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的民营制造企业易主,深圳华为被苏州恒力超越
随着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的发布,从中我们能获取到不少的有用信息。
世界500强公司有多厉害?
500家公司的总营收高达37.8万亿美元,相当于2021年全球GDP的五分之二,比2020年上涨19.2%,成为该榜单有史以来的最大涨幅,净利润总和高达3.1万亿美元,比2020年上涨88%,这是近18年来的最大涨幅。
2021年全球环境严峻,但一些头部公司仍能保持不小的增长,可见这些公司的影响力非同一般。排名第一的仍然是沃尔玛,已经连续九年蝉联了,前五名中,有3名是中国公司,分别是第三位的国家电网、第四位的中石油和第五位的中石化,就上榜总数来说,中国以136家位居各国之首,美国总数124家位居第二。
从中国上榜的企业中来看,绝大多数为国有/上市企业,民营制造企业为数不多。在民营企业中,深圳华为是最受关注的。不过,今年华为的排名大幅下降了。
华为2021年排名44位,今年的排名跌倒了96位,下降了52位,总营收没有突破千亿大关,其主要原因是手机业务基本上停滞了,对整个公司还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等待华为手机业务恢复,在加上智能汽车业务的领跑,排名又会很快上升。
而在华为排名之前,还有一位民营制造企业苏州恒力集团,排在了第75位,总营收1135.36亿美元,净利润23.74亿美元,这也标志着全国最大的民营制造企业易主,苏州恒力正式超越华为,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民营制造企业。
苏州恒力是何方企业,竟能超过深圳华为?恒力集团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苏州本地传统企业,在石化、高端纺织、聚酯新材料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有着很高的科技含金量。
目前已经有九大生产基地,分布于江苏、四川、广东、辽宁四个省份,拥有全球最大的织造企业之一、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PTA工厂之一、全球最大的超亮光丝和工业丝生产基地之一,并且还建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有着很大的企业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苏州作为一个普通地级市,在这次的500强榜单中,总共有3家企业上榜,另外两家分别是第241位的盛虹控股和第291位的江苏沙钢,这对一个普通地级市来说,实力是非常的雄厚。相比深圳,深圳共有10家企业上榜,平安银行排名25位,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不过制造业已经全面被苏州超过了。
房地产公司,高额的企业所得税,该如何解决?橘生淮己致力于减轻企业税负,帮助企业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房地产行业所涉及的业务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市场推广房产销售,都是房地产企业主要的业务方向,而且企业的利润远远大于成本,这就导致企
探访江苏太仓零碳智慧物流园拥抱双碳一片好风光步入物流园,可见两座高耸入云的大风车,十分引人注目。韩玉恒摄中新网南京3月23日电题探访江苏太仓零碳智慧物流园拥抱双碳一片好风光作者徐珊珊仲春时节,江南大地草长莺飞,一片欣欣向荣。
蹲点深一度丨两高企业赶考记技改越早红利越足技改带来的结果是,氮氧化物排放由原来的82毫克立方米降低到目前的43毫克立方米,烟尘由原来的7毫克立方米降低到目前的2毫克立方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煤矸石铁矿选矿粉
创优营商环境,助力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今年以来,潍坊市潍城区南关街道始终将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放在工作部署的突出位置,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服务企业新高地。打铁首先自身硬,3月16日街道服务企
网络安全产业回归高速增长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国宝武马钢股份特钢公司依托数智融合,智控覆盖全流程26个生产工序,通过智改数转赋能传统钢铁制造,推动炼钢产线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罗继胜摄(中经视觉)我国网络安
谁是召回王?汽车召回总量大幅降低,汽车质量越来越好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公布了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22年全国汽车和消费品召回情况的通告2022年,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204次,
重塑商业模式2023款新款江豚形成高壁垒传统商用车的变革不仅局限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更是赋予了商用车更多的价值与使命。当四化全面向商用车袭来,传统经销商为车服务的理念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以简单经销为主的商业模
沃尔玛再掀关店潮3个月关5家,业绩全靠儿子山姆?文新浪财经原祎鸣2023年以来,沃尔玛相继关闭了位于长春陕西江西山东北京等地的门店。关停门店的原因基本一致为租约到期,不再续租。新浪财经走访时发现,位于北京市建国路万达广场负一层,
降价大刀,砍向二手车商随着今年湖北掀起史上最强燃油车降价潮,全国燃油车市场价格战一触即发,从雪铁龙C6直降9万12万买宝马3系,到日系车买一送一等等,不管是真实惠还是假噱头,都反映了如今汽车市场激烈且残
张雪峰破产案件中中小股东及债权人利益很难保证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杨梦雪上海报道3月23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财经法律研究院21世纪资本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3年南方财经法律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湖北黄冈本土新首富尹国平发家秘史,18岁进厂打工,如今身价40亿对于创业者而言,虽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捷径可走,但从那些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中,去探寻那些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不失为一种可以有效减少创业道路上遇到坎坷的途径。我们在研究了数百位亿万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