有钱花,还是那句老话,看别人的风景都是好的,其中苦涩自知道。  村道还挺整洁就是人气不旺,家家门前小菜园子,细细的竹棍軋就的小栅栏小巧漂亮。  探秘成功,水泉子村那是必去的,这里来过N回,常会在村大道两旁摆摊的老头老太太们那里买一些核桃、豆类等,感觉他们也不是专心买货,其实是聚在一起晒太阳聊天捎带着买土产。  依旧拍张古老的皂角是身影,还是太大分成两截拍了。  大皂角树旁有颗小点的树上有个喜鹊窝,两口子都在树上,我举镜时飞了一只。  又下到常去的沟里转了转今天的转山任务结束,打道回府了奥。  洪庆山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并且一厢情愿的把它视为我俩的后花园,以后还会经常来此,去寻找我们还没有涉足到的小村小沟小风景。  18年9月第一次来到的地方。  来自作品集有感而发的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