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夏天,经过二十多年的申请,已经70岁的台湾老兵刘志华,终于获得批准,可以经由香港回湖南省桃源县太平桥乡老家探亲。 得知这一消息后,刘志华非常激动,此时距离他离开家乡已经足足过了44年,他也从一个26岁的青年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70岁老人。 然而,尽管在中国台湾省生活多年,刘志华却始终忘不了家乡,甚至为了家乡的妻儿,他主动放弃了很多不错的姻缘,一直没有在台湾再婚。 因为在刘志华心中,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可他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四十多年。 万幸,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刘志华快速收拾好行李,给家人准备好礼物,就匆匆踏上了回家的路。 然而,当刘志华回到日思夜想的湖南桃源后,却发现这里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乡音如此亲切,同他几十年来梦中的一样;陌生的是,周围的环境和人,他一个都认不出来。 此时,桃源县城高楼林立,繁华的街道、整洁的环境,与刘志华离家时相比,仿佛就像两个世界一样。 望着早已物是人非的景色,刘志华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家乡的妻儿你们到底在哪里?你们还记得我吗?" 刘志华来不及感受家乡的变化,他迫切地想见到家人,于是他快速打了一辆出租车,朝自己的老家太平桥乡疾驰而去。 可下车后,刘志华更懵了,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他根本找不到回家的路,只能凭借40多年前的记忆,模糊地朝一个方向寻找。 然而,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刘志华打听了很多人,也没人记得他,更无法告诉他,他当年的家到底在哪里。 失望的刘志华只能不停地寻找,当他来到一个偏僻小巷子里后,看到了一位80多岁的老人,刘志华见此,连忙上前做自我介绍,打听家人的下落和住处。 没想到,这位80多岁的老人听刘志华说了一会后,竟开始直勾勾地盯着刘志华的脸,随后突然一把抓住刘志华的手,颤抖地问刘志华: "你是华子吧?这么多年过去了,乡亲们都以为你不在了……" 原来,这位老人是刘志华儿时的旧相识,刘志华听后非常激动,连忙问老人,自己的家人去了哪里,老人听后叹了一口气,随后就告诉了刘志华一个晴天霹雳: "你全家都死光了!" 刘志华听后,仿佛遭受了五雷轰顶,呆呆地站在原地沉默不语,随后泪水倾盆而下,嘴里嘟囔着:"老天爷啊,你为什么这样不公平,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那在刘志华的家人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刘志华后来怎么样了?大家好,我是学史知今,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台湾老兵寻亲的故事——望穿秋水: 1922年8月4日,刘志华出生于湖南桃源太平桥乡,父母是在当地做生意的商人,主要从事日用百货和布匹等商品的售卖工作,刘志华是家中的老大,他还有2个妹妹。 由于是家中的独子,再加上家境殷实,所以刘志华的童年生活非常幸福,家人也倾尽所有,对刘志华百般呵护。 原本,按照家人的设想,希望刘志华好好读书,将来成就一番大事业,进而光宗耀祖,可刘志华从小就不喜欢读书,因此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回家了。 回到家中后,刘志华就成了一个浪荡的公子哥,对家里的生意毫不关心,整体无所事事的闲逛,父母也管不了他。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当时间来到1945年时,父母托人给23岁的刘志华介绍了一门亲事,对方是隔壁乡的19岁女孩赵春梅。 而且,赵春梅长相漂亮、家境殷实,当然了这一点刘志华最初并不知道,因为按照当时的传统,未成亲之前,是不允许看对方长相的。 不过,我们之前说了,刘志华当时可是个浪荡公子哥,再加上他曾上过学,自然不会守这种规矩,于是他就悄悄打听赵春梅的家庭住址,打算提前见一面。 