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8日,是李敏第二次见到病危中的父亲。那天她正在洗漱突然接到了电话,电话中传来对方急促的声音:十分钟之后有车来接。 听到后李敏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坐上了车。来人一句话都不说,当时她坐在车里心中总有些不安,手都在发抖。 当她跨入卧室急切地想要见到父亲时,走到眼前却傻了眼。一切抢救工作已经停止,输气罩已经被撤掉,这让李敏万念俱灰。 但同时措手不及的,还有毛主席的厨师韩阿富,当他得知毛主席在昏迷中逝世,嚎啕大哭:"这是我的失职。 "那么,韩阿富在工作上有什么失职让他如此懊悔呢?毛主席晚年病情 对于毛主席逝世的原因,世人猜测纷纭。也曾有人说他是患上了心脏病逝世,因为在指挥三大战役时,毛主席就曾对李银桥说过:"你只要隔三天给我吃一顿红烧肉,我肯定能打败蒋介石。"因此,很多人认为他是因为患心血管疾病逝世的。 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据当年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两年的保健医生徐德隆教授回忆,毛主席晚年去世的真正原因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这种病大多发生在50多岁的中老年人身上。 大病初期只是一只手的肌肉出现跳动,开始萎缩肌肉力量逐渐减退。随后,再逐渐从手背上部及同侧下肢发展。再发展到身体另一侧。随着肌肉的萎缩,逐渐会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呼吸困难。 除此之外,毛主席晚年还患有老年性支气管炎,甚至在1975年还做过一次白内障手术。 其实从1971年开始,毛主席的身体就开始有了明显的下滑。他的腿就连走路都困难,在参加陈毅追悼会的时候,他上汽车时好几次想自己他上去,但最后还是由张玉凤扶了上去。 毛主席参加陈毅追悼会 后来,毛主席的两只眼睛不同程度得了老年性白内障,医生说只有等到白内障长成熟的时候才能动手术。因此,在他看不见的这些年,都是由张玉凤为他读书读报,帮助他办公。 1975年7月的一天天气非常好,毛主席睡了个难得的好觉,张玉凤觉得今天毛主席状态不错,就开始动员毛主席做手术。唐由之大夫检查了毛主席的身体之后也觉得现在是做手术的好时机,于是便准备动手术。 唐由之医生也是第一次为毛主席做手术,也感觉到非常紧张,但他却说自己有百分之九十五点多的把握。 对此,毛主席也感到非常不安,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丢下这个世界他放心不下,于是便心情忐忑地走上了手术台。经过15分钟的手术,终于成功结束,唐由之也终于放下心来。 手术之后毛主席的情绪很稳定,一周后为他拆除了绷带后,一一叫出了工作人员的名字,时隔一年多,当他再次看到这个世界,激动得泪流满面。 对于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和病情,是需要绝对保密的。徐德隆教授从1971年开始就经常到北京为中央首长做医疗诊治工作。 1974年,他拿到了一个没有任何姓名的病历,他知道什么都不能问,只能诊病。 后来他让毛主席躺在床上做检查,用棉花棒划他的脚底,看到有明显的反应。随后又看他的舌头,有萎缩也有纤维颤动。徐德隆已经在心里有数,但也不能随便说出来。 1975年,徐德隆这才开始汇报他诊断毛主席的病情,与医疗组其他成员取得了共识,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毛主席患的病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尽管诊断结果是正确的,但因为不清楚这种病的原因也就不能做出有效的治疗。 从1976年开始,为了更好地照顾毛主席,整个医疗小组搬到了中南海,大家轮班倒观察诊治毛主席的病情。 直到1976年6月,毛主席病情突然开始加重,政治局委员也开始轮流值班。但对于自己的病情,毛主席却毫不畏惧,他知道大家都在瞒着他。 这种病情虽然影响了毛主席的身体,但也并没有波及他的大脑,当时他尽管身在病榻,却也处理了不少国内外的大事,遗憾地是说不出话来。病中的毛主席仍旧没有放弃读书,仍旧在病中看书看文件。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大家为了满足毛主席看书的需求,北京图书馆专门成立了一个办事小组,方便毛主席借书看书,登记毛主席的借阅情况。 