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风筝》热播已告一段落。该剧描述的是从解放战争开始到战后几十年间国共两党双方潜伏人员斗智斗勇的谍战故事。剧中故事跌宕起伏,高潮不断,使人津津乐道。以柳云龙为代表的演员们演技精湛,让人回味无穷。但是看完全剧后,总感觉有那么一点点不足。笔者认为差强人意的地方是在编剧上,即军统特工"影子"韩冰的作用。剧中提到,潜伏到延安后被抓获的七十三位特工捆起来的价值也抵不上一个 "影子"。而"影子"韩冰在整个剧中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发挥出这种高级特工应有的作用。纵观全剧,韩冰作为潜伏人员所做的只有:1.郑耀先从延安向国统区返回时,为了不使八路军将其截留,韩冰特意让腿部受伤的马小五去通知相关部队,最后因延误一分钟而使郑耀先顺利返回。2.马小五率领另四位中共特工到香港接火箭专家时,韩冰因将此情报报知军统,致使马小五险丧命,而另四位特工牺牲。3.韩冰偷看了公安局副政委、前夫袁农皮包里关于大三线建设的绝密文件。但此时韩冰已离开公安要害部门,其手中也没电台。此时她已是军统多年未来人联系的闲子,此情报根本没法送出,偷之何用?4.在与郑耀先斗智斗勇几十年后,最终确认郑耀先的"风筝"身份。但此时已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郑耀先是不是"风筝"对军统已无意义。难道军统一个早期就派往中共且经过长征的高级特工就仅仅发挥这一点点作用吗?我认为这是编剧在处理韩冰的作用时的不足之处。当然这是笔者个人的点浅见,也希望各位网友进行探讨。雲绯文史号:故纸堆间(yunfei919-)欢迎点赞和评论 首先得肯定这部电视剧,在历史变迁中每个人物的命运完美的交织在一起。体现了大时代背景下,国共双方谍报人员此起彼伏的对抗,以及各自的信仰。当然再完美的影视剧也有漏洞,一是大家都吐槽影子的作用不大,这个是一个共识!二是军统六哥拉山头有点太作,根据沈醉回忆录描述,戴笠为人阴险狡诈,生性多疑,戴笠能容忍他靠这么久的码头文化?此外这么张扬很容易暴露!三是军统的八大金刚军衔一般都为少将,上校级别还不够!四是毛人凤不是秃头,头发很浓密,郑介民也不是小眼睛,演员选角应该更贴近现实!五是袁农的智商是硬伤,他怎么活到解放后的?六是田湖这么一个老牌特务,戏份太少!要指出的就这么多,当然风筝还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谍战剧! 《风筝》我只看了四集,编排得挺热闹,但细节很粗糙,槽点挺多。 潜伏在国民党军统里的特工郑耀先,和潜伏在中统里的特工程真儿是一对情侣。程真儿患有轻度脑障,但未卜先知,她预感到郑耀先要被刺杀,就温情的说:"我帮你织件毛背心吧,子弹打过来的时候,还可以帮你挡一挡,疼的轻一点。"干了这么多年特工,她还是不知道毛背心一点都不能挡子弹。 程真儿喜欢演戏,她的梦想是当演员,这条路没走通,去当了特工。每次她和郑耀先偷偷见面,都选在人潮汹涌的餐厅大堂里面,担心被刺杀的郑耀先不坐车,也不带兵。而且,两人平日里还都在军统、中统同事面前多年装作老死不相往来。 最后一次两人见面前的彩排是这样的:程真儿和中统特工同事走在大街上,郑耀先躲在暗处扔石子打程真儿的脑袋,然后叼了一朵玫瑰出来示爱,被程真儿拒斥。然后郑耀先说了一大堆话,这其中掐头去尾去中间后,会有几点见面的暗语。 多不容易,在人潮汹涌的公开场合见面吃饭,却要费劲这么大心思做前戏。这都是因为程真儿喜欢演戏。中统也喜欢演戏,破译了郑耀先和程真儿会面的暗语,也破译了共党游击队要暗杀郑耀先的密电,知晓程真儿私自截获了游击队暗杀密电未上报,开始跟踪程真儿。 你看中统的智商多高。