在刘志华看来,自己未来的媳妇,一定要长得好看,符合自己的审美观点,而且自己要亲自挑选,绝不会被动的等到成亲。 结果,当刘志华悄悄跑到赵春梅家附近后,就藏在附近的山坳里,等他看见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从家里出来后,就猜测对方肯定是赵春梅。 于是,刘志华就壮着胆子跑出去,一把抓住赵春梅的手,做起了自我介绍,这可把赵春梅吓得连连大哭:"你松开手,我不认识你!"随后,赵春梅就挣脱了赵志华,哭着跑回了家。 多年后,刘志华回忆起这段经历时,略带歉意地说那时候年轻,有点莽撞,把未过门的媳妇给吓到了,不过也是经历过这件事情,刘志华认定了赵春梅就是自己未来的媳妇。 当年年底,刘志华和赵春梅就顺利结婚,赵春梅不但长相漂亮,为人也非常贤惠,十分孝敬刘志华的父母,而且也把刘志华照顾得非常好,刘志华全家都对赵春梅非常满意。 1946年,赵春梅为刘志华生下了一个女儿小桃,小桃长得也非常可爱,自此赵春梅全力做好妻子的责任,孝敬公婆、相夫教子,把整个家都经营得非常好。 而且,赵春梅还不断关心鼓励刘志华,刘志华也慢慢改变了过去公子哥的做派,不断成熟起来,可刘志华依旧对家里的生意不感兴趣。 见到丈夫确实不愿意做生意,赵春梅就在1948年春天劝刘志华重新到学校里读书,赵春梅认为,男人只有读书,成为有文化的人,才能有出息。 此时,刘志华已经非常听赵春梅的话了,所以尽管他不愿意读书,最终还是在赵春梅的鼓励下,来到了桃源县天六中学读书。 可刘志华终究不喜欢读书,所以来到学校后,刘志华感觉非常苦闷,有事没事就往20公里外的家跑,每次都被赵春梅劝了回去。 赵春梅告诉刘志华,一定要安心在外面读书,家里不用丈夫操心,她会孝敬好公婆、照顾好女儿,同时赵春梅也告诉刘志华,好男儿志在四方。 刘志华听后,只能无奈地返回学校,就这样刘志华在学校里面读了2个月的书,随后刘志华就知道了征兵的消息,当时学校校长亲自作动员,说国民政府一共要召集10万青年入伍。 刘志华虽然不知道入伍后能干什么,但他当时实在读不进去书,可又不好意思跑回家里见赵春梅,于是刘志华一咬牙就选择了入伍。 由于刘志华长得人高马大,又非常机灵,所以很快就被任命为206师617团第3营营部连里的一名班长,等部队准备离开时,刘志华才回家道别。 知道真相的父母和赵春梅非常伤心,同时更为刘志华的未来担心,看着家人哭得眼泪汪汪的,特别是媳妇赵春梅更是一脸幽怨地望着自己,刘志华握着赵春梅的手说: "春梅,请你放心,我一定干出个样来,将来一定会让你满意的。" 听了丈夫的话后,赵春梅再也绷不住了,她失声痛哭,也开始自责起来,她认为如果不是自己非得逼丈夫去读书,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了,最后赵春梅嘱咐刘志华: "志华,我只希望你平安回来,不指望你升官发财,只要安全就好,你不用担心家里,我和小桃永远在家等你。" 刘志华向妻子保证,一定会早日归来,可谁也没想到,这一别竟然成了永别,刘志华在40多年后,才重新返回故乡,然而一切却早已物是人非。 当然了,这是后话,我们接着说刘志华,返回部队后,刘志华就在当年9月,从常德坐船来到了上海吴淞口,随后就是紧张的军训。 3个月后,即1948年12月5日,刘志华所在部队接到命令,立即紧急集合,执行特别任务,随后刘志华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跟随部队登上了一艘船。 结果这艘船足足航行了3天时间,等刘志华下船后才发现,自己已经来到了台湾高雄,很快就被派往高雄凤山军营。 在军营里训练一段时间后,刘志华被派往凤山军校学习3年,在那3年时间里,尽管学习非常枯燥,但刘志华一想到妻子对自己的希望,就咬牙坚持,学习成绩进步得非常快。 由于成绩优异,刘志华毕业后就被直接提拔为排长,他的生活条件也渐渐有了改善,然而刘志华每天都忧心忡忡,因为他十分想念家乡的爹娘和妻儿。 可在当时的条件下,刘志华根本无法返回家乡,也不知道家乡的亲人们都怎么样了,每逢节日期间,刘志华就一个人哭泣。 随着刘志华来台湾的时间越来越长,陆续有部分战友开始在当地娶妻生子,但刘志华却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家里的妻儿在等着他回去。 刘志华后来回忆说,当时身边的战友和朋友给他介绍过很多次对象,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了,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叫阿兰的女孩。 