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互联网行业有种不良趋势:员工沉迷于各种"表演式"工作。 何为"表演式"工作?比如,一些人在正常上班时间"摸鱼",深更半夜却在朋友圈晒加班照; 执着于"造亮点",在领导面前空洞的口号满天飞,但实际热度三分钟,落实工作一阵风; 擅长在领导面前作秀,所谓"领导不在我不在,领导不走我不走"……诸如此类为取悦上级、刻意塑造虚假人设、带表演性质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表演式"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某大厂裁撤"人才发展中心"时,曾进行过反思:有些部门和团队的工作,变成"过家家"的游戏,员工"很忙",部门空转,没有实际创造价值,不仅浪费公司的资源,也制造了很多噪音。 看来,互联网大厂已成为"表演式"工作的重灾区。 对此,有分析认为,大厂员工沉迷于表演,多少有点末日狂欢的味道。这或与其行业性质及红利消失有关。 近两年,中概股不断下跌,国内许多大型公司市值蒸发,其中以阿里为主要代表,市值下跌了48%,腾讯的市值也下跌了22%。 红利消弭阶段,市场竞争激烈,互联网行业项目的试错成本快速变高,行业的成果难以呈现。员工也就只能通过华丽的图表、不间断的日程安排和纷繁复杂的条目展现业务的进行,但是实质性的进展却难以真正呈现,造成了无意义的"表演式"工作。 如今,这些人流露出越来越多失望和不满,但又不知道何去何从。在脉脉上,他们把自己定义为"新时代互联网民工",匿名发泄对公司和领导的不满,同时也对公司多了几分算计。 而如何避免"表演式"工作呢?多位行业资深人士指出,不能单靠员工的自觉,而更应该依靠公司的合理制度与整个企业文化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