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福建玉塘村的村民叶和全,和家人一起来到银行。 他们是要取走叔叔当年存在银行的3000万美元。3000万美元是什么概念?以当时的汇率计算,这可是将近2亿元人民币 啊。 但他们说明来意后,银行柜员却称:没有3000万,只有3000美元! 这一下让叶和全有些不知所措,他当年和叔叔一起来银行存的钱,明明就是在银行存了3000万美元,怎么突然变成3000美元了呢? 究竟是叶和全记错了?还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出现了失误呢?出国创业的叔叔 "妈妈妈妈,叔叔又寄信回来了!" 1976年福建玉塘村一个普通家庭里,年幼的叶和全一脸开心得拿着刚刚从邮局得到的信件,向自己的母亲炫耀。 这封信是他的叔叔叶木莲寄来的,从十八岁远离家乡之后,叶木莲每个月都会给家里寄一封信报平安。 紧接着,叶和全把信拿给自己的母亲,询问道:"妈妈你快看,叔叔有没有提过我。" 于是母亲便会笑着把信接过,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给叶和全听。 由于叶和全父亲早故,作为弟弟的叶木莲虽然不在国内,但也尽到了兄弟的责任,时常关怀着侄子的成长。 因为缺少父爱,叶和全把叶木莲看成了自己的第二个父亲。 哪怕一年只能见两三面,叶木莲每个月从印尼寄来的家书,依旧是叶和全最为期待的东西。 在叶和全的眼中,叔叔叶木莲是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人。 早在叶木莲18岁的时候,他就已经受够了一直待在农村里的生活。那个时候的叶木莲渴望外面的世界,渴望一个能让自己大展拳脚的世界。 于是在18岁的那一年,叶木莲购买了前往印尼的机票 ,准备去外面的世界闯荡。 叶木莲 家人对于叶木莲的想法十分反对,毕竟当时的印尼对华人并不友好,还出现过屠杀华人的事件。 不过有主见的叶木莲,没有遵循父母的意见,他只是在离开中国之前,通知自己的父母了一声。 从后来的信件中看,叶木莲初到印尼的生活并不好过。印尼比起国内,就业的机会也多不到 哪里去。 人生地不熟的叶木莲因为语言的问题,被人骗了好几次,最严重的时候只能在大街上过夜。 这样的经历让他的家人非常心痛,村里的人也因此嘲笑他们,说叶木莲自不量力,去印尼找罪受。 不过就在大家以为叶木莲将会就这样无功而返的时候,叶木莲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个姓王的老板手下做事。 这个王姓老板同样也是中国人 ,他在招聘了叶木莲之后,还认了叶木莲为干儿子,王老板帮助叶木莲改成了印尼国籍,并给叶木莲取了一个新名字,王贤能 。 王老板之所以会这样做,不是同情同样是中国人的叶木莲,而是因为他看准了叶木莲的能力。 当时的王贤虽然还是一个小帮工,但他好像燃着火焰的眼神,让王老板有预感,这是个有大作为的孩子。 而没过多久,这位王老板的预感应验了。 有了第一份工作之后,王贤能勉强在印尼站稳了脚跟。 但他没有被外面的世界所迷惑,将自己每个月的工资都积攒下来,准备为下一步的发展做好打算。 就在王贤能攒够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时,他发现印尼当地盛产的棕榈油、橡胶 以及各种矿产都有着很大的国际市场。 在充分了解了这些产业之后,他立马将所有的钱投入了一家农机农具工厂。 起初的三个月,很多当地人因为王贤能华人的身份,对他和他的工厂都比较排斥。 不过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们发现王贤能的产品不仅便宜,而且质量还非常好。 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多久王贤能和他的产品就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王贤能的事业也正式走入了正轨。 第一年还没过去,王贤能投入的所有钱就实现了回本,也赚了不少的钱。 赚到的钱,王贤能全部都用来扩建自己的工厂,并赚到更多的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就这样,王贤能的工厂越做越大,他在印尼商业界的地位也越来越高,甚至还被推选为了当地一所 中华学校的校董。 到了这个时候,王贤能寄给家里的不再只是家书,还有不少他赚得的美元。 王贤能 一瞬之间,王贤能家人在村里的地位都不一样了,没有人再嘲笑王贤能,反而是不少的左邻右舍,都询问王贤能的家人,能否让王贤能给自己家孩子安排一份工作。 而在印尼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时,王贤能的心里也一直挂记着自己的老家,尤其是 自己早年丧父的侄子。叔叔衣锦还乡 人年龄大了,最是会想着落叶归根,王贤能也不例外。 虽然他经常回国过年,但终究还是在外漂泊的时间比较多。 1983年,王贤能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还带回来了整整3000万美元 。 据后来叶和全所说,3000万美元只是王贤能资产的九牛一毛,只是因为政策的缘故,他只能带这些钱回来。 看到叔叔回来,叶和全开心得不得了,每天缠着王贤能,让他讲述在印尼的故事。 每一次听到侄子的请求,王贤能都会笑着同意,只不过他的脸上始终带着一丝不安,让年幼的叶和全感到有些奇怪。 一直到回家将近一周之后,王贤能突然带着叶和全来到了镇上的银行,他准备把自己带来的3000万美元存进银行。 王贤能想要落叶归根,想要回到老家变回叶木莲,这些钱,正是为他过两年回国做的准备。 只不过由于王贤能是印尼国籍,所以存钱过程中有一系列麻烦的流程需要进行。 