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血稠",其实就是"血液粘稠",在各种保健品以及养生机构行业中,这个概念并不少见。各种所谓的"专家",一边告诉人们血液粘稠会导致血栓出现;一边推销商家生产的各种保健品。 正是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将"血稠"和心血管病联结在一起,觉得自己的血液粘稠了,它们就可能"凝固"成血栓,从而给健康带来风险……..真的是这样吗? 一直以来都被骗了:"血稠"其实一直都是伪概念 一直以来,血稠被视为血液中脂肪含量多的标志。 但在医学观点中 ,血稠指的是"高粘稠血症",是血液粘度高的一种体现 。 可能有朋友会说:这难道不是同一个意思?当然不是,医学上指出的血液粘度高 ,其根本原因并非是脂肪,而是红细胞。 单位含量中的红细胞数量多,排列越密集,血液粘稠度自然就会更高。而红细胞中是不含脂肪的, 脂肪和糖分主要集中在血浆中,占据血液总比50%左右 ,即便 血脂升高,血液粘稠度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所以,其实大家一直以来都被"忽悠"了,各路"专家"所说的血稠,其实和医学上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即便在医院查出高粘稠血症,也并不能作为高血脂或心血管病的判断依据。 那么,"血稠"会让血栓更容易出现吗? 答: 不会 。 上文有提到,血稠是红细胞增多,以及红细胞性质变化的体现。而细胞层面的物质并不具备凝结效应。 所以,即便 查出高粘稠血症,也并不能说明身体里的血栓就多。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是医学上特指的"高粘稠血症",依旧会有中老年人表示担忧,认为它存在其他的疾病风险。 在医院查出"高粘稠血症",有没有必要进行治疗? 在大多数情况下,血液粘稠度差异只是人体区别差异的一种表现,并不能算作是疾病。 但俗话说"物极必反",如果血液粘稠度过高,也是会给健康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的: 比如血管传输氧气的效率下降,可能 会影响肝,肾,肺等器官供氧; 亦或是血液流速过慢, 女性会有经期流血量少,流血量紊乱症状 等。 因此,如果日常生活中经常有胸闷缺氧,喘不上气,亦或是月经异常的情况 ,可以去医院适当检查一下,接受科学的治疗。但无论如何,"血稠"的概念和血栓的关系不大 ,切勿作为判断血管堵塞的依据。 由此可见,血液粘稠并非是心血管病的主要症状,想要提前预防血管堵塞,发现早期疾病征兆,也要从其他方面入手。 身体出现这3种症状,更有可能是血管堵塞的征兆 ①身体僵硬发麻 血管周围遍布神经,通过血液循环,传递人的生理信息,从而维持周身的循环系统运转。 如果身体频繁有僵硬发麻的情况,可能是神经元传递受到了阻碍,大脑循环出现问题,大脑血管堵塞的可能性也比较高。建议尽早前往医院检查治疗。 ②血脂升高 虽然血液粘稠并不代表血脂升高。但血脂升高的确会增加血管堵塞的可能性。 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升高,意味着在流动的过程中,脂肪粒子会以更快的速度在血管中积累,导致血管堵塞。 因此,如果在检查中,发现自己的血脂显著升高,例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指标,有明显超标的情况,也要警惕血管堵塞的可能性。积极用药降脂,稳定病情,从而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③出现心脏异常症状 例如心悸,心慌,胸口疼痛等等,心血管是身体最粗壮,也最重要的血管,因此对其的重视程度也要更高。 除了上述常规症状以外,例如面部麻木,视线模糊,手臂紫红等症状,都有可能是心血管堵塞的表现,学会从症状上观察自己的身体情况,如果有异常症状,及时前往医院检查治疗。 总而言之,对待疾病症状,仍然要以医学科学为准,切勿先入为主的混淆医学概念,将"血稠"误当做疾病,过于恐慌,过度治疗,反而是对身体健康不利的行为,还望谨记。 参考资料: [1]"血稠"?这个伪科学还要骗中国人多久 知乎日报,2021-7-19 [2] 邓焕新,韩东梅 . 血管堵塞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 糖尿病之友 . 2021年 [3] 刘光 . 如何发现和预防血管堵塞 . 健康向导 . 2019年第005期 [4]血脂增高就会"血稠"?这些误区别上当 科普中国,2022-7-12 [5]杨向. 血管堵塞的人,能看出来吗?这些症状已提醒你很久![J].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