但毁在他们的leader高占龙也爱演戏。本来,程真儿先去共党特派员回春堂药铺郎中陆汉卿那里传递信息,却不拿药掩饰一下,就匆匆离去,陆汉卿随后也出去找游击队试图阻止暗杀。程真儿与郑耀先公开会面,也将戳破俩人之前的演技。中统这一圈跟踪下来,可以一网打尽的啊。偏不!偏要派个司机开车轧死程真儿。 这实际上是高占龙和程真儿飙演技引发的惨案。类似的槽点很多啊,先不一一列举了。 结论是,特工不能从演员中招募啊。——喜欢请点击右上角关注,还等啥呀 该剧硬伤比较多,随便说几个。 1、袁农。作为山城地下工作的负责人,其水平也太差了吧?连最基本的素质都不具备。有人牵强的解释为袁农本身是影子的同伙,那袁农酒后公文被窃,完全可以不做声嘛,为什么主动暴露? 2、小五在香港拿到科学家皮包里的文件。特务已经把科学家杀了,却没拿皮包,被小五拿走再去抢夺,太搞笑了吧?就像一个贼,撬开保险柜,却没拿里面的钱,钱被别人拿走了,贼再去抢,这是有多蠢啊? 3、郑耀先后来隐姓埋名,退出军统,却还送出大量情报,甚至解放后还能提供潜伏特务名单,他怎么获取到的?难道是凭借警察局档案管理员的身份? 4、韩冰是影子。她和袁农是夫妻的时候,获取情报应该更容易,为什么她不愿意和袁农结婚?离婚后,在袁农喝醉的情况下,窃取情报,还被智商负数的袁农察觉了,多么拙劣啊。她被宫束俘虏,是因为去救郑耀先的女儿,请问作为一个特务为什么要这么做? 5、韩冰要证明周是郑,需要证据,而郑要证明韩冰是影子,只需要一张邮票即可,而且邮票是接头凭证,还是猜测的,这太草率了吧? 太多硬伤了。而且该剧根本就不是谍战剧,就是部煽情的年代剧而已,和悬崖,潜伏,黎明之前不能相提并论。宫束等3个角色,和李涯,陆乔山,鲁明,齐佩林等角色的塑造相比,就像3个黑社会马仔。剧中的毛人凤,和吴敬中,高彬,谭中恕等角色对比,更像个厨子。 有观众把"影子是韩冰、而韩冰只是个科长貌似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作为《风筝》的硬伤,我有不同看法。 第一,韩冰是负责保卫工作的科长,保卫工作无小事,科长是具体执行重要任务的,可以说是核心人物,隐秘战线的人级别不高责任却重,这也合理。反观郑耀先,在军统中很有势力,但也受到上司的压制,可见从职位上讲也不高。 第二,无论共方国方,打入对方都非常困难,所以也决定了不能有充分的条件攀上高位,记得《潜伏》"佛龛"吧,吴站长让他打听左蓝,还说"安全为上,不必强求",佛龛是军统打入延安最成功的秘派,还只是个"二保小老师",小学老师能刺探啥情报?可就这样还已经是最厉害了,韩冰能直接打入情报核心部门,还是科长,简直太厉害了! 第三,为啥一直是科长?其实也合理,从红军开始就打入共产党的韩冰当时就是个小姑娘,参照历史不难发现,红军时代就有各种运动内部斗争,路线之争,AB团,反围剿,长征,不消停,能活下来不错啦!一个小姑娘能干啥,估计就是搞电讯的,技术人员,又不是带兵打仗有战功,怎么升?延安时代又整风,可以说韩冰也是个"老运动员"了,这可不是到一个公司业绩好就升职这么简单。能在这么多运动中(多少高级官员和将领都被运动下去了甚至命都丢了)还好好的,韩冰真的很厉害了! 第四,韩冰整个工作就是找风筝,没干别的。这一点也不矛盾。一来她不可能在一个电视剧里干这个干那个,二来这个郑耀先既是军统的肉中刺"风筝",又是共产党的眼中钉"鬼子六",韩冰在共产党一方可以名正言顺抓鬼子六,在代表国民党可以暗地追查郑耀先,属于两党都授权她做这项最重点工作,当然就是她的主要情节。 第五,韩冰不成功,因为自己都被下放被开除,也不厉害啊,怎么会是最能隐藏的影子?这是最可悲的一点,也是最大的合理性。韩冰是个比共产党员还布尔什维克的人,非常优秀,久经考验,但尽管如此,解放后都饱受摧残,为啥?这也同样是《风筝》历经四五年审查的原因啊!