当时,阿兰是部队护理班的护士,刚刚22岁,年轻漂亮、知书达理,阿兰看到刘志华一直孤身一人,就经常帮刘志华洗衣服,还给刘志华送水果以及自己做的饭菜。 刚开始,刘志华并没有想太多,可时间长了,战友们就开始撮合两人,刘志华也知道了阿兰的心思,于是当阿兰再次来到他的房间送水果时,刘志华就对阿兰说: "我是有老婆孩子的人,我永远不会背叛我的老婆,从今以后请不要再为我洗衣服,也不要给我送水果、饭菜了。" 阿兰听后流着泪离开了刘志华的房间,刘志华知道阿兰非常伤心,但为了家中的妻儿,刘志华必须这么做,否则即对不起家乡的妻儿,也耽误了阿兰。 就这样,刘志华独自一人生活着,60岁时,刘志华退休了,当他看到邻居儿孙满堂时非常羡慕,想回到家乡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于是,刘志华就继续写报告,申请回乡探亲,刘志华认为自己没退休时,无法回乡探亲,现在已经退休了,总该让自己回去了吧。 可在接下来的10年时间里,刘志华依旧没有获得批准,直到1992年时,已经70岁的刘志华在坚持写申请20多年后,终于获得了批准。 此时,刘志华即激动又忐忑,虽然自己可以回到家乡了,可他却害怕起来,因为在过去的10多年时间里,他一直想办法往家乡写信,打听家乡亲人的下落,然而却始终没有任何线索。 这不禁让刘志华担心起来,难道家乡的亲人发生了意外?还是搬家了?或者是不想理他?不过,刘志华根本管不了那么多,不管怎样,他都要回到家乡。 然而,当刘志华返回到魂牵梦绕的太平桥乡时,却得知了亲人均已不在了的噩耗,这让刘志华根本无法接受,他连忙询问那位80多岁的同乡老人,他的亲人是怎么死的。 老人说,在刘志华入伍8年后,他的父母就因为思念儿子,在郁郁寡欢中病逝了,刘志华的妻子赵春梅将两位老人安葬后,就独自一人养育起女儿小桃。 本来,母女二人虽然生活艰难,但整体还是可以的,然而,当小桃在读高小五年级时,一次路过一个水库,不小心掉了进去,最终因溺水而亡。 小桃死后,赵春梅悲痛欲绝,彻底失去了希望,每天都痛哭不止,很快也因相思成疾,离开了人世,在赵春梅临死前,嘴里依旧念叨着刘志华和小桃的名字。 赵春梅死后,善良的村民们把赵春梅安葬在了公公婆婆旁边,大家一致认为,赵春梅无论是做儿媳妇、妻子还是母亲,都是非常合格的,只不过结局大可怜了。 听到这里,刘志华失声痛哭,央求老人带他去亲人的墓地,老人随后就让自己的孙子,领着刘志华来到了距离太平桥街1公里外的一处半山腰上。 刘志华望着杂草丛生,且万分荒凉孤寂的4个坟包,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刘志华哭着说,自己不是一个好儿子,不是一个好丈夫,也不是一个好父亲。 因为自己没有为父母尽到孝道,也没有给妻子足够的关爱,更没有承担一丁点父亲的责任,刘志华不停地道歉,差点哭晕在墓地。 后来,还是一个远房表哥听说他回来了,才把刘志华带回了家,之后刘志华就寄住在表哥家里,一段时间后,在表哥的劝说下,刘志华的情绪才逐渐平复。 随后,表哥就劝说刘志华,说刘志华这些年来孤身一人非常不容易,虽然对春梅一往情深,也有很多亏欠,但人死不能复生,刘志华还需要继续过日子。 不久,表哥就给刘志华介绍了一个老伴,对方名叫江蕙云,是表哥的远房表妹,比刘志华小9岁,丈夫在15年前因病去世,有3个孩子,不过均已成年。 在表哥的劝说下,刘志华见了江蕙云,由于江蕙云曾独自将3个孩子抚养长大,与刘志华同病相怜,有很多共同的话题,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1993年,经过刘志华的不断努力,他回故乡定居的申请获得了台湾省的批准,随后刘志华就与江蕙云结了婚,两人还专门在太平桥乡修建了一座新房子。 自此,江蕙云非常贤惠地照顾起刘志华,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江蕙云的3个孩子,对刘志华也非常孝顺。 3个孩子虽然都在县城工作,但经常回太平桥乡看望两位老人,也时常把两位老人接到城里住一段时间。 而且,只要刘志华身体感到不适,孩子们就会把刘志华接到县里的医院治疗,刘志华感到非常幸福,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好。 如今,刘志华已经90岁了,他的精神状态非常饱满,身体也非常健康,耳聪目明,每天生活得都非常幸福。 刘志华的一生是不幸的,早年离家,在外孤苦漂泊40余年,等他回来时,所有亲人都不在了;不过刘志华也是幸福的,因为他的晚年,有一个爱他的妻子和三个孝顺的子女。 刘志华的经历只是无数台湾老兵的缩影,因为特殊的情况,导致他们多年没有返回家乡,不过他们的思乡之情却从未减少半分,希望他们的晚年生活都能够幸福! 文/学史知今