整个过程中,叶和全始终在旁边看着,并清晰地看到了存钱记录上的3000万美元。 在存完钱之后,王贤能只在老家住了两个星期,便再一次动身前往印尼。 离开之前,王贤能信誓旦旦地向叶和全保证:"叔叔过几个月把资产问题处理好就回来了。" 这让叶和全十分期待,只不过他没想到的是,那会是自己最后一次见到叔叔。 1983年,王贤能回到印尼之后,便得了严重的慢性疾病被送去了医院。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王贤能寄回的家书都没有提到此事。 一直到1987年,身体不堪重病的王贤能在印尼离世 ,家人这才从他好友的口中得到了这个消息。 几个月后,悲伤褪去,也是处理王贤能后事的时候了。在好友的帮助下,王贤能在印尼下葬。 因为事业忙碌一生没有结婚的王贤能,将他的遗产全部留给了自己的嫂子,也就是叶和全的母亲;而叶和全的母亲,也将这些遗产 分给了叶和全和他的堂哥叶和盛 。 只不过因为国籍的问题,这些遗产在继承上有很多的手续。 叶和全和堂哥在中印重新建交之后,连着跑了印尼十几趟,花了几十万元,才证明了他们与王贤能之间的血缘关系,一直到2002年,才有了充足的证据去,当年存下3000万美元的银行取钱。 只不过在银行员工的口中,3000万美元却变成了3000美元。 存款风波 2002年4月,叶和全带着妻子,和堂哥叶和盛一起来到了当地的银行,并提交了遗产继承通知书,希望能够将3000万美元从银行里取出来。 不过银行的工作人员看了看王贤能的名字之后,告诉二人:"好的,王贤能当年存了3000美元,现在加上利息大概有5000美元左右。" 一听到这话,叶和全兄弟俩都愣住了:"不好意思,麻烦再查一下,应该是3000万美元啊。" 听到叶和全兄弟俩的话,银行的工作人员又开始进行查询,没过一会儿便拿着一张收据来到了叶和全的面前:"先生您看,这是当年收据的复印件,数额就是3000美元没错。" 结果收据,叶和全兄弟俩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发现签有王贤能名字的收据上面,确确实实是3000美元整。 就在叶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时候,他的堂哥叶和盛愤怒地说道:"叔叔一直使用繁体字签名的,这收据上怎么会是简体字呢!" 听到堂哥的话,叶和全低头一看,上面的"叶木莲"三个字果然是简体字所写,这让叶和全再也忍不住了,他对着银行工作人员破口大骂了起来。 "一定是你们黑了这笔钱!别拿复印件给我,把原件给我找出来!" 银行的工作人员看情况控制不住,于是便叫来了经理。 经理拿出了当年的详细资料,可是里面却唯独缺少了收据的原件 ,对此经理解释道:"实在过去太久了,原件早就已经丢失了。" 最终在经理拿出的一堆证据面前,叶和全兄弟俩也不知该如何反驳,只能撂下一句"法庭见" 便匆匆离开了银行。对簿公堂 3000万美元变成了3000美元,叶和全一家自然不能轻易接受。 根据叶和全的说法,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亲情的问题。面对埋葬在异国他乡的叔叔,他们只能用这笔钱进行悼念。 于是兄弟俩开始往印尼跑,四处搜集证据,并在2010年将银行告上了法庭。 但法庭只是将那3000美元判给他们。 叶和全两兄弟没有放弃,在2011年,请了专业的律师,再次向福州市的人民法院申请了二审。 这一次在法院之上,叶和全拿出了自己发现的最新证据,他指着银行存款利息上的盖章说道:"以前盖的公章都是圆形的,现在又变成了方形,而且中间还有几年的资料不见了,这你怎么解释!" 对于叶和全自信满满拿出的证据,银行只是简单地回应:"年份太久,丢失了。" 但是还不等这件事情有一个定论,法院那边又有了新的说法,叶和全他们不仅无法得到3000万美元,就连那3000美元都不属于他们。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不能继承的遗产 原来,王贤能虽然是叶和全的叔叔,但王贤能却是正经的印尼公民,遗产继承问题应当按照印尼的法律来进行。 但是跨办理继承遗产公证,可比在国内更麻烦。 也就是说,叶和全的母亲身为一个中国人,没有印尼的继承权,更别提两兄弟了。 这让叶和全兄弟几乎崩溃,不仅3000万美元没有找到,现在连那3000都没有了? 在这之后,叶和全兄弟俩便一直在找寻美元相关的证据,每过两年就会提起上诉。 只不过他们的上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究竟是银行欺骗了大众,还是叶和全一家哗众取宠,我们还不得而知。 只不过从事件的过程来看,双方都存在一些值得怀疑的地方。 首先来说,无论当年王贤能签的是简体字还是繁体字,难道叶和全兄弟俩认不出叔叔的字迹吗? 这也是值得奇怪的一点。 其次来说,银行方面保留了复印件却始终无法出示原件,这也同样不正常。 事实究竟是怎么回事,还得看今后有没有更多的证据出现。 只不过叶和全兄弟俩为了继承这笔遗产,先后花费了十几万元和十几年的时间,最终却落得个一无所有,他们无法接受也是情理之中。 所以在社会中的我们,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要把自己的未来,寄予于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只有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的财富与价值,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谁也拿不走的 。参考资料: 新浪网:华裔富商去世,后人继承2亿遗产,取钱时只剩2万,银行:就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