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八月,娃考完级,兴趣班上的差不多了,会安排回坝上吹风。今年本打算和HZ去西安找WP,一起吃吃喝喝逛逛,七月中旬的西安疫情打乱了计划,某人假期有没有空,自己带俩娃去吹风有点折腾,主要是路上高温,有点吃不消。 于是,八月就这么空下来了。看着娃天天在家上蹿下跳,得出去溜溜,趁着周末去舟山看看。开始订酒店,咨询一个做旅游的朋友,没想到离海边近的酒店,一两千,关键是还没房。开始在XC上找民宿,离得近的也没房,退而求其次,离景点开车十几分钟的镇上找了个套间,马马虎虎的还算可以。 路上还算顺利,导航导到了一个村子里,家家都是民宿,小楼盖的好看又漂亮,住宿安顿下来,简单吃了午饭。休息一会,带好装备向南沙出发,一路上交警都是招手让往前,没有地方停车。先带娃下车,去买票,某人去停车了。到了买票点一看算不上人山人海,但也是摩肩接踵,让娃在一边和老妈等着,我一看可以扫码买票,开始填身份证买票。 票买好了,某人停好车了,娃在房间里就换好了泳衣。一进门就开始看到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的场面。穿好救生衣,迫不及待地踩到水里,开始两娃还很文气,小心翼翼地走,再往前走几步就是一个浪,小个子的小远瞬间就被打湿,双手作挡势,闭着眼睛,头扭向一边,笑嘻嘻地躲着。一浪超过一浪高,小子手舞足蹈甩开膀子玩了。没过几分钟,那个不要游泳圈的大娃回来了,看着一头滴水的头发,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掩饰不住的开心。试探性的问,她要不要把游泳圈也套上,两只胳膊竖起,顺势套上,还没来得及帮擦擦脸上滴答着的海水,转身又冲进了浪里。 刚刚踩进水里时,还小心翼翼 傍晚,海水是温暖的,海风是凉爽的,光脚踩在浅浅的沙滩,脚下的沙子被一浪一浪的海水淘走,站了没几分钟,双脚就自然陷进一个沙窝里,抬脚,换个地方,反复如此。老妈护着她那只在恢复中的胳膊,找来皮筋,裤脚帮她扎起来,解放了那只搂着裤脚的手。母女俩就这么看人那一大俩小,只要一看到娃没在视线范围内,就努力搜寻,直到看着他们,才放松下来。其实,没必要那么紧张,救生员一直火眼金睛的盯着每个没穿救生衣的大人小孩,只要是往前走几步就被急促的哨声催回来。 天色渐渐暗下来,海面上蒸腾起一层雾气,海风吹在脸上,凉爽湿润,大海释放一天吸收的热量,海水也渐渐退去白天的温热。灯亮起来,救生员用手电筒在人群中搜寻着没穿救生衣的人,劝说去穿救生衣,强调"免费,免费",免费的你都不穿吗?海水渐渐退去温热,但人们的玩水热情不减,不用想着防晒。广播里传来了找人的声音,要么大人找不到小孩,要么小孩找不到大人。大家玩的忘乎所以,尽情尽兴,回过神来才发现家人被浪打散了。估计两娃实在累得扛不住了,才恋恋不舍的说回家吧,但口口声声念叨着明天还来。 玩了一阵,喜笑颜开 晚睡,加上玩水,结果就是早起不来。睡到自然醒,收拾一下,又开始出发了。娃们想到东沙,某人想避开拥堵路段,导航让掉头,不听劝阻,他直接关了,开了一段很爽的路,瓜地到了,那就买瓜吧。买了三个舟山西瓜,继续走了一段拥堵路段,东沙到了,涂了防晒霜,阳光把人包围,包围的无处可逃。 有了昨天的经验,今天两大一小径直去深一点的水域,一个浪回来,直接劈头盖脸的卷进去,眼里鼻子里都是海水,头发也湿了,但是不管不顾,浪去,又随浪去。然然几次跑来告状,说某人不听劝阻带着小远去深水区,我看了看救生员高高在瞭望台上,还不止一个,身上有救生衣,还有游泳圈,问题不大,嘱咐她照管好自己,要是想去深水走一点也可以试试。看他们玩的热火朝天,丝毫没有要停下的意思,交代了一下,和李女士去车里拿自热饭,西瓜,小面包,水。 三个人从水里出来,仿佛刚捞出来的饺子,浑身湿哒哒的。小远兴致勃勃地讲,他故意到了深水区,一个大浪过来,把他推了三米远,刚到岸上,还没来得及站起来,又一个浪推了一米,真有意思,"妈妈,妈妈,海水是咸的。"泡好的自热饭三八两口扒拉完,姐弟俩有催着爸爸快点吃,她们等不及了。三点多了,太阳把冲林区楼的影子拉长,我和李女士把东西放到地上,坐在阴凉地方做好了长期等待的准备。虽然在背阴的地方,看着蔚蓝的天空和蔚蓝的海岸还是有点耀眼,海滩上的游客还是你来我往,虽然晒点,但谁会拒绝这样的美景呢? 很喜欢看一层白色的浪花推到岸边,一些小孩想躲躲不开,开心又惊恐。 大约四点左右,三个人扛不住了,可以说是精疲力尽。去冲林区换好衣服,出来,打马回程。三个人还是热情不减的回顾一些精彩瞬间,开始憧憬下次旅行。"孩子还是要经历大风大浪!"李女士意味深长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