还记得这句话吧"老革命遇到新问题",连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国家的领导人都无奈的说这样的至理名言啊!何况韩冰一个国民党特务啊?! 风筝的确是一部非常精良的谍战剧,此剧与《潜伏》应该是谍战剧里的两座高峰,很难超越! 风筝独出心裁的地方在于,提高了谍战剧的立意,突出了信仰的力量,倒出了真正谍照工作者的辛酸生活与凄苦境遇! 可是,这世上本就没有完美的电视剧,风筝也有硬伤,主要在剧情和人物设定方面。 1、韩冰的职务从出场到职务解除之前都没动。 剧中所述,影子是独立于那73名特工之外的,潜伏于中共高层的十分重要的谍报人员,但韩冰开场就是个科长,这也说得过去! 问题是,解放后很多年了,韩冰还是个科长,以她的工作能力与资历,这位在高层打拼那么多年后,还是个科长?与此同时,六哥腿断前就是少将了,国共间谍级别的极不对等。 这一点,让我一直觉得编剧对人物的设定有瑕疵! 2、六哥前期过度的耍帅扮酷 当然,这也是柳云龙一向的风格,前期有多么风光,后面就有多么凄惨,前后的境遇对比,正好塑造了郑耀先这个悲情角色! 最大的硬伤是人物的职务变化,大家想一想,寒冰是老红军,参加过长征,在抗日战争期间就是延安公安局的科长,至少是营级干部,江万朝是副政委,至少是副团级干部,解放后寒冰到山城公安局还是科长,江是副政委,当时重庆不是直辖市,公安局最多是正厅级,要知道1955年授衔的事候一般抗战时期的副团级干部都是少将,相当于都是副军级,而寒冰和江万朝从1946年到1955年职务没有提升,或者是提升很少,尤其是寒冰,相当于没有提升,可能吗?这期间李云龙都从团长升到军长了。 最大的硬伤不是电视剧里的很多疏忽,而是明目张胆的自欺欺人,说实话,广电允许风筝播出已经是最大的进步了。以郑耀先的身份,虽是单线联系,但是延安社会部是知道的,这种级别的同志,是受中央直接领导的,所以后来说证明不了身份完全是胡扯,也是抗战剧的通病,再说袁农,第一次安排游击队杀六哥,中央不是沉默的吗,也侧面反应了六哥的身份!而袁农也是个令人诧异的角色,你说你是多年的地下工作者了,一次不对劲不明白,三番五次还是要杀六哥,我都怀疑这是个关系户了,要不然能让这样的在重要位置上?最大的硬伤是人心,如郑耀先一样一心为信仰牺牲的人,没料到换来的是现在毫无信仰的社会,不知他们当初如果知道现在会怎么选。 韩冰经历年龄存在逻辑错误。韩冰称1931年参加革命,参加过红一方面军的长征。第一,韩冰如果1931年参加革命,那么她参加国民党特务组织应更早。而三十年代初,国民党特务机构足徐恩曾掌管,没戴笠什么事。说韩冰是戴笠派遣的,是不可能的。第二,韩冰参加革命的经历,资历足以和钱副部长相提并论其年龄应超过郑耀先,比袁农、江万朝还要大。第三,红军女战士参加完长征的不多,区指可数,其中竟有一个特务,那真是匪夷所思。第四,结束文革后给韩冰平反,按上面推算,韩冰早过60岁了。人事干部说她离退休还早,那是笑话。 所以,韩冰曾当过红军的经历是不合理的。 韩冰的职务或职级是个硬伤。韩如果经过长征,最晚也是36年下半年参加革命的。剧中46年4月时,任边区(延安周边或就是延安)边保的保卫科长。这个岗位级别不太高,营职,但相当重要。基本就是有能力,根红苗正的人。陈是江的上级,江是韩的上级。韩从北京抽调到山城大约是51年,从这点上看,此时,陈任局长,江任副政委,两人应是师职的正副级。(这两人都明确是老红军)注意,出现第四人的职务,袁农副主任。(从江死袁当副政委)这个副主任应是政治部副主任。(袁是主任更合理),因为,同时,人事处的女处长和档案科长这两个人职务的对比。韩从北京下到山城,还任侦查科长,就职级上真说不过去了…如果剧情要求韩还必须主抓具体工作,安排个侦查处副处长更合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