1976年开始,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毛主席也会强忍着病痛坚持读书。 9月7日,经过抢救的毛主席刚刚清醒过来,一向来就要看一本书,提笔写下了一个"三"字,随后又用手敲了敲床头,工作人员猜测他是想看日本首相三木武夫的书。 毛主席只看了几分钟之后就又昏迷了过去。而在护理记录上明显能够看到,8日这一天毛主席看书、看文件有11次,共2小时50分钟。 9月8日晚上八点左右,主席病情恶化,昏迷前只说了一句:我心里难受,快找医生。 两班专家全都来了,尽管使出浑身解数,但毛主席同志还是在9日零点10分逝世。 然而,当毛主席的厨师韩阿富听说毛主席是在昏迷中逝世的,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嚎啕大哭,说道:"这是我的失职啊。" 那么,他到底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没做呢?韩阿富最后悔的事 从毛主席生前的情况来看,他看书的时候没看几页就放下了。这个时候他经常是处于半昏迷状态的,每天只能靠鼻饲生活。 而韩阿富作为毛主席的厨师,也始终忙前忙后。 从1954年来到毛主席身边,他担任毛主席的厨师已经长达22年。 毛主席和韩阿富 还记得一次见到毛主席是在1953年底,这年毛主席来杭州视察工作,住在了西湖边上的刘庄。 而正在楼外楼工作的韩阿富也接到了通知,让他去给中央首长服务,至于是谁他不知道也不敢问。 于是他来到后厨打下手,这些都是毛主席的厨师,这天厨师们听说他很会烧鱼,于是便让他去西湖边捞鱼做饭给首长吃。 这天早上,韩阿富一大早就站在西湖边忙活了,但就在这个时候远远地走过来一位看起来慈祥却又气度非凡的人,这人他看着好面熟但就是想不起来是谁。 正在思考中,来人问他你在干什么?韩阿富怎么都想不起这个人是谁,一时间忘了回话。 旁边随行的省公安厅厅长王芳说道:"主席问你话呢。"他这才恍然大悟,就是毛主席!原来这就是毛主席啊。他赶紧甩了甩手上水,恭恭敬敬地回答说自己正在捞鱼。主席看着他笑了笑,亲切地说道要注意安全,不要掉下去了。 捞鱼的过程中,毛主席还与韩阿富做了亲切地交谈,还问他是哪里的人?当对方回答是绍兴人的时候,毛主席还兴奋地说道:"你是鲁迅的老乡嘛!" 聊了几句毛主席就带着人继续散步去了,韩阿富站在原地怔怔地望着远去的毛主席思绪万千,却有一种还会再见的感觉。 那天中午,韩阿富亲自给毛主席做了一道地道的西湖醋鱼,毛主席吃后拍手叫好。 从那之后,每逢主席来杭州的时候,韩阿富都会来为他们做饭吃。也许是看毛主席喜欢吃韩阿富烧的菜,北京的领导决定把韩阿富调到中南海,专门为毛主席做饭。 能为毛主席做饭,是韩阿富这辈子都想象不到的事。谁能想到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竟然能为国家领袖做饭,并且一干就是20多年,陪伴了毛主席的后半生。 1954年,韩阿富"进京",刚来到中南海工作的时候,心里也非常光荣。 但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也有些不适应。杭州算是南方,一个南方人来到北方环境不习惯,生活也不习惯,身边也没有一个认识的人,而且中南海的纪律也非常严格不能自由出入,这让韩阿富很不适应,越来越想家。 于是,他找到了张耀祠表达了自己想要回杭州的想法,说:我就是待不惯,还是让我回去吧。 看他态度如此坚决,张耀祠只得同意,就这样,韩阿富悄悄回到了杭州。 回到杭州仅仅两天,西湖公安分局的局长就找上门来质问他怎么跑回来了? 韩阿富还言之凿凿地说起了自己在北京的不习惯,北京的气候太干燥,平时也没有大米吃,我母亲刚刚去世,家里还欠人家50块钱…… 还没听韩阿富说完,局长就打断了他的话,气呼呼地指责他就是贪图安逸不顾大局,说他就是战场上的逃兵。随后便让他回家考虑几天,先不安排工作了。 韩阿富出来之后才意识到自己或许真的是做错了,因为自己的任性没有考虑组织,回到家里之后越想越后悔,主动去向局长做了当面检讨,表示自己还愿意回去。 局长听后也消了气,帮他补助了50块钱还清了债务。 汪东兴 两个月后,局长和汪东兴联系之后,韩阿富再次回到了毛主席的身边,表示愿意给毛主席做一辈子饭。就这样,韩阿富一直呆在毛主席身边,直到他逝世。 那么,在毛主席逝世前,到底发生过什么事让韩阿富如此后悔呢? 1976年9月8日,也就是毛主席逝世的前一天。韩阿富根据医生的食谱,做了四样菜,分别是椰子鸡汤、牛肉汤、鱼肉汤和鱼头汤。 遗憾的是,饭还没做好,毛主席就陷入了昏迷。韩阿富想着毛主席可能会随时清醒,一晚上热了一遍又一遍,等毛主席醒来就能喝上热汤。 但没想到他忙活了一晚上,惦记着毛主席能喝上这口汤,他等了一晚上等待着毛主席清醒的消息,没想到却听到了毛主席去世的噩耗。 