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那些镇馆之宝(多图)
最近台湾局势紧张,解放军连续多日进行台海军事演习,台湾当局大有执迷不悟死磕到底的姿态。今天有报道,台湾当局可能准备将台北故宫博物馆的文物转移到美日。突然感慨万千,当年也是他们从大陆转移到的台湾,现在又要转移到美日了。
晚上点开台北故宫博物馆官网逛了逛,重新欣赏了一下这些中华文化的瑰宝。我按朝代开始看,最早的文物"白陶鬶"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300年,一直看到民国时期齐白石的作品,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上下五千年。从陶器到青铜再到书法,绘画,珐琅彩;从造型简约粗旷到多变而精美,这些瑰宝的变化不仅是技术书上的进步,更是中华文明的延续与发展。看着这些文物,我能想象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人曾触摸着它,看着它,就像此时的我看着它一样。它们经历战火,经历尘埃,经历岁月,最终展现在了我眼前。历史的车轮不会停留,它们可能还会再次经历战火和尘埃,经过漫长的岁月最终再次出现在后人的面前。而千千万万个我们组成了漫长的的岁月和历史,它们也最终成了我们存在的见证者。
按朝代展示:因为每个朝代可能有很多文物,所以每个朝代我只放出了一个或两个。 白陶鬶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公元前4300-2500)
玉猪龙(红山文化晚期 公元前3500-3000)
玉琮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 公元前3200-2000)
黑陶高足杯(龙山文化 公元前2500-2000)
齐家系玉版 (龙山文化晚期)
玉琮 (良渚文化晚期 公元前2500-2000)
玉圭 (山东龙山文化晚期 公元前2200-1900)
亞禽父乙尊 (商 公元前1600-1046)
钩连乳丁纹羊首罍(商晚期西元前1600-1046)
亚丑方尊(商后期)
嵌绿松石兽面纹钺(商后期)
亚丑方簋(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公元前1300-771)
凤纹方座簋(西周早期 公元前1046-771)
井季史尊(西周中期 公元前956-858)
宗周钟(西周晚期 公元前857-828)
盘虺纹盘(春秋 公元前770-476)
玉螭纹觿 (战国 公元前475-221)
嵌绿松石金属丝牺尊(战国中期 公元前375-276)
廿六年诏椭量(秦 公元前221-207)
尚方博局纹镜 (汉 公元前206-西元220)
黑陶茧式壶 (西汉 公元前206-公元8)
玉高足杯 (西汉 公元前206-公元8)
嘉量(新莽 公元前9-公元23)
铜鎏金山纹兽足樽 (东汉 公元25-220)
王羲之 远宦帖(晋 公元265-420)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晋 公元265-420)
释迦牟尼佛坐像 (北魏太和元年)
邢窑白瓷穿帶壶(唐 公元618-907)
三彩天王像 (唐 西元618-907)
灰陶加彩仕女俑(唐 公元618-907)
三彩馬球仕女俑(唐 公元618-907)
颜真卿 祭姪文稿 (唐 公元618-907)
越窑秘色青瓷洗 (五代 公元907-960)
巨然 层岩丛树图 (五代南唐 公元907-960)
宋徽宗 诗帖 (宋 公元960-1279)
宋徽宗 文会图 (宋 公元960-1279)
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 (北宋 公元960-1127 )
龙泉窑青瓷凤耳瓶 (南宋 公元1127-1279)
玉荷叶洗 (南宋至元 公元1127-1368)
黃玉鴨 (宋至元)
武元直 赤壁图(金 公元1115-1234)
哥窑青瓷高足碗 (元 公元1279-1368)
天蓝釉紫斑盂 (元 公元1279-1368)
朱碧山款「张骞乘槎」银槎 (元至明 公元1271-1644)
填漆牡丹圆盒 (明 公元1368-1644)
青花人物纹如意耳扁壶 (明永乐 公元1403-1424)
宝石红釉僧帽壶 (明宣德 公元1426-1435)
掐丝珐琅番莲纹盒 (明景泰)
斗彩鸡缸杯 (明成化 公元1465-1487)
五彩百鹿尊 (明万历 西元1573-1620)
镀金嵌松石珊瑚火镰盒附乾隆款雕漆盒 (清 公元1644-1911)
内填珐琅累丝盒 (清 公元1644-1911)
陈祖章 雕橄榄核舟(底刻「后赤壁赋」全文 (清 公元1644-1911)
翠玉白菜 (清 公元1644-1911)
铜胎画珐琅嵌莳绘漆片花卉鼻烟壶 (清康熙 公元1662-1722)
珐琅彩瓷青山水碗 (清雍正 公元1723-1735)
霁青描金游鱼转心瓶 (清乾隆 公元1736-1795)
掐丝兼画珐琅酥油茶罐 (清乾隆 公元1736-1795)
雕漆双缘宝盒 (清乾隆 公元1736-1795)
红地描金万福纹盖罐 (清嘉庆 公元1796-1820)
雕象牙透花人物套球 (清晚期 公元1850-1900)
玻璃内绘行旅图鼻烟壶 (清光绪 公元1875-1908)
国书─大清国致大英国国书 (清光绪 公元1875-1908)
齐白石 篆书五言联 (民国 公元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