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嚎啕大哭:"主席是饿着肚子走的,这是我的失职啊。" 在韩阿富来看,自己身为毛主席的厨师,在毛主席临走前不仅没让他吃上饭,还让他饿着肚子。 他时常自责,为什么他不能再早做一会儿饭,这样主席就能吃得饱饱的。他为毛主席做了半辈子的饭,连临终前的最后一顿饭都没做好,这不是他的失职吗? 带着对毛主席的愧疚和尊敬,韩阿富退休之后,时常回忆起和毛主席在一起时的日子,从未忘记过毛主席的饮食习惯,以及和毛主席相处过程中的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退休后的韩阿富 退休之后,韩阿富和程汝明在南长街北口的泽园酒家当起了业务指导。每年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的老同志都会来这里聚一聚,李敏和李讷有时也会来。每当这个时候,他们两个就为大家下厨做饭。 席间他们也会聊一些往事,和毛主席相处时的情景。 毛主席、周总理和工作人员的合影 后来,记者找到了韩阿富,想要了解一些他们当年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事情。 就这样,韩阿富向记者说起了他记忆中的毛主席。 他说道,当他刚开始去的时候,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自己还任性了一次。 他们都知道主席对于饭菜是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的,但如果烧坏了菜,那很有可能会收到毛主席的提醒。 有一次,韩阿富给毛主席做饭,盐巴放多了,主席就叫来他问他你姓什么?韩阿富摸不着头脑,主席难道忘记自己叫什么了? 他傻乎乎地说道他姓韩。主席这才说道:"我看你这个师傅不姓韩,叫你咸师傅吧。"韩阿富这才知道自己做饭太咸了,从那以后他也提醒自己要多多注意。 因为南北方的习惯不同,韩阿富做饭时的做法总会有些出入。 他知道毛主席喜欢吃鸡,有一次他做了一只鸡端上去之后,毛主席疑惑地说道:"这只鸡怎么没头没脚?该不是被韩师傅吃了吧?"韩阿富做整鸡习惯去掉鸡头和鸡爪子。从那以后,再给主席做鸡的时候也不会去掉这些东西了。 毛主席晚年,最喜欢吃韩阿富做的叫花子鸡,想吃的时候就会大喊一声:"告诉韩师傅,今天来只叫花子!" 毛主席不爱吃海鲜,却非常喜欢吃那些接地气的东西。他爱吃红烧肉、猪肚、水爆肚丝,爱吃小鱼和泥鳅。对鱼头情有独钟的他,总喜欢让韩阿富给他做鱼头吃。 不过当毛主席让他做泥鳅的时候,却让韩阿富犯了难。当时的他连泥鳅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做了,有一次主席说想吃泥鳅,韩阿富把买来的泥鳅先烫死,直接下锅油炸,主席也吃得非常高兴。 毛主席格外喜欢吃河里捞上来的小虾米,经常和萝卜丝就着吃,每当他吃得高兴的时候都会夸奖韩阿富烧菜很好吃。 毛主席晚年的时候,韩阿富也会经常给他做米粉肉,毛主席第一次吃就吃了个干干净净,第二次又多加了六块,他又全吃了。 韩阿富想到毛主席一定吃得挺美的,心里也想到肯定会夸赞他。 吴旭君 没想到毛主席却偷悄悄和吴旭君告状,说韩阿富舍不得给他吃肉。吴旭君直接跑来告诉了韩阿富,他哭笑不得地说道:"主席已经吃了不少了。" 吴旭君建议:"我看你还是可以适当再加点。"从那以后,每次给主席做米粉肉的时候,韩阿富总会给做二十几块,让主席吃个够。 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虽不短,但毛主席对他们的关心也令他们终生难忘。 有一段时间他们跟随毛主席一起住在了钓鱼台,一天毛主席闻着香味就过来了,说要看看韩师傅烧菜。 韩阿富看着厨房烟熏火燎的,让主席赶紧去忙。主席兴致勃勃地问他在做什么菜,这么香。韩阿富笑了笑指着锅里说,这是葱味,菜还没烧呢。 主席只好离开,临走前还关心你很辛苦,一定要注意休息。 还有一次,他跟随毛主席视察,在火车上给毛主席做饭,当天天气太热,餐车厨房的温度高达四十多度,韩阿富只能光着膀子穿着短裤做饭。 就在这时,毛主席推门进来,一进门就感觉到厨房的热浪,询问这里怎么这么热?韩阿富看到是毛主席赶紧让他出去,这里太热了。主席也亲切地说道,你们可轮流出去休息凉快一下再干,临走前还说了一句话,让在场的同事们捧腹大笑:"你最好把衣服穿上。" 韩阿富也只能乖乖听毛主席的话穿上了衣服。 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那段时间,让韩阿富深刻地感受到毛主席是一位顶天立地、人格高尚、可亲可敬的长辈。他的心里不仅装着全世界的劳苦大众,也装着他们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